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革跃 《金卡工程》2010,14(11):57-58
不起诉制度对预防犯罪、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这一制度在立法与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将"审查起诉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和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情形"纳入绝对不起诉的范围;放宽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同时加强对相对不起诉适用的监督,完善其适用程序;通过完善被不起诉人的申诉权以及赋予检察院相关权利来完善存疑不起诉制度。另外,加强对检察院自侦案件的监督,建立缓不起诉制度与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不断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2.
郭杰 《金卡工程》2010,14(11):116-116
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在一定期限内保留提起公诉的可能性,如果在考验期内未再违法犯罪,则作出不起诉决定,反之,检察机关则重新对轻微犯罪被告人提起公诉。本文围绕如何界定暂缓起诉制度适用的对象、用暂缓起诉制度应具备何种条件、如何对暂缓起诉对象予以考察及缓起诉决定的效力如何体现等问题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当下检察机关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进行了大量制度创新,凸显了诉前程序的独立价值,并逐渐演变为由检察机关深度参与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机制。实践的突破对既有诉前程序理论与规范的冲击也随之而来,反映出检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一体化的制度设计造成法律监督范围、管辖规则以及公共利益救济等方面的诸多矛盾,根源在于传统的诉讼思维遮蔽了诉前程序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价值。厘清诉前程序的功能价值,应将其从诉讼场域转向治理场域,实现从司法审查到协同治理、从程序警示到实质性救济、从事后救济到风险预防的三重转变,并从磋商程序的适用规则、检察机关一体化管辖以及协同功能的保障措施与限制措施等方面完善当下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4.
谷旭东 《金卡工程》2010,14(10):76-76
公诉变更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后至一审判决前,如发现指控的犯罪嫌疑人身份、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所控罪名及法律适用等有错漏的,决定是否予以变更的制度。刑事公诉变更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错误矫正机制,是基于发现真实的诉讼目标而为弥补控审分离原则作出的一项配套性制度安排,它使人们在一个控审职能分离的诉讼格局下,仍然能够及时矫正起诉指控中存在的错漏,最终发现实体真实。  相似文献   

5.
肖娜 《金卡工程》2010,14(9):83-84
毒品犯罪的犯罪对象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违禁品,属于"本体恶"的典型,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或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区分既遂和未遂的标志,应根据犯罪的进程并针对不同行为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6.
2020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在山东、上海、江苏、广东等6家基层检察院试点开展“企业犯罪相对不诉适用机制改革”。2021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司法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推出“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机制”,旨在指导检察机关办理涉案企业犯罪案件时,选聘由注册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第三方监督评估小组,进驻适用合规考察条件的涉案企业,对其提交合规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监督和考察,将监督考察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报送检察机关,供检察机关做出不批准逮捕、不起诉决定或轻缓量刑等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陆虞霖 《金卡工程》2009,13(9):63-63
相对不起诉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根据起诉便宜主义理念确立的一种制度,它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因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缺陷影响了该制度的诉讼价值,鉴于此,文章试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期充分发挥相对不起诉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然 《中国外资》2013,(20):303-304
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其争议焦点之一即起诉资格问题。我们应借鉴美国公民诉讼关于起诉资格的制度,考察这一问题在美国制定法和判例法中的发展历史,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曹益军 《中国外资》2011,(8):191-192
<正>明确原告范围是股东代表诉讼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对原告资格实行持股时间与持股比例的双重限制有着其合理性。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他人均可成为被告,他人应既包括控股股东等其他公司内部人员,也包括公司外部第三人。起诉股东起诉后,法院应通知其他股东参加诉讼,可以以原告名义或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在与现行民事诉讼法不冲突的情况下,将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之第三人参加诉讼相对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非常感谢各位来宾到松原市参加这次论坛,我作为业外人士对各位专家对松原金融生态质疑,忠告、建议从法律角度做一个回应.对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我们成立了专门小组,法院也参与其中.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把所有不良债权通过诉前催收,如果诉前不能催收就及时进行起诉,尽快把具备条件的不良贷款进入诉讼阶段,使松原金融不良债权见底.目前,松原市金融资产的存量存款最高没有超过440亿,最低不超过390亿.现在的贷款余额是220亿左右,但实际上看,这次清理松原市的贷款余额远没有那么大,特别是农发行110亿贷款中,有62亿是在财政部门挂账,沉淀在松原.  相似文献   

11.
明确原告范围足股东代表诉讼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对原告资格实行持股时间与持股比例的双重限制有着其合理性.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他人均可成为被告,他人应既包括控股股东等其他公司内部人员,也包括公司外部第三人.起诉股东起诉后,法院应通知其他股东参加诉讼,可以以原告名义或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在与现行民事诉讼法不冲突的情况下,将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之第三人参加诉讼相对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张敏 《金卡工程》2010,14(8):101-101
文章提出应结合矫治和美国异地执行的概念,解释为对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由监护人将其带回居住地,借助当地的司法部门对其进行帮教活动,以决定是否对其适用相对不起诉的制度。这是对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采取非监禁制度的一种设想,同时提出了具体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债权人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本文利用银行起诉上市公司违反债务契约的法律诉讼数据,分析银行是否要求被起诉企业采取更为稳健的会计政策(起诉前两年、前一年和当年),以及不同类型的银行对稳健性的需求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相比未被银行起诉的企业,被银行起诉的企业会计政策更为稳健,而且非四大国有银行对会计稳健性的要求更高。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被银行起诉的企业在被起诉前贷款利率不断提高,这也间接支持了会计稳健性能够帮助银行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徐秀迪 《金卡工程》2009,13(2):52-53
赋予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立法本意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使犯罪嫌疑人早日回归社会。但目前不起诉裁量权在立法设置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弊端,并不能实现立法初衷。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不起诉裁量权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建议,即扩大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范围、增设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简化内部审批程序、建立不起诉听证制度等,以期对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而在诉讼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诉讼程序和诉讼要求的必要了解,当事人往往会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法院拒绝受理,以致承担不必要的损失。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去年12月23日召开的第1302次会议上通过了《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列示了诉讼风险中常见的17个问题。现对此作一简要介绍,供注册会计师们参考。起诉不符合条件当事人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不会受理,即使受理也会驳回起诉。当事人起诉不符合管辖规定的,案件将会被…  相似文献   

16.
税款的使用对于国家财政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税权的权能包括用税决策权、用税执行权和用税监督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用税决策权审查和批准政府预算,对行政机关的用税执行权进行事前和事中监督,但因预算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位导致政府用税监督链条断裂,需要司法诉讼制度进行补缺。因此,纳税人充分行使用税监督权可以借助于财税公益诉讼制度。财税公益诉讼是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延伸。本文通过案例统计研究方法对财税公益诉讼涉及的程序和实体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入分析财税公益诉讼制度对于保障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现实效果与存在问题,为财税公益诉讼的起诉标准、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司法审判的形式与内容等重要实践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以期将纳税人用税监督权与司法机制相结合,规范主体机关用税行为,更好地保护纳税人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进展良好,而我国还未建立这种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对于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建议从修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扩大检察机关适用不起诉的方式处理案件的范围两个方面着手,积极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8.
裁判文书考察表明,我国法院对《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的适用在程序上以再审为主,在主体上经常表现为公、检、法多方合作,在处理方式上则以驳回请求为主。法院在通常诉讼程序中查处虚假诉讼的动力不足、手段匮乏,是目前虚假诉讼规制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不应抛开一般理论就事论事,而应将制度原理与对策性建言有机结合,在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化的背景中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综合考虑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介入、诉讼要件审查与实体请求审查、通常证明标准及其提高等程序法理的基础上,未来法院可以在诉讼进行的不同阶段,根据案件审理的不同走向,对疑似虚假诉讼做出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请求、确认虚假诉讼等多样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前法律已经取消了交管部门对于肇事车辆的扣留权,肇事驾驶人也不需要交纳保证金。事故受害者要取得足额赔偿,往往必须经过漫长的诉讼,并且还要面临执行不能的尴尬。用好诉前财产保全的法律手段,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是受害者权益能得到较好地保护的方法之一。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交通事故中诉前财产保全的具体做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侯静 《金卡工程》2010,14(11):47-48
现行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处罚的有关规定,从总体上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同时也彰显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然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方面的一些规定仍值得探讨,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拟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体系、刑罚适用制度以及非刑罚处罚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的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