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章主要是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与文化关系理论的一个回顾、整理、概括。其基本思想是:文化对制度安排效率和制度变迁绩效有重大影响,是决定制度安排效率和制度变迁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逻辑,主要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文化理论、从文化演变开始协调推进文化演变与正式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最后,提出制度变迁与文化关系理论对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益分配的制度方式反映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正关注的主要内容.公正以保证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以及需要的满足为价值依据,包含一系列原则及相应规则.人们用公正原则来指导现实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新集体林权制度政策内蕴公正分配的政治理念.基于林农基本权利而确立的平等原则、基于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而确立的公平优先于效率原则和基于林业发展的经济规律而确立的市场公正交换原则和基于合法性的基本理念而确立的程序正义原则构成初始林权分配的基本原则.林权政策内蕴的公正现反映了基于中国国情而形成的产权经济建构中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3.
超越"强制性-诱致性变迁"二分法,构建动态制度变迁模型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和难题。本文初步构建了一个以个体和权威为主体,包含制度变迁成本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历程中的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权威决策是正式规则的主要来源,个体共同认知则是非正式约束的主要来源,二者共同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变迁成本是重要的激励约束因素,制度变迁的速度则取决于制度变迁成本与个体认知、权威决策三者的一致性程度,一个高效、有序的制度变迁过程应尽量避免三者的背离和冲突。因此,政府主导进行的农地制度改革应特别关注农民认知,尊重农民意愿;对具有高变迁成本的制度变迁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适时建立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并在改革的速度与质量之间做好权衡,以减少改革阻力,提高改革效率。  相似文献   

4.
防范公共风险的需要推动着各种制度的变迁。制度的形成和运行都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属于社会成本或制度成本。财政承担的制度成本与制度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降低财政最终承担的制度成本,这就要求政府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市场、规划市场,借助于市场的力量实现财政职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在立足点更高、视野更开阔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科学的总体制度变迁方案。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制度变迁时,宪法秩序与规范性行为准则被看作是制度环境性质的行为准则,而宪法和法律结构是制度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构成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制度环境的重要因素-立法原则的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新房地产税收制度立法的稳定与规范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正义观被普遍理解为权利平等。制度正义包括制度本身正义和制度运行正义。医疗救助制度作为保障平等享有基本人权的再分配制度,其正义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理论依据。然而医疗救助制度正义性在设计与运行中存在诸多阻隔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公平与效率,才能提高医疗救助制度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制度效率存在递减规律,这就意味着当制度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制度的变迁是必要的.虽然制度具有内在的自然演进与变迁的动因,但制度变迁更重要的是在人为设计下进行.因为人为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变迁更能及时地避免既有制度的效率损失,也可以获得新制度的更高的效率,从而实现社会各项资源在较高水平上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路萍 《经济师》2010,(8):274-274,276
产权制度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组织框架和约束条件,产权制度的变动必然引起基本组织构架和约束条件的变动。因此,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就是变更和安排企业的产权结构,以便消除和减少市场运行机制的社会费用,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法的终极目标是正义。既包括应然正义 ,也包括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确定正义的原则 ,坚持义利并举 ,将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在立足点更高、视野更开阔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科学的总体制度变迁方案.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制度变迁时,宪法秩序与规范性行为准则被看作是制度环境性质的行为准则,而宪法和法律结构是制度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构成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制度环境的重要因素一立法原则的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新房地产税收制度立法的稳定与规范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半期,为挽救行将崩溃的农村经济,国民政府推行了以乡村合作运动为中心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促使了合作社大量快速设立。但是合作社发展受到了来自于财政金融体制的制约,根源在于政府有效制度供给能力不足及制度建设协调性缺失。实际上,同时作用于乡村的各种制度共同组成了社会的"制度系统"(如与合作社相关的行政、财政金融、土地等制度),制度间耦合关系决定了任何一项制度都必须与其他制度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此外,制度供给还要与政府的"社会动员"相结合,以形成政府力量与乡村民众之间的"共振"。否则,社会经济变迁极有可能会陷入"头重脚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加强地方政府对收入不平等的调节作用,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Neoinstitutional thought is based on an integration of Thorstein Veblen's evolutionary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John Dewey's theory of instrumental valuation. It offers a coherent methodology that guides both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formation. Neoinstitutionalist methodology differs from mainstream economic methodology in its rejection of the normative-positive dualism. It denies that "objectivity" requires that science be wertfrie, arguing instead that normative propositions based on instrumental valuation are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he analytical focus of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s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which it treats as a change in the value structure of the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有三个维度——"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能够长期延续的生活,在这三个维度上积累,形成传统。生活世界外生的或内生的变动,也依这三个维度分解为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变动。与传统相冲突的变动,只要足够强烈就可使传统持续演变。转型期社会的特征,是变动与传统的持续冲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最显著的变动,可表述为适合市场经济的"小世界"网络结构的扩展过程。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机会、财富和权力在人群当中的"幂律"分布,从而引发普遍的正义诉求——表现为大众对"公平"的迫切需求,这是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初级形式。在精神生活的不发达阶段,大众在社会生活维度上的正义诉求不能转化为精神生活维度上的自我满足。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平面之内满足正义诉求的基本途径,是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消除或缓解权力的幂律分布,从而要求生活世界的网络结构从效率主导的演变为情感主导的。物质生活的效率原则与情感生活的心性原则之间的冲突,是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16.
冯涛  刘湘勤 《经济经纬》2007,(6):143-146
转轨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项制度不断变化,制度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居民资产选择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和决定了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变迁.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转型时期的经济增长之谜,现有研究分别基于社会关系和分权制度进行探讨。本文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将社会关系和正式制度微观化为企业的关系资本和制度资本,并进一步把关系资本细分为商业关系资本和政治关系资本,从而将宏观制度环境纳入到微观企业绩效的分析框架中。实证研究采用基于残差正态分布的有序选择模型对东北地区313家企业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商业关系资本与绩效水平和绩效增长均显著正相关;政治关系资本与绩效增长呈倒U型曲线关系;制度资本与绩效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而其与商业关系资本的综合效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水平,促进绩效增长。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考察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实践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进而,文章指出农民经济自由权利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和利用效率,而乡村集体行动制度供给力量则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时滞和经济效率。这也正是"徐闻实践"蕴涵的独特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实践,系统地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制度变迁需求进行了揭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制度变迁方式、制度环境变迁和制度安排变迁在内的较为系统的制度变迁方案。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在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应积极推进以建立做空机制、大宗交易制度和混合驱动交易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安排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