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峰  李江 《工业会计》2006,(10):30-31
在今年股市持续向好、基金创出惊人回报率的情形下,收益相对较低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逐渐受到投资者的冷落。为了变革图存,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投资范围已不局限为货币市场,而开始与指数、股票、信托等金融产品挂钩,收益和风险也相应扩大,投资者在选择时也要将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区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票据理财就是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各类票据,以约定的利率转让给信托中介,信托中介经过包装设计后,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购买了票据理财产品,就成了理财计划的委托人和受益人,同时获得相应的理财收益。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客户的资金用于投资各类票据的理财产品。目前,银行设计的人民币票据型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投资于商业汇票;另一类是直接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1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实施,人亿币理财的门槛随之提高: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提高到人民币5万元以上,外币理财产品的门槛提高到5000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这给大众参与人民币理财带来了较大障碍,许金资金量小的投资者可能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4.
《冶金财会》2014,(10):44-44
票据理财就是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各类票据,以约定的利率转让给信托中介,信托中介经过包装设计后,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购买了票据理财产品,就成了理财计划的委托人和受益人,同时获得相应的理财收益。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客户的资金用于投资各类票据的理财产品。目前,银行设计的人民币票据型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投资于商业汇票;另一类是直接投资货币市场上的各类票据,如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  相似文献   

5.
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收益”,是自挂钩型产品而始的。从浦发银行的“汇理财2006年第9期F2计划”产品,到深发展、深圳平安、中行、招行和东亚等5家银行的10款挂钩型产品,收益为零甚至为负的情况屡屡见诸报端。投资者不禁有如下疑问:既然挂钩型产品频频遭遇零收益,银行为何又对其如此垂青呢?  相似文献   

6.
《工业会计》2005,(2):43-43
产品特点:1、品种齐全。包括3个月、1年、3年期共3个期限6个品种。2、投资期限长。3年期的2个品种是人民币理财市场的首创产品,为目前市场投资期限最长的人民币理财产品。3、投资者可随时对任何一款产品解约。依据产品协议,提前解约需向银行缴纳一定的手续费。  相似文献   

7.
于一 《工业会计》2005,(1):70-71
2004年大事剪影 2004年初,银行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沸沸扬扬,年末,人民币理财产品备受投资者关注。大街上,个人理财产品广告已随处可见;商场中,信用卡透支消费已成时尚;银行里,个人理财中心也日渐增多。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和投资需求的扩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2004年蓬勃发展,正如光大银行总行对私业务部副总经理刘学文所说,“对私业务在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杨霞 《工业会计》2004,(10):20-20
深圳市民在外汇理财上一般选择中等风险中收益的理财方式,选择高风险的外汇理财产品例如个人外汇实盘交易的投资者,反而不如浙江温州市的多。  相似文献   

9.
李晓均 《工业会计》2008,(4):I0007-I0009
与2007年国内投资理财市场火热表现相比,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陈先生心情却极度冰凉:2006年底投入10万元购买浦发银行“汇理财2006年第9期F2计划”人民币理财产品一款。1年后该产品到期收益为零。 遭受“零收益”之惑的陈先生其实并不孤单。另据媒体报道,除浦发银行外,目前仍有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平安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东亚银行等5家银行的10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为零。许多投资人也和陈先生一样提出了诸多质疑,诸如产品设计是否合理,条款陷阱是否存在、风险披露是否完整等  相似文献   

10.
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首先要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看是否具备投资外资行理财产品的条件。在此之后,就面临着对理财产品的甄别和选择。在选择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可对理财机构作出选择。而对于每款理财产品来说,主要是通过考察产品的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等要素,以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李保华 《工业会计》2011,(12):26-27
下半年以来,银监会屡出重拳整肃理财产品市场。6月末,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个销售流程进行规范和控制。7月初,又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叫停6类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几类高收益产品的发行速度,并将理财资产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等六项行为列为“违规”模式,要求银行进行自查和整改。  相似文献   

12.
《工业会计》2008,(11):18-19
本刊通过对各商业银行当月度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推出用以评价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的综合指数,旨在为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提供决策参考。本排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理财能力,并不意味着该商业银行的任何产品都具有较佳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本刊通过对各商业银行当月度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推出用以评价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的综合指数,旨在为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提供决策参考。本排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理财能力,并不意味着该商业银行的任何产品都具有较佳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本刊通过对各商业银行当月度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推出用以评价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的综合指数,旨在为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提供参考。本排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理财能力,并不意味着该商业银行的任何产品都具有较佳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本刊通过对各商业银行当月度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推出用以评价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的综合指数,旨在为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提供决策参考。本排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理财能力,并不意味着该商业银行的任何产品都具有较佳表现  相似文献   

16.
范杰 《工业会计》2011,(3):19-21
银行理财产品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稳健、投资方向保守,虽收益不高,但风险基本可控。由于部分理财经理对产品收益大肆浮夸,多数投资者天真地认为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事实真的如此吗?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到期的9228款理财产品中,共有96款未达预期收益率(截至2011年12月20日)。  相似文献   

17.
王涛 《工业会计》2008,(12):20-21
本刊通过对各商业银行当月度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推出用以评价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的综合指数,旨在为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提供决策参考。本排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理财能力,并不意味着该商业银行的任何产品都具有较佳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刊通过对各商业银行当月度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推出用以评价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的综合指数,旨在为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提供决策参考。本排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理财能力,并不意味着该商业银行的任何产品都具有较佳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本刊通过对各商业银行当月度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推出用以评价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的综合指数,旨在为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提供决策参考。本排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的综合理财能力,并不意味着该商业银行的任何产品都具有较佳表现  相似文献   

20.
于一 《工业会计》2005,(6):34-36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推出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财富不断增长的广大投资者的较好投资工具之一。然而,近期关于商业银行暂停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报道频见报端,一时间,人民币理财产品从倍受推崇到低调黯然,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