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抓好粮食收购巩固粮食企业主渠道基础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努力掌握粮源,是粮食企业的首要任务。当然这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粮食企业也要搞好优质服务,做好耐心的宣传解释工作等。鼓励和发动农民把粮食交给国家,尽量使粮源掌握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手中,在平抑市场粮价、军需民用、救灾供应等方面,确保国家随时调得动、用得上。二、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粮食从我区种植优质粮食品种情况看还存在两个缺陷亟需解决:一是生产中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目前由川内选出的优质稻品种及省外品种,平均每公顷产量比杂交水稻低15…  相似文献   

2.
据吉林省农调队近日对该省15个粮食主产县1500个农户进行的专题调查发现,目前,吉林省农民手中存有大批余粮待售。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对粮食主产区来说,农民为什么持粮待售?据调查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中旬,吉林省有50%的农户手中存有余粮待售,个别地区达到近70%,农户户均待售余粮在3300公斤左右。调查发现,虽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粮食收购工作,但是,粮食经营企业改制以后,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国家补  相似文献   

3.
早稻难觅买主,中稻即将收割,又可产粮6000公斤,储粮条件有限的刘诗字(图)一脸无奈。8月13日,值此早稻收购旺季,湖南省邵阳县20多万亩早稻丰收后,农民手中的余粮盼望收购,然而当地粮食部门因改革改制工作延误,重组人员没能到位,全县仅设四个粮食接收点,绝大多数乡镇粮站、点库至今仓门紧闭,门庭冷落。尽管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但私有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粮食的总量仍然很小,国家粮食收储机构的主体地位难以替代。粮食丰收 农民盼收余粮@志浩  相似文献   

4.
加大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相关政策和农户储粮示范典型。湖北省“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扩大项目实施面,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分批组织实施。结合荆门市“科技三下乡”活动,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农户储粮示范典型,帮助农民算好减损增收账,提高农民对安全储粮的认知度和开展安全储粮、科学储粮的自觉性,提高全社会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试点工作,在粮食主产区吉林、安徽两省的东丰、来安、天长三个县正式展开。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将国家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调整为以现金的形式直接补贴给农民。补贴给每个农户的现金,是按照前四年市场价和保护价之间的平均价差,并根据农户的田亩数量、商品粮产量等综合指标计算出来的。以正在进行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个试点县为例,国家共直接补贴农民6000多万元,20多万户农民平均每户获得补贴200多元。  相似文献   

6.
《齐鲁粮食》2003,(7):44-44
从6月1日开始,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扩大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主要内容包括:“两放开、一调整”。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随行就市收购农民余粮;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并与其他粮食经营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7.
《粮食问题研究》2006,(4):53-53
根据省粮食局关于举办“2006年粮食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精神,宜宾市粮食行业认真开展粮食科技活动周。他们成立领导小组,认真组织“放心粮油”的生产和展销,并制作大型横幅标语和粮油科技知识宣传单,广为宣传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放心粮油进农村的意义,宣传粮油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和健康消费知识,开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咨询,不仅得到广大市民和农民的积极参与和热烈欢迎。还有力地提高了粮食行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户,60%以上粮食储存在农户手中,农户仍是储粮的主体,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蓄水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和耕地资源的日趋紧张,我国粮食缺口将呈扩大趋势,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增收的潜力越来越小。因此,储好已收获的粮食,减少产后损失,对促进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9.
现行补贴政策的问题 现行对粮食的补贴资金主要有国家储备收购资金贴息、仓储费、各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执行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的收购资金贴息、超储补贴、地方储备粮的利息及费用等,其中以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资金利息费用补贴和国家储备粮油费息补贴占大头。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为了解决农户储粮方式落后、设施简陋、虫霉鼠害严重、储粮损失大的问题,近几年,湖北省粮食局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农户科学储粮示范工作,帮助农民减少储粮损失,开发无形粮田”。“一是建立农户科学储粮示范区,在示范区开展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储粮减损增收;减少农户储粮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科学储粮宣传活动。向农户发放科学储藏柜,免费发放宣传画册、粮食卫生小常识等宣传资料,利用宣传车进行巡回宣传。二是今年6月组织开展了粮食科技周”活动,在“沙洋农村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储粮技术,现场示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储粮大国,大约半数以上粮食储存在农民手中。由于农民储存设施简陋,保管技术低下,粮食在保管过程中损失严重。因此,作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立足自身行业优势,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减少粮食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一是宣传普及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农村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提倡储粮科学用药,减少粮食中的农药残留,以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有利于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商水县是“全国百强产粮大县”,农民几乎家家有余粮。粮食多了储存却是个问题,以往农民多采用苇席囤储粮、袋装垛放储粮、地窑储粮等方法,由于手段落后方法不科学,全县每年因储存不当而造成的粮食损失约在300万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4.
《齐鲁粮食》2002,(4):58-59
南夏墅是江苏省武进市的主要产粮区。去年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该粮管所在秋粮收购期间通过“人股分红”的购粮方式吸引了广大农户手中的余粮。  相似文献   

15.
一、实现顺价销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必须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不仅是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的需要,更是保证库存定购粮和保护价粮及时顺价销售、获得经济效益的需要。按国家粮食顺价销售政策,粮食收储企业销售粮食的所顺之价,应是1997年和1998年库存定购粮和保护价粮的综合加权平均价。  相似文献   

16.
严禁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之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直接向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收购粮食,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和粮食顺价销售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对此,国务院颁布的《粮食收购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管各地为此付出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致富之友》1998,(8):7-7
朱基总理1998年6月3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好当前粮食购销工作,要抓住重点。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贯彻三项政策,加快自身改革”,即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朱基指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保护农民积极性,实行粮食顺价销售的基础;实行顺价销售,是粮食收储企业不发生新的亏损、并逐步消化过去亏损挂账的关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防上发生新的亏损和挤占挪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适用于不同区域农村储粮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的调研,针对目前黄淮海等三区域农户储粮过程中造成储粮损失的主要原因和农户对储粮技术的需求,提出火力发展农户储粮虫、鼠、霉防治技术;大力宣传推广农业机械;研发推广农户家用小型粮仓;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加强政策引导和国家投入等对策,这对于减少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损失、有效利用有限的粮食资源,从而实现国家粮食增产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经济》2012,(1):12-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财政厅: 为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改善农民储粮条件,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经济》2012,(7):10-10
根据今年粮食生产情况,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切实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河南省粮食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做好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工作。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正确引导农民群众改变往年卖“毛粮”和高水分粮的习惯,收购前把粮食晒干扬净,提高粮食等级质量,实现卖好粮、多增收的目的。二是积极组织好粮食市场化收购,搞活市场流通。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积极人市收购,参与竞争,搞活流通。三是将集中开展为农服务月活动。要求粮食部门和所有粮食收购企业必须做到在收购场所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