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近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从1999年底的“政府上网工程”开始,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与发展已经历风雨兼程的5年,目前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回顾和展望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并从中总结吸取电子政务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理性建设、快速推进”大有裨益。本文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Internet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电子政务也因此在我国蓬勃发展,“政府上网工程”从1999年底并始,经历风雨兼程的发展过程,政府网站建设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政府网站建设方面的讨论分析,总结出了我国电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及网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一些发展的对策,可以更好地帮助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人,网站已逐步成为政府政务公开、形象展示和对外服务的主要窗口,成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级审计部门积极适应审计事业快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政府网站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之路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政务是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以推进政府信息化进程,实现政府管理电子化、网络化,促进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提高政府管理工作效率,是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是从中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程和现状,对目前政务信息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一些理性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发展与推进我国电子政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周甜 《东方企业文化》2012,(12):210-212
"电子政府"成了全球政府改革的鲜明要素,成为我国政府改革发展的新取向。"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是我国创建"电子政府"的宗旨,"一站式"、"一网式"政府门户网站是我国创建"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杭州是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电子政务"建设亮点纷呈,"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有序开展,凸现成效。政府部门对创建"电子政务"高度重视,决策科学,举措有力。存在着需求不明确、重复建设、信息孤岛、闲置浪费等问题,建设投资需要科学安排、严密监管,尽快完善长效审计制度。电子政务三网融合、智能杭州、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四项建设前景美好。创建"电子政府"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电子政务推动了杭州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婧  马国芳 《企业导报》2014,(17):85-86
作为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的主要窗口和平台,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政府网站的发展,将网络政府与实体政府的有机结合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西部省份,云南省电子政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等水平,关于政府网站建设方面较之发达地区也相对落后。基于此本文以政府网站三大功能为出发点对云南省政府网站服务的亮点及不足做出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使用地方政府部门各种管理和服务的新方式.而如何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电子政务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在保护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还较低,特别是透过这次非典时期的考验,如何使我国电子政务更加成熟成为最为重要的问题。一、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不足自1999年的政府上网工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得到较快发展,到2002年1月,以gov.cn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5864个,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4677个,70%以上的地方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尽管如此,到2002年7月,应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埃森哲咨询公司对我国电子…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政府公众网站是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的主阵地之一.作为政府上网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公众网站发挥着社会、市民与政府之间信息桥梁的作用,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由管制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全球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响应"十三五"发展战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子政务自身发展的不二途径.全力建立新型政务模式从而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对我国电子政务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本文对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做出理论界定,并深入挖掘电子政务与政府服务职能的相关性,客观地总结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发达国家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发展案例作为范本,总结了先进政务模式的适用特点,并从中归纳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汲取的经验,从而提出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即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比较复杂,政府还未能给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条件,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国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特别是在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漏洞。文章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开发》2015,(2):146-147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即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比较复杂,政府还未能给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条件,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国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特别是在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漏洞。文章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电子政务”从一个只有某些热衷于网络经济的IT人士把玩的概念演变为如今一场轰轰烈烈的“市场运动”也就是两年的时间。2002年可谓是中国的“电子政务年”,这一年无论在电子政务的理论、政策、实施还是在其市场与技术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涌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毋庸讳言,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不少的障碍和问题。对我国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从中理出切实可行的观点与措施,则是当前的一大课题。本刊特此选载《中国电子政务报告》的部分观点,诸如: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以门户网站作为弥补“金”字工程的“条块分割”弊端的工具;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去实施、操作和实践等。这些观点对完善和优化电子政务的建设将无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程斐 《企业导报》2012,(12):15-16
伴随着网络普及,我国政府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本文结合软件设计中常用的可用性分析概念,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存在较多问题,给我国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化政府改革带来了阻碍。文章提出,要解决这些存在问题,应当明晰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顾客导向和服务意识,加强宏观规划和引导,注重电子政务建设的结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型政府运作方式,可以极大地简化政府办事流程、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电子政务兴起之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的网站更新缓慢、部分网站无法正常显示等弊端日益显露,逐渐变成"僵尸网站"。文章根据"僵尸网站"现象,剖析"僵尸网站"的成因、危害及提出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预测我国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EAI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问题,提出了将EAI体系结构引入到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新思路。结合上海市闸北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给出了基于EAI体系结构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区政府的网络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建设尚处于规划起步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区的“政府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网络建设各自为政、自成一体,造成重复建设,布局不协调;业务系统水平低,应用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俊 《活力》2009,(16)
在倡导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电子政务实施的窗口,在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政务事业发展步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抓住机遇,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政府信息化的实施,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