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潜 《中国电子商务》2013,(15):200-200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过剩,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本文回顾了我国调控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简要分析了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原因和效用,并对当前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分析和预期。  相似文献   

2.
田雪枫 《商》2013,(23):202-202
2011年以来我国央行进行了多次的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调整对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和相关产业经营走势都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将简要说明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各个领域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针对近几年的几次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生源 《中国市场》2010,(39):72-73,81
自从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后,一直实行对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制度。在此期间,央行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利率进行了多次修订。本文侧重论述了发达国家付息制度演变,对准备金率高的分析,及其利率市场化的关系,最后总结为我们国家保留付息制度,但降低超额准备金率直至为零,作为整体使存款准备金制度更完善。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将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对应时期股市的更迭为研究素材,探讨存款准备金与股票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于加深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股票市场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18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0.5个百分点,从2012年2月24日起,实行这一新的存款准备金率。在过去的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被频繁调整,这使"存款准备金"这个专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我国存款准备金的政策和运行机制、频繁调整的原因及调整对其的影响为出发点,分析经济现状,指出运行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同时对存款率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
《商》2015,(40)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被设计用于保证银行能支付客户存款,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用于调节货币流动性。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缺陷日益凸显。本文研究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历年调整情况,并分析了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吕亚萍 《中国市场》2010,(27):53-53
本文将对比中西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分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解释我国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斌 《中国市场》2010,(31):55-56,66
央行传统调控经济的三大法宝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从政策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用最为显著。而在中国目前经济环境中,频繁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却已失去巨斧的显著威力。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正在不断缩减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因此应避免货币政策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过度依赖。如今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应在存款准备金率之外,寻找更有效的调控工具。本文先介绍了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然后阐述了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危害,最后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达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既有作用大、见效快、强烈的宣告效应等优点,又有容易引起经济震动,不宜经常调整等缺点,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谨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缘何频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鑫  张玲 《商场现代化》2007,(6):252-253
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整近来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向调整频率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缘何出现频繁化变动,其内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从银行体系流动性、贸易顺差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变化角度出发,研究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的原因及其政策效果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绍斌 《商业时代》2011,(19):50-52
近几年来,我国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受到了高度重视,中央银行频繁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进行调控。本文结合近期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分析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运行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张竞月 《商业科技》2014,(19):202-203
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有效性受到学术界广泛争论,调控信贷总量过快增长是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取我国2006至2012年的月度宏观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率的影响以及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其货币乘数效应可能导致的巨大经济影响,成为多数央行慎用的货币工具。2007—2017年,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达40次之多,其调整的效果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学术界对其有效性亦有诸多争论。文章从存款准备金调节CPI有效性的角度出发,通过两者历史数据变化趋势分析、线性回归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存款准备金率对CPI调节具有滞后性,且二者并无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春杰  刘阳 《中国市场》2013,(17):118-120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中国经济受到波及,2009年为治理危机,许多国家采用量化宽松政策,致使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面对这种局面,央行积极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但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时间渐短导致调整频率渐高而致使效果渐弱。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一现象来讨论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对于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含义、作用,主要从存款准备金的付息问题、缴存范围、计提方法以及差别准备金率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作者认为,应在适度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基础上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给予相对合理的补偿利率;应将保证金类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应以平均存款余额为提取基础改革原有的计提方法;应按存款的期限实行差额准备金率,对短期类存款实行较高的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的有效性已经被削弱,其作用主要是冲销外汇的增长。另外,从其他方面来看,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时滞,短期的效果不明显,长期有效。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而“存款准备金”这个词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那么,究竟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制度,它的运行机制和原理是怎样的,它的调整又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与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9)
自20世纪30年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后,国内外的学者就对该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适用性、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关于存款准备金付息问题的探讨、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果评价等。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性定量相结合两种,下文就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适用性和政策效果进行简单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进一步改造——关于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李扬为了加快我国金融调控机制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改革我国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将分析这一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可能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一、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