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谐趣园     
<正> 元旦谜趣在制谜中,常常可以用一个谜底设计出不同的谜面。这样的灯谜,只要相扣得当,猜起来也妙趣横生。读者朋友,在欢庆节日期间,如果你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猜几个"元旦"题材的灯谜,则更加快乐而又有意义。以"元旦"为题材可设计出很多有趣的灯谜。请看:"细看园中景,旧貌变新颜。"第一句扣"元",第二句用笔划移位法将"旧"移变为"旦",这不是"旧貌"变成了"新颜"吗?  相似文献   

2.
篆刻欣赏     
“元旦”一词最早始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元旦不仅成为诗人抒情之承载,也是谜趣之援引。  相似文献   

3.
春节溯源     
春节溯源春节古时称元旦、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朝、正朝、正旦、正元、新正、朔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一。“元”是开始。第一之意;“旦”是早晨、一天之意。“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从字面上看:“旦”’字下边的一横,代表着波涛澎湃的海面,一横上...  相似文献   

4.
元旦话题     
元旦,表示新的一年从此开始。我们的祖先以五谷熟、四时尽而改年更岁,因而,人们对元旦的来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和欢乐。相传五帝时期,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尔雅·释诂》解释,“元,始也”,“旦,早也”。可见“元旦”的古意即一年之始,一日之晨。南朝梁人萧子云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也有这个意思。商、周、秦均推崇本朝,“王者得政,示众我始”,各代都对元旦日期改弦更张,使元旦从正月初一依次推移到十二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和十月初一。直至西汉,汉武帝根据人们长期的天文记录,纠正了三代提前元旦的错误,重新将元旦恢复到正月初一…  相似文献   

5.
文摘之窗     
我国称岁首为“元旦,据说是来自三皇五帝之一颛顼。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夏代正式定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各朝代定“元旦”不断有所变化:殷代定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到了汉武帝时,又恢复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到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为了“行夏正,从西历”,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一月一日为新年。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夏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古罗马的统帅儒略·恺撒在埃及天文家雪根尼的帮助下积极策划制订…  相似文献   

6.
元旦,表示新的一年从此开始。我们的祖先以五谷熟、四尽而改年更岁,因而,人们对元旦的来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欢乐。相传五帝时期,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尔雅·诂》解释,“元,始也”,“旦,早也”。可见“元旦”的古意即一年始,一日之晨。而梁朝人萧子云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也有这个意思。  商、周、秦均推崇本朝,“王者得政,示从我始”,各代都对元旦日期改弦更张,使元旦从正月初一依次推移到十二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和十月初一。直至西汉,汉武帝根据人们长期的天文记录,纠正了三代提前元旦的错误,重新将元旦恢…  相似文献   

7.
伫立了百年孔乙己还在品味着他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还是那顶旧毡帽.窗外的乌篷船传来了叫卖声,不如碗里这一口有味道。偶尔排出几枚小钱,沽几碗酒──个中滋味儿只﹂有绍兴人才体会旦出!百年老店旧貌新颜,咸亨酒店有限公司正在悄然引入国际酒店管理模工。还是当年的曲尺形柜台,“温一碗酒!这回是是现钱,酒要好”罗汉豆、梅干菜、薰鱼头、煮河蟹……让人忘记是在小说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金笸萝,千杯未醉嗬”。老牌的绍兴花雕.真的不醉人!究竟是咸亨“酒店因孔乙己出名,还是孔乙己让咸亨酒店获益?毕竟咸亨酒店这个品牌…  相似文献   

8.
元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节,辛亥革命以前为农历岁首,新中国成立前夕,改于公历1月1日。从历法的角度看,它表示了一年的起始,从人们的社会活动看,它又历来带有诸多政治色彩,显然是科学与政洽的共同产物。相传五帝时期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这就表明我国早在四千多年前就以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了。从汉字的象形特点而言“元旦”则是天地间一幅壮丽的画卷。《说文》释“元”为“始”,解“旦”曰:“日见一上,一地也。”新年的第一天,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起,多么让人心旷神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时间与希望同时成为人们心中的…  相似文献   

9.
春节的由来     
《国土经济》2005,(1):60-60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象征着团结、兴旺,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古时的春节叫“元旦”。“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关于它的来历和传说有很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上海:“灯谜浴室”趣味盎然前不久,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上海著名浴室“卡德池”成了灯谜世界。门庭高挂书有“灯谜浴室”的四个大红灯笼,近3000条灯谜缀满了长廊、堂室、楼梯过道;贴有灯谜的灯笼、彩球、条幅使整个浴室充满民俗节庆气氛。沐浴完毕、躺着休憩的浴客,在座位旁还可翻翻谜语手册,把洗澡与猜谜结合起来,是商家的生意经,也增加了沐浴的休闲娱乐趣味,适应现在市民消费需求。浴客洗完澡猜猜谜,不仅能获得沐浴常识、民俗文化、古诗谜语等方面的知识.猜中的浴客还可得到一份小礼品。如此一来,生意充满了民俗风情味,…  相似文献   

11.
6年前的北部新区还是渝北区的4个镇,到处是崎岖山路,农家小院,如今的北部新区一栋栋高楼林立,一条条宽阔笔直的现代大道纵横,一个个现代化工业园区在新区安家,“龙湖”、“金科”……重庆叫得响的名楼名盘群落在这片热土,来到这里的人们都惊叹,仿佛一觉醒来,这里已经崛起一个重庆的“浦东”.抚今追昔,作为新区建设的参与者——高新园分局感慨万千,昨天的旧貌已悄然换成了今天的新颜.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很快,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有的是"旧貌变新颜",有的原是偏僻小镇,短短数年便矗立起一座现代化都市。但在一些城市里,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城市的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城市必将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3.
企业动态     
《住宅与房地产》2009,(2):121-122
庐山物管公司举办2009元宵灯谜晚会 为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庐山物管公司所辖小区于2009年2月9日元宵当晚分别举行了“元宵灯谜晚会”。晚会吸引了数百位住户的参与。服务中心还特别在现场煮起了汤圆派发,受到广大住户的追捧。活动现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企业文化》2003,(130):64-64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由于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佳节思亲。最近,耳畔不时响起“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歌声。一听这旋律,辄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母亲,她给人以生命、温暖、深爱。其恩其情,比天高,比海深,永生报之不尽,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崇高而神圣的字眼。在人们心目中,她是爱的源泉,恩的象征,善的化身。因此,人们喜欢把恩重情深者喻之为母亲。众所周知,亿万炎黄子孙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满怀深情地把生己养己的祖国和让祖国“旧貌变新颜”的中国共产党,比作慈母。“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雷锋等同志唱出了亿万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6.
元旦溯源     
“元”即开始、第一之意;“旦”为早晨、一天之意。“元旦”即是一年的开始。在我国古代,元旦节到底是哪一天,历代各不相同,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或“元日”者居多。夏代定在“夏历”正月初一;殷商定在腊月初一;周代定在冬月(11月)初一;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各用各的历法,所以日子均不同;秦代定在“秦历”阳春月(10月)初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在司马迁的建议下,才定在“太初历”正月初一,和夏代相同。《史记》载:“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即指此而言。到了唐代,房玄龄所撰的《晋书》载:…  相似文献   

17.
元旦某高校俱乐部前,一老妇守着两筐大苹果叫卖,因为天寒,问者寥寥。一教市场学副教授见此情形,上前与老妇商量几句,然后走到附近商店买来节日织花用的红彩带,并与老妇一起将苹果两个两个一扎,接着高叫道:“卖情侣苹果哟!两元一对!”三三两两经过的情侣们甚觉新鲜,双双用红彩带绑在一起的苹果看起来很有情趣,因而买者甚众。不大一会儿,尽卖光。老妇感激不尽,两元一对,已是超值甩卖,赚得也丰。  相似文献   

18.
李健宏 《活力》2012,(7):57-57
把新闻内容当做故事来讲.已经成为业界的一种“时尚”.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一种新趋势.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这种写作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为当前的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被称作“新闻的故事化”。这种表达方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曾经枯燥生硬的“成就报道”变得津津有味.让曾经模式化的事件报道变得个性十足,让千篇一律的新闻旧貌换了新颜.  相似文献   

19.
春节习俗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二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相似文献   

20.
清明     
写下“清明”一词,就觉有—枝花从烟雨深处斜逸出来,隐隐约约的还有牧童、酒楼、只可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想想看,清和明是多么吉祥与爽朗的字眼,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这两个汉字并列在—起,原本就应该神奇地构成生动的画面。这不,连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不然,怎么会有“满Q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诗句。这时节,刚刚从严冬酷寒走出的人们,在蛋黄般的嫩阳下,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可以如丛草般疯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