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日,上证综指创出了5年来市场的历史新低,市场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慌抛盘,但从中长期角度分析,股市的下跌空间和持续时间都将有限,投资者不必过度恐慌。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的行情中,股市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5月周期规律。从2002年年初至今的两年多,股市每经历5个月时间就会产生一次重大转折,期间,股指的5次见顶和4次逼近1300点都离不开5月周期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中国股市不同指数的β系数是否服从均值回归过程,研究使用状态空间模型下总计六种状态向量假设,对β系数可能服从的六种动态行为进行拟合,利用MAE分析比较并选择出最佳模型,进而判断给定指数的β系数的均值回归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特定组合的代表,中国股市各种指数的β系数从总体上而言是呈现均值回归态势的,这一结论意味着大多数指数对市场总体情况的敏感度是围绕着某个中枢波动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股市价格波动呈现出震荡特征,与市场参与者投资方式及心态情绪息息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市价格具有显著的推动效应,这验证了情绪对市场收益的正反馈效应的存在.同时,从各股市价格对情绪敏感度视角,发现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更受到情绪波动性的冲击.研究显示,中国股市收益率更主要受到情绪推动,而非经济面直接驱动,市场价格对历史信息敏感,呈现出“弱有效市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桂浩明 《沪港经济》2010,(12):38-39
金秋10月以来,中国的投资者迎来了股市狂欢节,单月涨幅位居世界之首。压抑已久的股市涨了,为什么会涨呢?这个问题远比预测股市将上涨到什么程度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知道股市为什么涨,才能推测出还有多少上涨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De Long等人提出的DSSW噪声交易者模型,对其假设条件进行相应调整,提出非理性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机理。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中美股市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与"弗里德曼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的确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和"弗里德曼效应",尤其是当股市超额收益处于较低水平时,"弗里德曼效应"较为显著,而"创造空间效应"仅表现为稳定市场环境下悲观情绪的波动将加剧股市波动;美国股市中则不存在"弗里德曼效应"与"创造空间效应",美国股市相对于中国股市更为有效和理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De Long等人提出的DSSW噪声交易者模型,对其假设条件进行相应调整,提出非理性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机理。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中美股市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与"弗里德曼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的确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和"弗里德曼效应",尤其是当股市超额收益处于较低水平时,"弗里德曼效应"较为显著,而"创造空间效应"仅表现为稳定市场环境下悲观情绪的波动将加剧股市波动;美国股市中则不存在"弗里德曼效应"与"创造空间效应",美国股市相对于中国股市更为有效和理性。  相似文献   

7.
股市数据具有大数据特征、应用数据挖掘模型从海量的股市数据发现其潜在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于降低投资者投资风险及辅助股市管理者做出有效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几种当今比较流行的数据挖掘模型及其在股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股市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面认识中国股市的国际地位对于揭示国际股市一体化联动中的传导机制,防范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应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金砖国家和七国集团股市收益率和波动率的联动关系及其联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国在国际股市联动中的地位对传导关系的控制方式,定量分析出事件冲击下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1)国际股市收益率和波动率联动网络呈现出稳定的非线性联动关系网络结构,受其影响各国股市收益之间存在互惠性,而波动之间则存在传染性;(2)在收益率联动网络中,中国股市的作用和地位已与英国相当,远高于其他金砖国家,正逐渐由"从属地位"转向"中心地位";(3)在波动率联动网络中,中国股市是造成国际股市风险交叉影响的重要"桥梁"。综上而言,当前中国股市表现出"高风险低收益"的市场特征;(4)中国对国际股市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地缘特征",将网络中心国家股市的利好传递给地缘临近国家股市;(5)波动率联动网络中初始冲击强度较大的国家,往往是对中国股市持续大规模产生冲击的国家;(6)相比较国际股市调整波动冲击的时间而言,中国股市调整时间较短,这表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致力于股市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对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能否对股票市场的发展起到稳定运行的作用,国际上在理论和经验研究上都没有形成确切的结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起步于个人投资者,股市发展中的多次波动是理论界寄希望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来稳定市场,事实上机构投资者未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我国股市属于不完全有效市场,上市公司质量低下等,给机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创造了很大的空间。本文从若干层面分析机构投资者对股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解决发展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稳定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中国加入WTO后至今中美股市的数据以2005年为界划分为两部分,研究了中国入市后中美股市联动性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前中美股市没有显著的联动性,但2005年以后至今中美股市之间存在比较弱的联动性,而且表现出相互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沈立 《新财经》2002,(12):8-8
如果说2001年股市给投资者带来的是剧痛,那么,2002年则是大的阵痛."6·24"行情的天折,使最坚定的多头力量也不得不承认:国有股减持问题只是牛市终结的诱因,问题出在市场结构,我们的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缺陷在市场大发展的同时终于无法掩盖了.市场自身的力量总在试图找到一个支点来撬动整个市场的重心,对市场盲目的乐观和悲观都将是不明智的.特别是现阶段的中国股市在指数期货没有推出之前,只有单边做多才能赚钱,每次大跌都是为下一次的上升腾出空间;因此,我们要做的无非是找到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12.
接二连三的重大败笔彰显出管理层与市场距离的遥远,也彰显了中国股市决策机制与监管机制的失灵与失敏。没有基本制度创新 中国股市很难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中国股市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是一个阶段,2005年之后中国股市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2005年之前,政策对市场起主宰作用,市场波动的特征是涨跌持续的时间都很短,属于脉冲式的行情,不存在真正的牛市和熊市。2005年后,随着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张及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市场的力量开始真正主宰市场,政策的作用逐渐弱化。这样看来,2007年底以来的下跌是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  相似文献   

14.
在纷繁复杂的股票市场面前,我们应抓住左右市场的主要矛盾和主流因素,始终坚信经济发展决定股市运行空间的理念,把握大势,运筹帷幄。因此,我们在分析研究股市走势时,既要客观评判市场内部的技术性要求,更要洞察宏观经济的有效配合,以便准确地捕捉正在形成和潜在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长期关系、短期作用和方差分解方面,分析了次级贷危机前后亚太股市的联动程度。首先,协整检验表明,亚太股市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在次级贷危机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结构转变。其次,Granger非因果检验表明,亚太股市在次级贷危机后,市场间短期作用大大加强。再次,我们定义了单个市场联动程度判断准则,并且结合方差分解发现,亚太地区股市在次级贷危机后单个市场独立性显著降低。总体而言,亚太地区股市在次级贷危机之后联动程度进一步加强,支持弱分割市场理论;美国股市是地区股市领导者;日本股市变化最大,次级贷危机后,市场独立性变得最弱;中国大陆股市也不断融入区域市场。建议政府和投资者对于本国(本地区)之外的实体经济和股市风险都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市经过十年发展,可谓成就斐然。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178家,总股本5490亿股,投资者开户数为6800万户;筹资总额近9000亿元,目前股票总市值高达40000亿元,占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接近50%。 十年间,中国股市的发展就超越了发达国家百年历程的事实以及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被投资人看好的资本市场。 然而,200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却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陷入了疲软状态,股价下跌,尽管监管部门今年二季度以来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但没有发挥出应用的作用,人们形容目前的资本市场是靠“人参和鹿茸在大补支撑”。然而,仅出台一些治标的政策是不够的,中国资本市场沉疴在身,必须“固本培源、调养生息”,找到治本方略。 我国资本市场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日益成为改革开放的主  相似文献   

17.
借助《人民日报》强大的传播效应,*ST星美暴得“大名”,俨然成为近期股市聚焦的热点。 这只不折不扣的垃圾股刺目但又真实地反映出内地股市博傻成风。其间荒悖,除了这家市值高达24.2亿元的上市公司员工人数不过7名、营业收入几近于零、资产净值早已为负,更糟糕的是,这种看似逐臭的投资者群体性癫狂,反倒因为比比皆是的“成功范例”以及言之有据的规律总结,不断收获市场怂恿乃至奖励。  相似文献   

18.
股改前后中国A股市场有效性广义谱方法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改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变革,本文对股改前后A股市场的有效性分别进行了检验。我们采用的广义谱方法考虑了高频时间序列的特征事实,可以检测出序列存在的线性和非线性序列依赖,允许存在未知形式的条件异方差,并且可以检验所有的滞后阶数,具有较强的检验效力。检验结果表明,股改前市场是非有效的,股改之后市场达到了弱式有效。本文从股权的全流通效应、股市参与度的提升两个角度给出了实证结果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与股市波动的非线性持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股市运行的现实,通过对非平稳非线性ARCH模型的扩展,揭示并解释了股市收益波动的特征:短期内波动存在ARCH效应但集聚性相对较弱,这说明中国股市的短期风险在加剧;成交量以非线性逻辑函数予以解释和确定,这意味着股改后中国股市的长期风险在减弱。基于此本文认为,股改后中国尤其应加强短期风险管理,强化对市场的监管,长期风险的减弱意味着股改使股市的承载能力增强,因而可适时适度扩大股市规模,以此缓解流动性过剩和减弱短期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激活证券市场,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允许国企进入二级市场,条件是介入及了结时间间隔在半年以上。这是自1997年以来,中央政府对国企入市问题一个重大转折。换句话说,自1997年颁布银行及国企资金禁止入市后,市场一度“贫血”。有关专家建议解禁为股市“输血”,这是激活市场的重要举措。解禁后,市场对此有较高的预期,有人预测国企资金涌入股市会给股市带来春天,更有人预测大市会重新走出类似“5.19”井喷式行情。但到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