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桂林米粉声名在外,好像不少城市都有写着“桂林米粉”的小店。曾经去吃过,感觉没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有桂林的朋友告诉我:“那不能算是正宗的桂林米粉,徒有虚名。”到桂林玩时,我吃了不少米粉,感觉确实物美价廉。在桂林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米粉店,有的连续好几家,一家挨一家地摆  相似文献   

2.
布克 《商业文化》2007,(9):40-41
桂林米粉声名在外,好像不少城市都有写着“桂林米粉”的小店。曾经去吃过,感觉没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有桂林的朋友告诉我:“那不能算是正宗的桂林米粉,徒有虚名。”  相似文献   

3.
中午,小木短信“我们一堆人在水街过桂林米粉节呢,人好多,米粉也好多,还有清补凉,好好吃啊!”这家伙又存心刺激我。这都成惯例了,谁没回到兴安就刺激谁。前两天,小木问我回不回去,我说  相似文献   

4.
李鸣镝 《中国市场》2008,(44):80-81
桂林米粉名声在外,但就桂林米粉店而言,店面卫生条件差、规模小,店主缺乏品牌经营意识,且各自为政,缺乏行业竞争力。论文从店面的设计、多种经营、标准化作业、行业整合、文化旅游等方面论述了桂林米粉的品牌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5.
小柳 《商业文化》2007,(9):36-37
桂林米粉名声在外,多年来却做不大、做不强,更没有做出叫得响的品牌,这实在是桂林人的遗憾。行业:散沙格局影响整体竞争力桂林米粉名声在外,对桂林人更是影响深远,但其无论生产厂家  相似文献   

6.
<正> 我家楼下是一条来往行人很多的小巷,去年十月,一对何姓的小夫妻在小巷的尽头开了一个米粉店。刚开张的那段时间里,生意很是红火,连我这个一向不大喜欢在外吃东西的人也曾下楼去吃过好几回米粉呢!2002年元旦这天,何氏米粉店人头攒动,我也好不容易才挤了碗米粉在手,正准备埋头猛吃,突然,那边传来叫骂声,接着又见米粉店的老板手持一把切肉用的亮晃晃的钢刀,疯狂地挥舞着,朝退避的人群中一位脸上长满络腮胡的小伙子猛扑过去,在场的人见了,四散奔逃……原来,那青年吃了两碗米粉却只承认给一碗的钱,对自己吃过的另一碗米粉则矢口否认,何老板与此人争得面红耳赤,以至后来发展到挥拳相向,举刀追杀。那络腮胡子虽没受到伤害,但却于心不  相似文献   

7.
贵言  海雁 《商业文化》2007,(9):38-39
讲起桂林米粉,不管你是吃卤菜粉还是鲜肉粉,也不管你是吃螺蛳粉还是牛腩粉,只要在米粉里放了那么一点点卤水,那味道便妙不可言。那么,卤水里到底放了什么,使其味如此鲜美呢?欲知它的奥妙所在,先要把米粉和卤水的来历弄清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遭到百越族人的强烈抵抗,同时又因为岭南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严重拖了战局的后腿。于是,始皇帝又派史禄去领导开凿一条沟通湘江  相似文献   

8.
传统桂林米粉制作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卤水是桂林米粉主要的呈味料。通过整理、提炼得出传统桂林米粉卤水的用料特征是香料12种、料头2种、调料4种与配料2种;制作流程特征是静置、调制;基础卤水的储存特征是每日煮开,卤汁宜低温储存;性能特征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米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使用新型设备、采用新鲜的混合油、卤水一次熬制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凝结出的智慧结晶,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内容形式。桂林米粉制作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的优秀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业化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目前桂林米粉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标准缺乏、利润空间有限、品牌建设滞后的问题。文章以桂林米粉产业链为切入点,对桂林米粉产业的当前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节庆文化活动伴随着经济发展也日趋成熟,节庆文化营销策略也越来越重要。当前,桂林在米粉节庆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资金来源单一,投入成本意识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营销渠道单一,持续性不强;缺乏明确的节庆营销战略;不重视节庆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的创新等。桂林米粉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与桂林旅游紧密结合,当地政府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突出重点,打造桂林特色节庆品牌,重视网络营销,把握节庆灵魂,制造节庆亮点,从而通过策划节庆"亮点"来提高大众对米粉节的关注度,策划节庆"热点"形成社会焦点,策划节庆"卖点"增强节庆的商务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饮食,最能体现一个地方人们的风俗,人情,及生活习惯。五谷杂粮塑造了中国的饮食版图,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饮食味道—北方喜面食,南方偏爱米。"米粉"便是特属于广西这座城市的独特味道,从北至南闻名的米粉有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以及钦州猪脚粉,东西亦各有其特色的米粉。广西人这一辈子是离不开粉的。如今随着"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等经济发展,广西米粉文化渐渐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探索,因此也引起了区政府的重视,近几年广西把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等米粉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次把广西米粉列为文化事项。如何传播广西传统特色米粉文化成了重中之重。那么广西的米粉文化是什么呢,为何其能得以诞生并延续千年,以及如何提高广西在国内甚至国际的知名度呢?本论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前言,第二章探讨广西各地特色米粉的由来及特点,第三章浅析广西米粉文化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商业文化》2007,(9):39-39
桂林米粉的品种虽有很多,但按其制作方法可分为汤粉、卤粉和炒粉三大类。现在,人们又在传统米粉的基础上,又搞出了许多新花样。近年流行的“一粉三味”就十分新颖。  相似文献   

13.
米粉是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美食,是以大米为原料,经水洗、浸泡、粉碎或磨浆、糊化、挤丝或切条和烘干等一系列工序所制成的细丝状或扁宽状米制品。米粉的做法多种多样,可以煮着吃、炒着吃或拌着吃,各具风味,妙不可言,深受消费者喜爱。米粉品种繁多,湿的有沙河粉、肠粉、水粉和米皮等,干的有排粉、波纹米粉、方块粉和银丝米粉等。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如南昌市地区米粉成早餐或一日三餐都吃的主食,有人称:"广西人不可一日无粉",说明米粉在广西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需求不止停留在吃饱的层面上。在吃饱的同时。还要吃的营养,吃的健康。更要吃的有特色。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与开发,成都智鑫新颖小吃推广总部,成功推出了不泡不煮的鲜榨五谷快线、Q软巧克力、韩国菊花糕、台湾相思冰、香酥玉米饼、正宗鸡蛋油条、福字盖焦饼等多种特色小吃。这些创新美食在满足顾客“吃的营养。吃的健康、吃的美味”的同时,也为加盟商带来了滚滚财源。  相似文献   

15.
为何很多项目推向市场后。短时火后就关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注重健康,对吃的营养搭配就越重视!可很多吃的项目都强调味道。不关心营养价值,所以做不长久。“常吃杂粮、身体棒”!成都智星首家创新开发健康小吃及杂粮美食,不但味道好,而且营养高,迎合了当今社会“好吃要有营养”的消费观念,因此深受人们长久喜爱。  相似文献   

16.
《现代商业》2002,(10):32-32
北京人最近喜好一物,常呼朋唤友地去吃。这个东西不神秘、也并不昂贵,大名叫做“麻辣小龙虾”,喜爱这一口儿的人们都叫它“麻小”。  相似文献   

17.
炒肝是北京的传统小吃,遍街都是,常吃的人一品便知好坏。据说,北京现存的“炒肝”店口味最好的有两家,一家在西四路口,另一家就是这绝对正宗的“天兴居”炒肝店了。“天兴居”位于大栅栏对面的胡同内———鲜鱼口大街95号。现在的店是由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的“会仙居”与1930年开业的“天兴居”合并而成的。它是北京炒肝的创始者,距今已有137年的历史。炒肝的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对选料及处理、制作工艺的要求极为严格。大家都知道,炒肝的主料是猪下水,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彻底砸掉自己的招牌,而敢拿这东西当“看家菜…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正宴大餐而言,小吃之“小”也许指的是价位和进餐环境。也就是说,你坐在大雅之堂吃一口鱼翅就是大吃;你蹲在路边小店干掉八碗米粉也是小吃。汉语的语境太复杂了,在大吃大喝与小吃小喝之间,褒贬之意经常转换。大吃往往代表着奢侈腐败和饕餮之徒;小吃则寓意着勤俭节约、随意自然。大吃能让人吃腻;小吃却总是让人解馋。可要是让一个天天吃米粉的人鄙视鸡鸭鱼肉,他一定会反唇相讥:哪个愿意天  相似文献   

19.
《浙商》2010,(22):113-113
汇立公馆身处闹市,但本身却非常安静,并且很有情调。情调的一半来自于装修,另一半则来自法国的红酒和精致的美食。汇立的股东们都是名副其实的“饮君子”,自己一个人喝不过瘾,于是就组建了今天的汇立酒业。有了红酒,当然也要有相应的佐餐,作为“为食者”的他们,于是又和别人合作,种养一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在常州的柴油机制造企业圈内.柴油机的“常”系品牌化成为行业中一个独特而又非常的现象.表面上看都是“常”氏家族.其实大多都各自为营。并无本质联系。就连无锡、徐州等地的小柴制造商们也迫不得已跟着姓“常”了。还有不少企业既取了“常”姓的品牌名称.又沿用自己老品牌的。这多少让人感觉到无奈,对企业而言也着实很累。 众企业之所以热衷于姓“常”可能因为小柴老大“常柴”就在常州的缘故。当然,这并不能“归罪”常柴。用其他“常”氏族中人士的话说.消费者对“常柴”品牌的忠诚和认可,使得经销商和消费者就认“常”姓,而他们不得已而为之。 难道说只有冠以“常”姓才能够取得市场的青睐、消费者的认可吗?其实不然。在常州市的武进区有“五菱”(原品牌“武进”)不远的金坛市则有“天鹅”,等等,他们至今没有姓“常”,照样做的让别人视为劲敌。 本期第一访谈,让我们一同走近坚决不跟风姓“常”而力推“天鹅”品牌的常柴金坛柴油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兆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