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们将现代社会称为“契约社会”,将现代经济称为“契约经济”,甚至有人将社会进步的运动称为合同形态的运动。由此可见,合同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对当事人各方订立的合同怎样才能被法律认可和保护进行探讨和研究,即确定判断合同法律效力的标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焦媚 《魅力中国》2014,(24):284-285
对于以社会契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卢梭主张以法律的手段进行统治和管理,实行法治。在卢梭看来,法律是人民公意的表现,它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卢梭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由,法律的前提是因社会契约而成的理性共同体,法律的核心主题是政治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心理契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晓岭  赵吉林 《南方经济》2003,(10):78-79,69
市场经济是需要契约精神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对有形契约——经济契约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另一种契约——隐契约(心理契约)的分析。今天,现代管理理论强调对心理契约的深度分析,以指导日益复杂的管理实践。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对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管理是建立在权利和义务平衡基础上的。对于社会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其权利的保障是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基础。而社会的公正和平等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我国,就社会整体而言,农民是弱势群体,其权利的保障是全社会实现公正、平等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5.
规则他律:现代市场道德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市场化、现代化建设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的市场成长经验,处于这个阶段的主流道德标准,与农耕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迥然不同,它是由契约所体现的社会公平和公正,即由市场交易双方经过多次搏弈、磨合而共同选择的、符合双方利益的一系列市场行为规则,规则的他律功能使人们有章可循,行为有度,与其密切相关的市场秩序则表现为地位平等、理性竞争、信息对称、宁信践约。但任何社会形态的道德标准建立,存在着高度一致性;政权的推广和法律的保障。中国的后发优势,可以学习、移植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规则,通过政府倡导和法律保障的规则他律引导人们的自律,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自身市场道德的建设周期。因为,个体行为的内驱,是以劳动满足自身物质精神需求的利益动机;企业行为的内驱,是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价值得到实现的利润动机;政府行为的内驱,是消除市场运行障碍,为各利益主体营造一个秩序、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力发展、国家稳定的社会管理绩效动机。政府倡立推广现代市场规则,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而社会规则制约的他律,是现代市场道德建立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心理契约是企业人员的一种主观感受,一种企业精神的认知;是企业与员工之间以责任和义务为基础上建立的互惠和承诺的信念系统。构建心理契约的重要性体现在:心理契约的构建发生在酒店的招聘、培训、职业规划、薪酬福利、管理环境等整个酒店的经营管理环节中,并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性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朋来 《改革与开放》2012,(14):103-104
梅因提出“从身份到契约”只是就历史事实而作的一个总结,而没有看到造成“身份”和“契约”的原因即贫富两极分化.真正的契约社会体现着平等原则.要实现之就须消除贫富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8.
凌宗伟 《中国西部》2012,(Z2):12-13
李后强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题目叫《做有"契约精神"的社会人》,我以为,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契约精神"和"社会人"。"人而无信,不知其何",这个"其何"就渐渐成了"契合""契约"的必然产物,并且立定"契约"的双方应是平等的、公平的,否则就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李教授讲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诚信、法治、规则、伦理"等,应是统一的集合体,它们各自阐述的是现代公民素养的一个方面。而"社会人",主要是针对"学生"这一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整体而言的,当学生离开校园  相似文献   

9.
公司和农户契约关系不稳定的关键,是基于契约不完全性条件下契约自我实施的范围太狭窄。而扩展公司和农户间契约自我实施范围的关键要件是相互进行专用性投资,或类似于专用性投资的契约安排,从而做出一种可置信承诺。包括社会资本嵌入机制在内的契约设计可以拓展契约自我实施的范围。在缔约实践中,公司与农户可以通过社会资本嵌入,使得契约得到最大范围的自我实施、缔约效率得到提高和契约关系得到较为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经济"意味着经济主体相互平等,只有通过契约才可以让渡利益和取得利益.契约意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契约意识的社会调节作用日益明显.强化全社会的契约意识,充分发挥契约的调节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契约原则是建设社会信用的基石。契约原则的时代价值,就是通过建构契约文明来实现社会公平,并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规范来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构建契约文明,是推进长三角信用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志宏 《魅力中国》2014,(16):293-293
从现行的行政法来看,它是公权力与私权力的整合。从开始缔结契约到最后履行,当事人双方可以互提条件,或者讨价还价。它的实质是通过自动寻找,得到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的临界点,这种关于利益的博弈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表现为:契约权力与义务的设计和配置。从契约和行政法融合开始来看,它会呈现出一种无序性。针对这个问题,为了体现行政契约的特别。通常会强调行政的不平等性,以展现单方特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视行政契约的义务与权利,在行政地位平等的同时。确保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13.
关系契约是近年来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焦点,但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还未曾涉及关系契约的研究。文章首先解释关系契约概念,阐明了关系契约引入的现实背号;接着探讨了关系契约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运用关系契约自我实施中的道德机制、声誉机制、外部规范机制进行治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李钧 《南方经济》2017,36(6):64-73
社会契约的参与者对公共支出结构预期是否一致决定了社会契约的稳定性。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公共支出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契约形式原则。任何的契约形式都必须符合契约的法定原则,收支对应原则和激励相容原则。从激励相容原则的预期一致性中区分出了霍布斯契约和洛克契约的具体形式,前者是以权威的方式形成预期一致性,后者是以协商的方式形成预期一致性。由此,讨论了社会契约对公共支出结构形成的规定,以及公共支出结构在对参与者构成利益扭曲的情况下所导致的契约改进。最后运用埃奇沃思交换对这样一种扭曲及其社会契约的改进做了一个经济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以土地转让为基本内容的契约是贯穿微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此类契约并以此为端点,辐射于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契约经济.维系徽州契约经济发展的社会构造是多方面的,国家法律与地方宗族法规是规范契约经济的根本,信任是契约关系成立的前提,惩罚是契约关系维系的保障.这三重构造之间不断的调适、融合,对徽州民间财产流转的活跃,矛盾的化解,社会的稳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徽州民间契约经济在明清时期得到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契约理论自产生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而言,社会契约理论可以为其合理性提供伦理基础;同时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从个体视角向关系视角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合作去建构社会和谐之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康之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5):9-1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合乎历史发展客观趋势的目标,走向和谐社会的进程是一个创造性的建构过程,一切到人类历史上的某个阶段中去发现和谐社会原型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既是对等级制、身份制的彻底否定,也是对契约论及其实践形态的扬弃。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们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只有在人的实质性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健全的社会合作体系,才会拥有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人伦诚信",西方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契约诚信".我们在吸取西方法律文化中契约诚信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中西方诚信文化的互动整合,建立一种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的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将有助于人们提高对诚信的信仰,有助于克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从而切实解决好我们面临的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9.
高洁 《北方经济》2007,(8):9-10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成为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而社会保障对于消除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按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确定社会保障建设的“度”,并合理界定、协调处理社会保障制度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各方主体利益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建适应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五育德为先     
张俊芳 《魅力中国》2010,(19):231-231
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应以德育为首,德育搞好了,即使其它四育搞不好。学生到了社会上也还是一个好人,掌握了某一门技术后,也还是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而如果德育搞不好,即使其它四育再好,这个学生到了社会上也还是一个危险的人,也还是时时处处都可能危害社会;当然,如果能在德育的基础上。把其他四育也搞好,那培养出来的才更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