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快速的全球化、现代化使得城市的同质化空间和同质化文化问题非常突出。为了彰显城市的特色和形象,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是老城区,而老城区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因此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活化再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简介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续氛围、营造空间、活化利用、保护结构和强化意识等建议,指出城市更新应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遗产本身,还包括遗产所依托的建筑空间、街区环境、社区结构。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快速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倘不注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何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可持续能力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王芳  韩福文 《改革与战略》2012,28(5):147-149,152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工业发展进程中遗留下众多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文章从城市文化、工业文化与工业遗产三者关系出发,在梳理无锡工业发展历史脉络和总结无锡工业遗产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无锡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及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城市文化建设视角下无锡工业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周膺  吴晶 《杭州研究》2010,(1):1-11
近几年杭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巨大成效,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名镇、村)、历史建筑、工商业遗产、校园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方位保护。但杭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性建构仍是缺失的,可持续保护和科学保护存在较大问题。有必要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设计与规划、主体构建、财政激励、科学评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制度性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然文化遗产是指分布在国家内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我国的国家级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区域包括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保护我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不仅保护和留存了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本底资源,而且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从制度上保证了遗产资源被人民长期享有。  相似文献   

6.
泰山是人类宝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泰安市认真处理好泰山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围绕搞好山城保护开发、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名山名城的可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一、突出特色,追求城市与泰山的和谐统一城市特色是城市的灵魂,是提高其知名度、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招牌。泰安市挖掘和发挥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在突出城市特色、培植城市品牌上做文章。首先,明确城市性质定位…  相似文献   

7.
袁俊  吴殿廷  肖敏 《乡镇经济》2008,24(2):74-77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文章首先讨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三个方面的矛盾;指出生态旅游是打开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困境的钥匙,并具体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双重作用的机制;最后,从生态旅游规划、遗产保护监测体系建设、社区共建及法制建设管理四个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09,(12):34-35
名城建设,必然面临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的矛盾。名城遗存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保护名城遗产,就是延续城市的生命历程、保护城市的集体记忆、保存城市的历史功绩,也是夯实宁波港口城市未来发展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9.
西部开发中注意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在西部大开发中,自然文化遗产资源有被进一步破坏和弱化的趋势。如何加快西部大开发与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协调发展,迫切需要从生态保护学、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经济发展与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新的发展策略。西部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自然文化遗产一般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三大类。“自然”是指自然景观以及构成这一景观的自然生态系统要素;“文化”则是“文化景观”以及构成这一景观的文化遗存。西部地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宝…  相似文献   

10.
徐建成 《宁波通讯》2008,(12):34-36
宁波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现代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但城市建设深受浙东地域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之影响,人们自觉地参与保护,使这座城市丰厚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成为创业环境佳、人居生态优、综合实力强的文明城市,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11.
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以及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在世界上众多的文化遗产类型中,“工业遗产”是一个年轻的族群。这些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作坊、工厂、矿场、提炼加工场、仓库等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工业遗产作为城市近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遗存,是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是“阅读城市”的重要物质依托。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家界市地处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从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投入与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打造非物文化质遗产活动经典品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鹿磊  韩福文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2-134
工业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教、旅游等价值。由于城市化加速发展,工业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度开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吉林工业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该省工业遗产的特征、旅游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吉林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几点对策,以促进吉林省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姚远 《沪港经济》2009,(2):74-75
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城市遗产的保护已是海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从北京、南京,到西安、广州,全国各地的城市遗产都面临着城市化的挑战。实际上,放眼全球,近几十年来在全世界发生的对城市历史核心区的拆除,已经构成了对社会结构和文化遗产的损害。中国的历史城市,不仅具有建筑学上的独特价值,同时,古城的居民也创造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遗产、工业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等方面,介绍重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探讨其发展对策。建议:1)实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2)开展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的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3)申报涪陵榨菜传统农业系统的全球重要农...  相似文献   

16.
煤炭工业遗产承载着阜新的历史印记和文化沉淀.随着阜新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煤炭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分析阜新煤炭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弘扬阜新矿山文化、利用矿山资源发展创意文化、发展阜新工业遗产旅游文化产业、留住阜新矿山遗址记忆等四个方面,探讨促进煤炭工业遗产保护与阜新城市文化建设融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李思衡 《中国西部》2012,(23):70-73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一项著名的国际公约——"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其目的在于通过国际合作,更积极有效地保存和保护对全人类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今年是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成立40周年; 中国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迄今为止,已经拥有42处世界遗产。尽管成就裴然,但是,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40年拥有42项,与我国自然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以及文化多元性是不相称的,。也许人们并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游憩商业区的划分和建设,是重整杭州城市职能,保护杭州历史文伴遗产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年轮     
鲁岩 《东北之窗》2014,(10):70-72
正导言: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知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工业遗产反映了100多年来的社会变迁,留有各个时期政治制度、财产关系、科技发展和文化演进的印记,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民族工业化的进程,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不够,近现代重要工业遗产的历史遗迹很少得到人们的认同和保护,其价值尚未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工业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弃、拆毁以及消失的命运。2006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0.
齐齐哈尔地区是个多民族居住区,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世代居住在嫩江、黑龙江流域的土著民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等,还有明、清时代的流人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遗产的抢救、保护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