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在农村考察时指出。要“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的关键。2010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继续着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  相似文献   

2.
张虹 《辽宁经济》2005,(7):29-29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转变,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央提出的“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农业与农村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进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省各级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强化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民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4.
《成都经济发展》2006,(4):30-32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产业发展年”,也是深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年,在上半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加快发展,确保了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72.8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4.1%,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刚刚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日益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并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作为农村流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自身组织和网络优势,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将自身发展融入其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央1号义件继续锁定“三农”,明确提出要“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如何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成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德州市的农业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预计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分别比“九五”期间高出3.3和3.7个百分点,彻底扭转了前些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成为德州市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市外向型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经济》2007,(6):17-20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把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郭承录 《发展》2001,(2):33-34
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世纪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农村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村社会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总体目标是向“小康化”和农村“三化”发展。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小康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仍然是增加农民收入。但小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村镇住宅建设、以“三通”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素质、社会治安等都是小康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因此,在小康建设中,必须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要矛盾,大力发展农…  相似文献   

10.
《唐山经济》2007,(5):24-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和谐,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使新农村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2007年,古冶区将进一步立足城郊型农业特点,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了6个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一号又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尤其是2004年的“一号文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农村。在返一年中,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增长,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一号文件”的助农政策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优化农业”的几点思考梁歌共“优化农业”是大幅度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但是在“优化农业”过程中,应坚持辩证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优化农业”下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几个关系。一、在产业结构上,要处理好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农业...  相似文献   

13.
宋智勇 《老区建设》2008,(21):62-63
养猪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肉食和主要肉食来源,发展养猪业不仅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农村经济形势的重要特点是:中央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创六年来最高,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棉花总产量创历史新高。2005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农村经济将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重要农产品价格不大可能继续上涨,粮食、棉花生产与价格存在着不确定性;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可能低于上年。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个综合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这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调整,构筑我国农业融入全球化的生产结构,构筑农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结构,构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对农村经济形成一系列发展后劲,文章分析了结构调整将为农村经济增加哪些后劲,结构调整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着眼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带动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积极扶持下,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入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继续得益于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但是,由于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特别是人民币升值趋势、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和自然灾害等具有不可预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展望有喜有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一)发展农业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民收入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我国是用只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13的耕地,养活超过世界1/5人口的国家,农业资源不足。农村经济主要是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家庭经济形式,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农业人口的大量外流,引发了相应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环境状态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处理好下列问题。在农业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高农民收入,首先要增加单位土地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途径有三个:…  相似文献   

19.
苏南 《江苏改革》2001,(6):21-22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朱Rong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五”期间要把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着保持我国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和农业基础地位稳固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制约中国“三农”继续健康发展的障碍和难题依旧存在,诸如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自然资源短缺,生产环境日趋恶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社会保障等,为此,应加快农村经济管理与国有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运营效率,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