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2年至2006年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比较长期资产减值行为在新准则颁布前与实施前的异同。结果发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受到企业盈利能力变化的显著影响:当企业盈利能力上升时,企业倾向于少计提减值,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时企业倾向于多计提减值;ST公司、扭亏公司、减值前亏损公司倾向于通过多转回减值少计提减值的方式提高利润,以达到扭亏或者防亏的目的;减值后亏损的公司倾向于多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高管变更的公司并未通过多提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新准则颁布后实施前并未出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突击转回现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部分公司大额、甚至巨额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的现象,详细分析这些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我们发现,很多上市公司存在计提减值准备随意、决策程序不履行和信息披露不规范等问题。再对照我国现有的几个关于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法规,我们也发现,  相似文献   

3.
鉴于很多公司对于已发生减值的资产也没有计提过减值准备,有的公司从自身需要出发,随意计提和转回减值准备,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为研究背景,采用2001年至2004年进行配股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影响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行为的动机:经济动机和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结果表明,配股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司所在行业和自身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在控制了经济因素影响后,提供了配股公司在配股当年少计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存货等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针对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单向计提的规定,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向研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信息含量,发现资产减值的计提方向存在信号显示作用。这表明资产减值准备方向传递了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全面取缔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将减少资产减值的部分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6.
减值准备是针对资产减值而提取的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实际上是为了“挤干”资产的“水分”。如巨额应收帐款、逾期不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者只象征性地计提少量坏帐准备,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 旧过时或光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也不提跌价准备,造成公司虚盈实亏,在股份制会计制度中,四项减值准备指对应收帐款、短期投资、存货和长期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本文拟就四项减值准备实务操作的 有关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八项计提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2001-2003年亏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亏损公司如何利用八项计提进行盈余管理。实证结果发现扭亏公司在扭亏前一年多计提减值准备,而在扭亏当年大额冲销减值准备的现象。扣除减值准备的影响,扭亏公司中将有72%样本不能扭亏。  相似文献   

8.
资产减值:稳健性与盈余管理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减值准备的计提动机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很多研究已发现减值准备的两种计提动机: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本文提出第三种计提动机:稳健性,即在同样的毁损情况下,“坏消息“公司将比“好消息“公司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可视为一种系统的计量误差。在此基础上,从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论述了减值准备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在准则制定、执行及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不得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转回,对于已计提减值损失的资产,在资产实际变现时,其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必须同时转销,抵减当期成本。准则的规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行为,但无法控制公司在资产实际变现当期获取高额利润。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及转销的情况,说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仍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10.
曹猛 《铁道财会》2004,(Z6):102-104
《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将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预,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会计处理为计提合同计损失准备。根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一般规律:合同预计损失属于企业经营性损失,应计入管理费用,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是公司在产品的一种减值准备,属于存货跌价准备。由于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的计提与摊销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有明显差异,而《建造合同》准则对于如何计提合同  相似文献   

11.
(一)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时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因此,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不变的情况下,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应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时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虽然规定了资产减值的范围及判断减值迹象的标准,但在具体计提减值准备的过程中有部分内容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因此如果企业利用准则存在的灵活性和准则给予的判断余地,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任意计提或转回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控制会计利润的目的,导致利用资产减值处理调控利润仍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一是集中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为了制造扭亏为盈的假象,在某一特定年度集中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造成当年虚亏,从而能够为下一年的虚增利润做好铺垫。二是需要增加利润的年度转回减值准备。企业为了达到控制会计利润的目的,将以前年度集中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需要增加利润的年度转回以实现“扭亏为盈”。三是不计提或少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为了粉饰经营成果,对于资产减值准备不计提或少计提,从而虚增当年会计利润。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防范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控利润。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原会计制度中长期资产减值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便于盈余操纵。《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计提减值准备以来,上市公司频繁利用《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将计提减值准备作为自己公司的蓄水池,使之成为上市公司以后经营状况不佳年度的利润来源。如ST中华2001年亏损超过22亿元,主营业务亏损仅1164万元,亏损主要是由于计提大量的坏账准备及减值准备所致。  相似文献   

14.
李开圳 《福建财会》2001,(10):23-25
一、“新四项计提”会计政策执行受挑战。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已经建立了“四项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斯投资跌价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的基础上,《企业会计制度》又增加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四项准备。目前,上市公司要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但是,相当部分公司未做任何计提。从今年中报上市公司新四项计提的执行情况看,也反映出计提政策在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分析显示有如下特点:其一,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没有按要求计提减值准备,显示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着业绩“好看”等原因,对新四项计提存在着抗拒心理。其二,上市公司的新四项准备的计提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部分上市公司还存在着利用这种随意性来对业绩进行反向调控的嫌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银行业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目前银行业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KMV改进模型计提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01~2005年上市公司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证研究,对上市公司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状况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差异分析,并对影响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的财务报告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指出了影响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的财务报告方面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计算程序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只有在以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迹象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时才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同时要求在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资产类设有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在建工程计提的减值准备,企业建造的工程符合《制度》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时,应计提减值准备,企业自行建造的工程按制度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列营业外支出,但在有专项资金来源所建造的工程而发生的工程减值所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列营业外支出,还是冲减专项资金以及在建工程完工转为固定资产时,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是否随之结转,尚面进一步探讨,下面,笔者谨就这两个问题及会计处理方法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马圣君  沈阳 《财会月刊》2008,(10):74-74
(一) 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时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因此,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不变的情况下,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应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时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小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9~2011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没有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受到了盈余管理因素的影响,即存在扭亏动机的上市公司会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扭亏的目的;具有"洗大澡"动机的上市公司会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为未来扭亏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