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反洗钱工作:国际金融界急需解决的共同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今天,洗钱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公认的一大公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至5%,介于6000亿至1.8万亿美元之间,且每年以1000亿美元的数额不断增加。而在中国内地,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洗出去的黑钱至少20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每年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中都有—二百亿美元的“误差与遗漏”,这表明我国已有数干亿美元的资金外流。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再一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反洗钱工作不容忽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性的洗钱运动日益猖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约占世界各国GDP总和的5%,达1.8万亿美元,且每年以1000亿美元递增.随着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银行业洗钱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利用银行系统进行洗钱的难度和成本增加,不法分子转而将洗钱黑手伸向了保险行业.作为金融管理体制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正在面临保险洗钱这一问题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
反洗钱的审计使命及其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估计,我国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洗钱金额至少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大概占GDP的2%左右,其中走私收入洗钱大约为700亿元人民币,官员腐败收入洗钱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其余的是一些外资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以逃避国家监管和税收为目的转移到境外的收入。尽管洗钱犯罪隐蔽性非常强,相关数  相似文献   

4.
编前不久前,上海警方破获了一起案值高达50亿元的地下钱庄洗钱案。这是建国以来上海地区查处的最大一起洗钱案。它的成功破获,得益于我国近年来金融系统反洗钱机制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简称:《反洗钱法》)共七章三十七条。开头的第一条:“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制定本法。”由此得知,这是一项专门的法律法规。于今年的1月1日起施行。从此我们国家有了一部反洗钱法律,它标志着我国反洗钱工作被纳入法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沃克洗钱规模测度模型和修正的沃克重力模型测度2000—2011年世界产生的年度洗钱规模及其流入中国的数量。研究发现,世界产生的洗钱规模2000年为6 260.38亿美元,2011年为10 705.96亿美元,研究期间累计产生103 571.97亿美元,平均每年产生8 631亿美元;世界流入中国的洗钱规模2000年为2.76亿美元,2011年为15.75亿美元,研究期间累计流入77.31亿美元,平均每年流入6.44亿美元,其中,87.97%以上流入洗钱资金来源于美国、德国、英国、巴西、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本研究对中国反洗钱政策的制订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洗钱犯罪是一种国际性的犯罪活动。它起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随着国际贩毒、走私、军火交易的猖獗,洗钱犯罪也日益猖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估计,每年国际上洗钱的数额至少在5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5%。洗钱犯罪又是一项专业化的犯罪其参与大多为令融专家、职业会计师及律师等,他们精通金融业务,熟悉法律、贸易和企业运营知识,洗钱手段各种各样,没有固定模式。但从逻辑上看,一个典型而完整的洗钱过程,一般包括放置、分离、整台三个阶段。即犯罪分子首先将犯罪收益投入金融等清洗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走私、毒品、贪污贿赂等犯罪不断发生,非法转移资金活动大量存在,我国的洗钱问题日益突出。据估算,每年发生在我国境内的洗钱规模约在3000亿—4000亿元间,排在各国(地区)的第五位(按洗钱额排)。这些数据及排名未必准确,但也反映了我国洗钱问题的严重性。日益严重的洗钱活动,不仅破坏我国金融秩序。而且危害到经济安全和社会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数据库     
《数据》2013,(10):5-5
1/3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9月1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每天有约8.7亿人挨饿的同时,每年食物总产量中的1/3——约13亿吨粮食被浪费。浪费食物令全球经济每年损失约7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洗钱犯罪日益猖獗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洗钱犯罪的触角无所不及,手段无所不用。源源不断的黑钱赃款经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清洗后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侵入并腐蚀健康的国民经济体系。据估计,全球每年洗钱的数额触目惊心,约占世界各国GDP总和的2%~5%,我国每年也有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世界各国的情况表明,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洗钱的主渠道,洗钱主要通过金融系统进行洗钱犯罪活动。因此.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反洗钱主力军作用。构筑坚实的反洗钱防线,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英  薛阳 《集团经济研究》2007,(36):412-413
一、关于洗钱与反洗钱 所谓洗钱是将非法收入表面"合法"化的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 ,金融犯罪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洗钱则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内犯罪手段中比较突出的一种。所谓“洗钱”是指利用金融系统进行支付 ,将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隐瞒金钱的来源以及收益的所有人 ,通过安全储存设施对于银行支票提供保管等活动。“洗钱犯罪”是指隐瞒或掩盖自己或他人从贩毒、欺诈、贪污、挪用、侵吞等严重犯罪活动中获得的非法钱财的性质、来源、地点和所有权等的行为。此外 ,将合法资金洗成黑钱以用于非法目的和用途 (如将银行贷款通过洗钱用于走私 )、把一种合法的资金洗…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洗钱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晓玲 《企业经济》2003,(6):180-18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洗钱犯罪也活动日趋猖獗,尤其是利用金融系统进行洗钱,已成为现代洗钱活动的突出特征。我国在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一向封闭的金融体制必将对全球开放,因而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国际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机构跨境洗钱活动的冲击。要应付无边界的国际“洗钱”组织的挑战,唯有健全、完善金融体制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近日著名的全球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资讯调查机构AC尼尔森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迈向10亿——当今全球品牌回顾》。该报告显示,在国际市场上只有43个消费品品牌每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同时达到真正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徐玫 《集团经济研究》2007,(16):204-205
一、洗钱与网络银行的概念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仲量联行发布的一篇题为“全球房地产资本寻求投资机会力度加强”的报告称,2005年上半年全球直接房地产投资达到2,370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8%,而且预计到今年年底,房地产投资将实现跃进式增长,达到创纪录的近5,500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20%)。  相似文献   

16.
崔玲 《英才》2013,(1):114-115
对于航空业而言,2012年显然不是一个好年份。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航空业利润为41亿美元,而2011年全球航空业利润为84亿美元,净利润率为1.4%,2012年航空业净利润率已经下降到0.6%。这意味着,中航集团的核心业务部分将面对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全球航空业2010年预亏56亿美元 12月15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以下简称“国际航协”)调整全球航空业2010年财务预测,预计净亏损56亿美元,高于此前预期的38亿美元亏损额,维持2009年预期净亏损1104L美元。国际航协理事长乔瓦尼·比西尼亚尼表示,从2000年到2009年,行业亏损了491亿美元,平均每年亏损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经济界》2005,(2)
世界银行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入世为中国经济带来每年400亿美元的收益,而全球经济因为中国的入世更是得益750亿美元。 世行研究局日前在香港大学举办的"中国与WTO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与WTO入世、政策变革和减贫战略》报告。报告显示,从2001年以来,中国大陆乘入世的"东风"展开了一系列的市场改革,将对外贸易额增加了一倍,年入世收益高达400亿美元。中国根据入世安排落实了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措施、实行了改革贸易体制现代化,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2012,(9)
美国品牌价值评估机构的最新一份报告称。2012年“中国”这一品牌价值为48470亿美元,排名从去年的全球第三跃至第二位,超过价值39030亿美元的“德国”品牌。  相似文献   

20.
财富速览     
解读樊纲:人民币可以每年升值5%当前的”全球不平衡”的根源,主要不是人民币被低估的问题,而是美元被高估、美元要贬值的问题,是“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