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只能采用备抵法。在教学中,学生对坏账准备的首次计提、发生坏账及已核销坏账又收回的账务处理能较好地掌握.但对年末"坏账准备"计提不能很好地理解。造成金额计算错误或科目错误、借贷方向颠倒,而采用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T型账户对照法对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2.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企业坏账损失,一律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而按备抵法提取坏账准备的依据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企业大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3.
3.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对纳税筹划的影响。对应收账款发生的坏账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冲销法,一是备抵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备抵法处理坏账。  相似文献   

4.
浅谈计提坏账准备的税务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在坏账核算方法、计提的范围、比例上存在的差异(一 )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差异 1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 :“企业只能采取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也就是说企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先计提坏账准备 ,在确认发生坏账损失时 ,再冲坏账准备。 2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则规定 :“纳税人发生的坏账 ,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 ,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也可选择采用计提坏账准备金。”所得税允许企业自己自主选择采用直接转销法还是备抵法。(二 )计提坏账准备范围上的差异 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包括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如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者收回的可能不大时 ,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 ,并计提坏账准备 )、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2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则规定 ,计提坏账准备的年末应收账款是纳税人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 ,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 ,包括代垫的运杂费 ,年末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的金额。可以看出会计制度和税法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范围的差别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5.
陈冰 《商业会计》1994,(10):39-40
企业坏帐损失的核算陈冰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坏帐损失可以采用两种核算方法: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采用直接转销法的企业于发生坏帐损失时直接从应收帐款中转销列作管理费用。该法计量准确、核算简单,但是由于各个会计期间负担不均衡造成经营成果失真,且有背配比原...  相似文献   

6.
郭敏 《财贸研究》1996,(4):68-69
<正> 企业的应收帐款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收回,这就形成了坏帐。估计坏帐损失而预先提取的货币准备金叫“坏帐准备”。现行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坏帐核算方法有两种: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帐时,把确认的坏帐损失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同时冲销应收帐款。 备抵法是指按照规定的比例,按期估计坏帐损失,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同时建立坏帐准备金,待坏帐实际发生时,冲销坏帐准备金。  相似文献   

7.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企业坏账损失,一律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8.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上,由于会计核算与税收的规定不一致,必将产生纳税调整及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因此,本文将通过例解的方法,并同时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具体阐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转回以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存货出售或耗用时涉及的纳税调整与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以求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在实践中,由于部分财会人员对坏账损失及“坏账准备”账户的性质和内容认识不清,出现了以下四种情况:1.坏账确认的依据不足,手续不全,主观随意性大。2.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坏账准备项目出现负数(总账借方余额)。3.年度资  相似文献   

10.
滕晔 《商场现代化》2008,(1):381-382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执行,使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有了更为规范的规定,其中资产减值准则是此次准则改革中变化较为明显的准则之一,其中不仅明确了资产项目计提减值的具体条件、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资产项目发生减值后价值得以恢复是否允许转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做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主要针对是否允许转回以计提的减值准备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进行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常天丽 《现代商业》2015,(2):224-225
企业的应收款项由于债务人财务困难等原因而无法收回,成为企业的一项损失,称为坏账。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应于每期期末,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进行检查,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了减值,则应确认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记入当期损益,并计提坏账准备。本文介绍了备抵法在企业坏账损失处理业务中的具体操作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李玉梅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169-170
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结转及转回的处理,在会计准则中已经进行了规定。但在实际的会计处理中,对于提取处理过程中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实现销售的存货其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已领用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自身在企业实际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经历,结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总结了存货跌价准备处理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陈馥 《现代商业》2011,(20):251+250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提供劳务、产品等的销售额,在其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数额的坏账,即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小的账目,一般来说,企业需用备抵法对坏账准备进行估计,并做适当调整,提高企业财务的抗风险性。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均应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取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规定按《补充规定》变更相关会计政策的,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同时还规定,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问题 (一)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上存在差异的问题会计与税收处理上都允许计提坏账准备,但双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不完全一样。《企业会计制度》第53条明文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相似文献   

16.
刘洪亮 《商业时代》2012,(33):84-85
本文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关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限制措施的实施对信息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处理的影响,指出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我国信息技术制造企业虽然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其资产转回转销操作反而暗示了这种减少是企业进行新模式的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表现,信息技术制造业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依然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使新会计准则的监管措施部分失效。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及存货这一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允许在以后会计期间随着资产价值的恢复转回,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些非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一律不允许转回。  相似文献   

18.
一、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如果资产价值恢复,则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而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无疑会导致当期利润增加.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而其计提和转回又会对利润产生影响,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就成为些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商业会计》2004,(2):3-7
四、企业提取和转回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 (一)提取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 1.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若干新规定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如果资产价值’恢复,则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而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无疑会导致当期利润增加。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而其计提和转回又会对利润产牛影响,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就成为一些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