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虹 《西部财会》2013,(9):73-74
通过对2001—2010年陕西专利、技术创新的历史数据分析以及协整检验,发现陕西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现阶段应激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调整科技投入结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滞后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我们沿用Hausman,Hall和Griliches(1984)对专利产出与R&D支出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结合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数据本身的特点,运用了较为适当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技术——零膨胀泊松回归方法,对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的滞后机制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了两个有意义的结论:第一,对于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来说,其科技活动的内部支出与专利产出的滞后机制表现为一个2~6期的滞后结构。同时这一结构还有一个不对称的倒U形内部特征,具体表现为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内部支出对专利产出贡献的滞后作用表现为先增后减,且增快减慢;第二,在这个滞后结构中,存在着一个对专利产出贡献作用最大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时刻,这个时刻大约出现在专利产出之前第4期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  相似文献   

3.
构建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模型,选取2000—2016年的数据,从科技活动投入、人力资本、技术转化和扩散、教育水平、制度因素、金融发展、技术需求7个维度,对广西专利事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技术扩散和外溢对专利事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其他因素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未来,广西应进一步优化科技进步制度环境,加大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继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并改善科技经费来源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县(市)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蓉  梅姝娥 《价值工程》2009,28(1):16-18
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方法,基于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收集到的1999-2006年江苏县(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县(市)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面板协整关系,在长期中财政科技投入水平对江苏县(市)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效应,但这种正效应在各县(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院文章运用SVAR 模型对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长期以来就与地方财政收入及经济增长存在一种十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财政科技投入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明显超过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就地方财政收入而言,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技投入对其的影响在短期内带有某种程度的滞后性,有时候甚至会存在和长期关系相悖的情况,可以通过改善科技投入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7~2012年上海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和GDP、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讨论了港口物流业与地方经济两者间紧密的相关关系。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港口物流与地方的经济增长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每增长1%,可带动当地GDP增长0.33%。文中最后针对上海市港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根据1986年~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GDP的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GDP的增长直接导致居民消费的增长,但居民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同时通过估计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对长期均衡关系的短期动态进行调整。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尽管两者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还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视角,通过对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分析,构建了技术转移综合指数(TTI);运用适应性分析、回归分析、协整分析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两种日益流行的计量经济分析技术,考察了1991~2011年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进一步考虑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两者之间的短期情况,结果表明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着短期动态均衡关系。为了更好地观察天然气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本文考虑了脉冲响应函数,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气消费量的随机扰动项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向冲击作用先缓慢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后,Granger因果性检验表明,我国天然气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对天然气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能源高耗”及“能源依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而研究与发展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文章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模型,基于中国1991-2010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应用研究人力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础研究人力资源投入和试验发展人力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不存在短期关系。但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试验发展人力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基础研究人力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前者到后者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相关理论,利用1985年到2006年江苏省各年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江苏省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仅1992年到2006年这一区间内江苏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关系,且经济增长对FDI的吸引力大于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既有研究认为科技活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借助VAR模型,对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拨款增加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联关系,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往年经济增长速度对当前年度经济增长速度的强烈影响,表明了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一定的刚性。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研发活动的持续性,导致了财政科技拨款的持续性,从而在实证中表现出往年财政拨款增加速度对当前年度财政拨款增加速度具有显著正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一个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助VAR模型、协整理论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分析方法,研究了1985~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城镇居民收入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是经济增长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同关系已发生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1980~2010年安徽省的相关数据对安徽省的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虽然在短期内,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从在长期来看,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靳园  鞠浩 《企业导报》2012,(5):139-140
本文利用1978~2009年河北省GDP和居民消费水平数据,采用E-G两步法协整检验技术来检验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河北省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胡旻  朱华生 《企业经济》2006,(12):115-116
本文根据江西省近20年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学原理,构建技术模型,分析研究江西省生产总值、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对比了上海市同期的统计数据及对应的动态关系。采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和Solow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技术贡献和提高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江西省经济可持续增长、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1953—2005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变量为基础,通过定性分析得出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后,进一步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科技投入较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科技研究的更大投入,科技投入再次得到增加,从而又可能促进GDP的增加这样的良性循环。根据这样的研究结果,政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增加财政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就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要加强科技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就一定要关注增加科技投入的总量,增加科技投入在GDP中的比重,重视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和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科技投入和GDP的相互影响走到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协整关系检验,研究了1984-2002年山东省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之间既不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也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2001年至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Grange因果检验和过度识别条件约束下的多元协整向量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资本化率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股市规模单向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银行部门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且相关关系为正。多元协整分析结果显示银行体系、股票市场的规模与经济增长在长期呈正相关关系,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的权重最大,表明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以银行体系为主导;此外股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综合表现来看其“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已经开始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依据2005~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吉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相关关系进行实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因果关系,并且R&D经费支出对GDP作用大于科技活动人员与GDP作用,最后根据此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