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平县土地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全面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大胆改革,强化城乡地籍管理和转制企业的土地资产管理,努力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他们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变“三无为三有”。为了改革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合理利用、开发、经营土地,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他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辽宁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转制改革,为全面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全面建立土地市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带来了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服好务。结合国有企业转制的具体形式,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资产具体方...  相似文献   

3.
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利益的大调整土地制度改革,首先是国有资产问题上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大调整。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触及土地资源和利益分配问题。正如农村经济改革,最先改革的、以致每一阶段的改革都离不开土地问题。农业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投入——产出——分配诸方面关系,都与土地体制密切相关。无论包产到户、承包经营责任制、农业规模经营等都与土地利用模式变革为基础。土地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决定了改革的成败,这是农村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同样也应牢牢抓住土地管理体制这个根本环节。虽然,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4.
按照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存在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就必然要产生绝对地租,换句话说,土地的使用者就必须因使用土地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土地使用费。正是基于对这一理论的正确认识,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了对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将长期以来实行的城镇国有土地行政无偿划拨制度改变  相似文献   

5.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多否定大土地所有制来发展小土地所有制.其中的平均主义传统、多元层级复合一体土地所有制结构贯穿始终,不逾历史框架.路径依赖作用在以往的土地制度实践中比较突出,土地规模小型化、使用权私有化观念虽几经革命或改革而不能断绝.历史有力地说明了,农民意愿与制度设计之间的平衡是决定制度成败的重点,而"公平"、"平均"观念仍然是长期制约土地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改革历程中,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的开发利用造就了世界少有的城镇化、工业化的"中国奇迹".可以说,中国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始于、也得益于三十年土地制度的变革.改革开放之初,作为国民生息繁衍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无论是权益还是使用,都存在模糊难解的制度空白.  相似文献   

7.
30年前,中国农村的第一次改革由土地制度改革破题,实现了土地的由"合"到"分";30年后,农村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土地由"分"到"合"已是大势所趋,而地方对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且模式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8.
建平县的土地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土地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坚持以贯彻落实土地基本国策为目标,以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城乡地籍管理为基础,以增强县乡两级土地收益为中心,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土地管理的各项任务。自1993年以来,做到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同步进行。1994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双文明单位”,市政府授予“土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被市政府授予“双文明单位”,省人事厅和省土地管理局授予“土地管理先进单位”,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举国上下共同庆祝《土地管理法》颁布、土地部门成立十周年之际,回顾1995年的土地管理工作,我们主要是实现了“七个方面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球财经》2014,(12):15-15
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实施了以土地私有化为标志的土地制度改革。中俄两国在土地制度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俄罗斯土地制度改革”调研组考察了俄罗斯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礼彬 《特区经济》2008,(4):131-132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以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民工退出土地进城安居,本文对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与政策措施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本研究成果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指出,支持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土地管理改革,包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试验。相对于其它政策而言,天津滨海新区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土地规划权。国务院的土地新政,为天津滨海新区打开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浅议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多维理论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绪亚 《特区经济》1995,(5):22-23,45
<正>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始于80年代初,根据我国政府预想,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使土地全面实行有偿使用,而且是有限期的使用,不是永久的占有,还要允许土地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转让、流动。但因种种限制,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基本上还是双轨制,即无偿使用土地与有偿使用土地这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土地利用的市场取向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十分科学而实际的选择,但仔细分析不免发现,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整个进程中,无论是改革的取向还是目标的选定,其背后都缺乏系统而简洁的理论支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必须与以下土地理论问题相衔接。 第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利益分享与动力机制必须明确有效运行 土地是整个社会经济改革的成本和动力,土地利益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中分享,这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之外其他改革对土地利益的分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本身也有利益分享问题。不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制度改革要以财税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首先要完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让地方政府有与其事权相匹配的财税收入,摆脱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相关的调查研究中显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增加了经营规模比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明显提高了农村信贷的信贷能力。在一些地区采取"以交易—鉴证—抵押为中心"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还具备可复制性,在现阶段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中,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时间比较短,土地抵押期限也相应的变短,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抵押价值很低,没有充分发挥出抵押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制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华伟  李丹 《上海经济》2000,(1):24-2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架构中,土地是最为重要的公有资产之一,而其在城市则体现为最为完全意义上的国有资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土地市场发展及其运行的重点正从增量土地的批租转向存量土地的再开发,从而实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市化中土地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变二元土地制度为一元土地制度的建议,并对农用地转用的方式和类型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提出了推进和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路径和内容,还提出了加快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土地管理体制、建立土地市场、完善土地税费体系、制订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金云 《发展》2004,(2):41-41
近年来,各地通过土地有偿使用为城市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积累了大量资金的事实,充分体现了加强城市土地经营的重要性。但一些地方在经营土地、城市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片面地扩大土地供应、不受节制地搞房地产、“形象工程”和重复建设,过多占用土地资源建别  相似文献   

18.
杜淑芳 《北方经济》2016,(12):63-65
土地是城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推动土地高效配置、节约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到各个相关者利益格局的均衡,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是否能顺利展开推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土地征收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和矛盾的愈演愈烈,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问题日益显露.审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通过对其制度缺陷及其产生根源以及关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研究评述,为土地征收制度创新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宁夏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成绩及问题,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提高土地征地标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性、建立农地收益增长机制和加大对农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土地流转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