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政策性金融在资源配置中具有特殊作用,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地位需进一步强化,体系待完善。应从加快建立政策性金融法规和专门的政策性金融监管机构、拓宽政策性银行的筹资渠道、加强现有政策性银行的建设及适时增设新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几个方面出发,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
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是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我国面对“入世”后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明确监管机构和监督行为的法律依据,充分把握立法时机和立法环境,以“创新”为导向适当超前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同时强化全社会的金融法制教育,进一步改善执法环境,全面提高我国金融法制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产物的政策性银行,其运作还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定,应完善对政策性银行的法律规制体系,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农业发展银行存在一系列问题;商业银行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农村开发性金融业务基本上处于空白;农业政策性保险缺位;农村政策性金融立法滞后.这些制度缺陷明显制约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我国的金融体制将逐步建立“三个体系”,即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为建立上述体系,1994年以来我国先后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多家政策性银行。旨在分离国有专业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业务,实行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使之成为央行的调控对象,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但是,近两年来国有专业银行企业化进程步履艰难,严重阻碍了央行宏观调控机制的形成。本文试图就目前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难点作些粗浅的剖析,并提出若干对策,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研究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意义的阐述,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对策,即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业务创新、制度创新和配套措施完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担保是新时期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完善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持体系中的重点任务。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担保在提升金融包容性、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村居民增收致富上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反担保实质功能不强、考核监管体系不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设计不合理、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滞后、保障措施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下一步应从以下五大方面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的制度设计:一是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设计,科技赋能推动农业担保技术革新;二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风险识别和防控,规范“业务离农”现象;三是健全政府、银行、担保公司间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四是优化担保制度构建,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担保机构服务质量;五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优化组织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各国政府都对经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干预。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相对而言 ,我国的政策性金融发展滞后 ,在运行机制、资金来源、业务范围、资产质量和经营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极大地影响了其政策性职能的发挥 ,亟待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表述互联网金融发展给政策性银行带来的问题,比如银行中介地位的削弱、银行优势的减弱、风险增加的问题等企业层面问题,以及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和政府对金融大数据的掌握程度不够等政府层面的问题,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为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发展对策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即企业层面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层面要完善法律监管体系,以实现政策性银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市场化手段,着重提高被扶贫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是我国未来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的重要方式。为此需要构建完善的金融扶贫体系,发挥大型商业性金融、微型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有效协调开展扶贫工作。政府在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中应该重点加强政策完善,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贫困户要培养信用意识,转变金融观念。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不健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不力以及法律监管存在漏洞造成了整个经济的不稳定,引发了民间借贷危机。这不仅造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而且还将风险波及银行系统和实体产业。为解决民间借贷危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必须建立健全正规金融体制,消除融资“双轨制”,完善民间借贷监控体系,从适度干预的角度促进中小企业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呈现全行业、产业化联盟发展趋势,此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构建其商业模式支持体系。以“3-4-8”商业模式体系为基础,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四个构成单元进行分析,构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商业模式。最后提出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监管与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与担保机构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实行"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即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与货币政策有关的监管职能,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分业监管机关。从证券监管视角研究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能够从中发现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分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两种类型。而高校设置总会计师这一专业岗位也已成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然而,不完善的领导体制、不科学的运行机制以及不重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是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因此完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推动金融改革方面,怎么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产业,怎么防范金融风险,怎么理顺金融监管思路,成为人们着力关注的三大问题。基于现实的分析和理论的思考,认为: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关键在于大胆尝试、准确理解“自担风险”、正确理解“民间资本”;靠人际关系和利益相关防范金融风险是短视行为,虽然在一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生效,但难以抵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路即“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值得进一步研究,建议修正为“合规放松管制,合力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6.
展览业并非“无烟产业”,展览商品在生产、运输、展示等过程中,必将带来较多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湖南展览业虽然出现快速发展,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无形价值一直没有被大多数人所重视,湖南需要发展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绿色展览业。为此,湖南必须构建合理的绿色展览业导向政策体系,需要明确政府的职能与定位,建立与健全产业规划、产业布局、财政税收、行业监管、法律保障和人才培养等导向政策。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前后都存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整体上是一种"逆调节";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才真正开始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从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出发、政府主导、不断创新调节手段是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目前我国城乡金融资源严重失衡、农村信用环境不佳、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导致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依然突出.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着力优化地方金融机构布局,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涉农金融机构克服各种障碍,切实增加对三农的信贷供给.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研究》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蕴含着浙江金融业的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在时间上相一致、空间上有叠合、举措上有交集。浙江金融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总量要适应、结构要优化、业务要创新、风险要监控、资源要整合。地方金融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策大力支持和体制的不断创新.需要构建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