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蓝领岗位对就业的贡献并未减少。发展蓝领就业是中国工业化的迫切之需。“中国制造”正在带来广阔的蓝领需求,技术蓝领正在成为稀缺资源。全球有限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将主要是一场蓝领竞争。政策应当为促进蓝领就业提供更多援助。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经贸争端中,贸易顺、逆差已不是主要原因了。主要原因是对“饭碗”的竞争。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最稀缺的资源是就业岗位。我们最需要是就业岗位。有了这个资源,我们什么事情都好办。没有这个资源,我们可能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我们要作的就是要争取让更多的就业岗位配置到中国来,转移到中国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当前的失业率到底是3.7%,还是7%?清洁工也要大专学历,月薪6000元却为何聘不来蓝领技工?中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根源在哪里?政府正在研究制定的就业战略计划真的能够破解这一新世纪最大的难题吗?  相似文献   

4.
●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现象●城乡劳动力对有限就业岗位的直接竞争已可避免。如何协调城乡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竞争,成为对未来就业政策的严峻考验●劳动者应相应分享经济增长与扩张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5,(1):55-55
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蓝领阶层,这个观点近期频频出现在西方主流商业媒体上。然而,在中国,蓝领却始终是被商家“瞧不上”的一块市场。调查显示,蓝领的消费总量明显高于白领。但这样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在泱泱不可计数的商品品牌中却难觅属于他们这个阶层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陈慧娟 《江苏改革》2001,(12):48-50
我国是有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尤其自1993年以来,由于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失业人口规模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18.7万人,失业率为3.3%,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创造就业岗位、降低高失业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模式的转变是缓解就业矛盾、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卢亮 《北方经济》2007,(11):63-65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必然有大量的农民面临转移,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这些过剩的农业人口流向城市,寻求非农就业岗位。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把加快城市化发展看成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那么弄清目前城市化进程给农村劳动力带来的就业岗位损失数量就显得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信息共享     
国家政策将鼓励非正式就业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今年下岗职工比去年同期少增80万,但下岗人数总量并未明显减少。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18.7万人,失业率为3.3%,表明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据统计,1996年至2000年,中国国有单位从业人数减少了3142万人,下降27.9%,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数减少了1517万人,下降了50.3%。而同期外资企业等经济单位创造的就业岗位近400万,私营企业创造就业岗位648万,个体经济创造就业岗位427万。但是这些新增岗位大部分需要新生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李淑玲 《理论观察》2014,(4):144-14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这就需要一个更具质量和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目前针对我国高校教育资源过剩和职业教育档次不高的问题,取长补短,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转型部分高校教育为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促进我国"蓝领"素质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实现从"农民工"大国到"技工"大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江苏经济》2002,(9):7-7
通过“四个一批”创造就业岗位: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一批就业岗位;努力培育社区服务业等公益性事业,开发一批就业岗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化一批就业岗位;积极创办成人教育事业,储备一批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于霏 《中国西部》2012,(15):40-41
每到招生季节,都会出现家长争着交择校费让孩子上名牌高中的情形,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想让子女挤过高考"独木桥",大学毕业后做白领,而觉得上职校做蓝领不但"苦、脏、累",还低人一等。但是,这样的现象正在悄然改变。今天的职校毕业生面临着比本科生好得多的就业前景,一般来说,他们实习期的月薪就能达2000多元,转正后轻松拿到五六千的比比皆是。有人称他们为职场上的"金蓝领"。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用人需求总量的减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进一步减少,2009年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企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将大大减少;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大学生自身水平与地域差别的矛盾。政府与社会方面、企业方面及自身要改变传统的职业观念及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因此,大学生要具有自我提升意识及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降低职业期望值。  相似文献   

13.
陈莉 《魅力中国》2010,(1):88-89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用人需求总量的减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进一步减少,2009年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企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将大大减少;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大学生自身水平与地域差别的矛盾。政府与社会方面、企业方面及自身要改变传统的职业观念及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因此,大学生要具有自我提升意识及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降低职业期望值。  相似文献   

14.
岳成 《上海经济》2004,(3):20-21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的“世界工厂”、“制造中心”地位日益显现,“蓝领”(即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人员)成了全社会关心的热点,据权威数字显示,目前中国“高级蓝领”的缺口达数十万。众多企业出高于普通蓝领工资数十倍的年薪都无法觅得合适人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09,(9):39-39
入保部部长尹蔚民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8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是757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的84%。估算下来。全年新增就业岗位可望在1100万--1200万,远超年初定的900万目标任务,这是个来之不易的成绩。过去十年数据表明,中国GDP增长10%,提供岗位1000万左右。今年的GDP增长可能只是超过8%,而新增的岗位反而较大幅度的增加。说明政府的4万亿刺激计划以及其他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计部门测算,未来五年,中国将新增就业岗位约4千万个。下一阶段就业工作的重点将转到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国家将继续落实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鼓励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实现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的目标。未来五年全国将新增岗位4000万个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各类“漂族”、“啃老族”、“蚁族”等现象屡见不鲜,“毕业即失业”也愈发普遍。以2013年为例,大学毕业生总量为699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大约是900万个,仅是毕业生人数的1.28倍,为历年最低值。加之,先前毕业待就业人员、失业再就业人员等,就业竞争空前激烈。  相似文献   

18.
李长安 《西部论丛》2008,(12):61-63
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我国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在经济增长减缓、传统制造企业订单下降甚至成批破产倒闭的危难时期,从农民工到大学生、从蓝领到白领,各个劳动者阶层正共同面对着“就业难”这个巨大的现实难题。因此,如何巩固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将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宏观调控最为重要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懒猫 《东北之窗》2011,(10):32-33
在就业压力下,目前,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因迟迟找不到工作,或薪水太低而选择了重新读技校,做高级蓝领。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现在中国的新生代们更加务实了,这种务实将会推动中国社会更加进步。  相似文献   

20.
张世全 《北方经济》2007,(10):19-20
一、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一)我国劳动力总量供求失衡 目前中国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56%-57%,而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数是41.9%,发展中国家平均数是46%。按世界平均数计算,中国提供6亿个就业岗位就能满足就业需要,但现在我国有7亿就业人口,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了将近1亿的就业量。从总量看,中国的就业压力在未来20年内不会缓解,其中前10年的就业压力更为突出,每年新增劳动力约在800万至1000万之间,失业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