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正房价下跌的城市越来越多,房企销售状况堪忧,地方政府急于"救市"——楼市是上还是下,各方焦虑不安行业龙头万科的连续发声,让关于房地产前景的讨论再次站到了前台6月25日,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万科B转H股收官、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时表态称,如果中国房价再不调整,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有可能比当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更严重。此前两天,《人民日报》刊登了万科总裁郁亮名为《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郁亮表示房地产行业已经度过了最黄金的岁月,  相似文献   

2.
“对落实中央调控政策不力,投资规模、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出现反弹,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地区,要加强监测分析和督促检查,必要时将给予通报批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月22日公布的《2006年房地产调控工作重点》报告中厉声警示。看来,政府对“逆政策而上扬”的2005年房地产市场“深恶痛绝”,对2006年有诸多的期待。而对于2005年房价上涨幅度位居全国前列的深圳来说,一旦2006年的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那问题就真的大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万科走过“很特别”的2008年之后,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王石:现在是万科调整的最好时机,万科的状态很好,包括公司的整体氛围、效率都达到一个最好的水平。我们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不用那么紧张。  相似文献   

4.
沸点人声     
“现在已经是副部级的干部出来表示我买不起房子,这意味着什么?” ……万科董事长王石近期再次表达其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忧虑。他称,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产生泡沫,并且这个泡沫终将破裂,而万科为此已经提前准备。王石称自己对房价的上涨也感到惊讶,尽管现在有中央一道道的对房地产的下限令,但今年一年放了10万亿元的贷款,产生资产泡沫也是必然的。据统计,现在某些一线城市的楼盘销售80%是投资者。  相似文献   

5.
万科真的降价了,虽然各地降价幅度不同,珠三角平均90折,上海促销项目95折,北京的尾盘也出现了91折。从"拐点论"开始,王石开始频繁地通过央视、博客以及其他媒体对房价接二连三地抛出悲观论点:"现在中产阶层已经买不起房了"、"建议大家三四年之后再买房"、"现在房价拐点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此前,王石对房价已经缄口三年。在本文成稿前,王石又在《万科周刊》发文,称"房地产市场仍处于长期向上趋势中"。  相似文献   

6.
深圳的天气总是那么好。王石拉上了窗帘,办公室里还是亮堂堂的。离记者们采访的时间还有一会儿,他回到办公桌前,玩起了空心接龙。 这是8月10日的中午。这一天主营地产的深万科(0002)发布公告,其大股东股权转让协议正式生效,中国华润总公司取代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下称深特发),成为万科新的第一大股东。有人预测,中国内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可能由此诞生。万科为什么卖掉万科?或者更准确地说,深特发卖掉万科——是万科董事长王石众所周知的心愿。 在王石看来,1997年万科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的业务架构调整大局初定…  相似文献   

7.
对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对“国六条”进行细化并提出一系列操作性的政策安排,万科董事长王石近日在深表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对万科是利好。  相似文献   

8.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12,(8):24-24
国土部住建部紧急通知: 坚决防止房价反弹 国土资源部7月19日召开视频会议,就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紧急通知》进行部署,要求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巩固调控成果,坚决防止房价反弹。  相似文献   

9.
入云 《审计与理财》2005,(11):30-32
一提起万科。人们就会想到王石;一提到王石,人们就会想到万科。万科——这个王石用二十年的时间一手创办起来的中国房地产第一品牌,可以说已与王石融为一体,王石就是万科的象征。 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王石这位曾经被医生预言过可能会坐轮椅度过下半生的汉子,用三年的时间,爬了十一座雪山。并在52岁那年成功登顶珠穆朗玛蜂,这个年龄登顶珠峰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企业界更是堪称奇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非公众的场合,王石提醒当时在座的同行,“拐点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继王石抛出“拐点论”之后,从广东、到上海、到成都,再到北京,地产老大万科的降价风开始席卷全国。由万科刮起的这股降价风,究竟能不能影响周边房价,甚至是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至今仍在争论不休。不过很明显已有开发商开始跟进。而根据万科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其1月份销售额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仅为18.5亿元,不足去年12月份的三成。  相似文献   

11.
<正>王石懂得要让万科拥有"王石精神",首先就要做到一个超越,那就是"王石精神"不再是王石本人的精神,而是这个时代的精神2010年,万科突破了一千亿,销售面积全球第一,按中国房地产的趋势,再过五到十年突破两千  相似文献   

12.
孟星 《上海房地》2011,(4):11-12
从2005年起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房地产行业似乎陷入了“房价上涨——紧缩性调控——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反弹——再调控”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每一次反弹,都将房价推向一个新的高点。由此,社会上有了“宏观调控无效”、“房价越调越涨”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10多年来,一大批地产商以一种炫目的速度实现了财富的惊人积累。但作为房地产行业教父级人物,王石对于中国企业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本刊2005年9月号关注的“一代人”中,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人物。15年前,中国房地产还处于萌芽之后的冲动时期,王石率领的万科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成为内地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此后几年,成为中国地产界第一品牌。15年后,万科再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年报——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39.5亿元,或许,数年以后,万科还会成为内地首个销售收入过1000亿的地产企业,相信也不会太让人意外。有人说,万科…  相似文献   

14.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王石面对面     
高榕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3,(60):58-62
万科派出“小分队”在广州安营扎寨两年,潜心研究广州市场。去年王石在广州土地拍卖会上的露面,更加显示着万科进入广州房地产市场的信心。2003年开春,果然传来万科进驻广州的确切消息。万科,这个与中国房地产市场同步成长、具有15年开发历史的名牌地产商,为什么会在广州地产巨头纷纷北上东进之时,进入已被公认为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广州?作为万科创始人和掌门人的王石,对于广州和珠三角地产的信心来自于哪里?……2003年2月24口,本刊记者赴深圳万科总部,与即将进行登山封闭训练的王石,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长谈。  相似文献   

16.
谭忭 《英才》2015,(2):52-53
万科一代元老肖莉出走,撕开了互联网改造房地产行业的一角。曾经的万科元老肖莉转投房多多,外界看到的除了王石班底的持续隐退,还看到曾经固若金汤的房地产中介行业,终于在互联网的猛攻下开始显现出柔软的一面。不需要再抵抗,因为拥抱是最好的选择。房多多创始人之一曾熙对《英才》记者说,"大家对这件事情都有充分的认知,作为肖莉来讲,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着行业风向标的作用。万科及其掌门人王石的一举一动,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包括万科已执行多年的减法战略。用几年的时间,使万科营业额上千亿,这是万科的新目标。2007年6月底,王石称,万科要做"中国房地产界的耐克",除了品  相似文献   

18.
三年来王石一直想卖万科,两年前这一计划差点成功,由于第一大股东的反悔而流产。千禧年王石想了却此愿,不知谁能满足他的愿望…… 日前,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三年来他一直想卖万科,为万科引进有实力的大股东。他渴望2000年万科能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与一流的房地产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在两年前本报记者对王石的专访中,他曾透露过,一家大机构已经拿着支票跑到了深圳,但第一大股东深圳特区发展集团(简称深特发)突然反悔了,王石与机会擦肩而过。 今年10月29日,本来日均成交量只有7—10万…  相似文献   

19.
2月27日上午,北京万科旗下的万科中粮假日风景公布购房优惠计划,现有房价折扣从九一折起,这个价格相当于每平方米优惠幅度可达1305元。就在业界还在争论王石“拐点是秃子头上的虱子”言论的时候,万科终于在全国房价最坚挺的北京市场大幅拉开降价的步伐。加上春节前,万科紫台和万科四季花城的降价,北京万科直接大幅打折降价的楼盘已经不再是个别项目的销售行为,而是成了万科对掌门人王石关于拐点认识的最直接市场行动。  相似文献   

20.
焦点人物     
《新前程》2009,(4):4-5
王石 3月9日,王石领导下的万科公布了2008年的年报。在年报中,投资者惊奇地发现万科上海公司的两个项目没有开工,却收到了7亿多元的预售款。这两个项目一个名为“上海七街坊”,另一个名为“金色城市(D街坊)”,万科将两个项目列为存货中的“拟开发产品”,开工时间均是2009年的2月。但是,万科年报的“预收账款”一栏却显示,两个项目都已收到了预售款,两项相加收入超过7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