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型城市化是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战略,是以"集约、和谐、公平、可持续"为特征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其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重点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传统城市化是一种"化地不化人"的粗放型城市化,其弊端,一是粗放型发展模式较突出;二是城市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改变。这些弊端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要在充分尊重历史和资源环境的基础上,从国家的层面和历史的视角来制定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顶层设计,从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城乡统筹和城市治理等4个方面来谋划我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并辅以空间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和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最终实现"区域协调、位序合理、城乡统筹、城市良治"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生态系统失衡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17.92%,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1.27%。然而,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恶化。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出了应对城市生态系统失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城市化发展在共同的发展理念遮蔽下存在着重大的内在差异,从发展哲学的整体性研究视野出发,我们通过对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理念内在分歧的反思揭示出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理念分歧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浪潮的实质是资本城市化;在中国实施城市的科学发展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要以城市的新现代性引领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科学认识城市概念、城市化基本内涵与理论及其相关性,准确把握其动力机制,是加快城市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城市化的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的过程;阐述了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改革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为显著.本文通过运用因子模型,选取200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32个城市12组年统计数据,计算各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依据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对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于指社会生产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转化的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是产业和人口的非农化;二是人口和产业的空间集聚数量;三是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客观上要求农民向市民转变,要求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中国“双就地”的农村工业化模式证明,只有产业和人口的非农化而没有人口和产业的空间集聚.就难以实现城市  相似文献   

7.
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索城市化的过程、特征和规律 ,有助于对城市化昨天的全面了解 ,对城市化今天的正确认识 ,对城市化明天的系统展望。本文从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世界城市化的四个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城市化热潮中,出现了城市房地产"过热"等问题,如何保持城市化进程处于可持续的均衡发展状态,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大问题.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均衡状态,并提出实现这一状态的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9.
丁峰 《上海房地》2013,(10):14-14
一、城市化的影响和结果 按照城市化的概念,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美国社会学家霍普·蒂斯代尔认为:”城市化是一个人口集聚过程。其发生方式有两种:集聚点的不断增加和单个集聚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只要城市存在规模上的扩大或者数量上的增长,城市化的进程就在进行之中,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意味着从集聚性较弱的状态向集聚性较强的状态转移。”  相似文献   

10.
在综述了国外城市政治学核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深入评估和分析,依次从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城市服务对象、城市空间观、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生长、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服务、城市边界和城市内部结盟十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的健康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互动机理及调控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均是影响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反馈的机制。一方面,城市化引起区域用水总量、用水结构、用水效率等发生变化,并对这种变化产生胁迫与优化作用;另一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城市化具有支撑和约束作用,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可以成为城市化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响应与反馈机理,并据此提出了调控模式与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佳伟 《价值工程》2010,29(14):247-248
农村城镇化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的一项战略措施。本文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加快甘肃省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基本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opular urbanization to describe a specific urban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collective initiatives, self-organization and the activities of inhabitants. We understand popular urbanization as an urban strategy through which an urban territory is produced, transformed and appropriated by the people. This concept results from a theoretically guided and empirically grounded comparison of Mexico City, Istanbul and Lagos. Based on postcolonial critiques of urban theory and on the epistemologies of planetary urbanization, we b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these urban regions into conversation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a multidimension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spired by Henri Lefebvre focusing on material interaction, territorial regulation,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In this way, popular urbanization emerged as a distinct urbanization process, which we identified in all three contexts. While this process is often subsumed under the broader concept of ‘urban informality’, we suggest that it may be helpful to distinguish popular urbanization as primarily led by the people, while commodification and state agencies play minor roles. As popular urbanization unfolds in diverse ways dependent upon the wider urban context, specific political constellations and actions, it results in a variety of spatial outcomes and temporal trajectories. This is therefore a revisable and open concept. In proposing the concept of popular urbanization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we seek to contribute to the collective development of a decentered vocabulary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发展中城市土地供应有关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力勇  赵美夫  吴明 《价值工程》2011,30(16):279-280
城镇土地供应机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土地使用权出让为主要方式的城市土地供应机制已经建立。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土地资源的供应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呈失衡的发展态势。探讨和分析城市土地供应问题,合理引导控制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土地供应,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实现土地资源更好的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随着城镇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城镇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我国住房市场的发展稳定仍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从2013-2022年住房市场发展的预测分析看,今后住房市场在数量上保持规模发展的同时,重点在于质的发展。在宏观调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指引下,房地产业必须进一步优化住宅供应结构,科学合理地制定新城开发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步实现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打造中国住房市场发展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6.
李永焱 《价值工程》2011,30(21):306-306
评价了河南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尤其是中原城市群建设和工业发展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耕地锐减、水域减少、绿化面积减少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及该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同时简要分析了引起这些问题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珠海市西部地区刚被纳入珠海市经济特区的范围,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距原珠海经济特区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探讨了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问题、户籍制度和弱势人群就业问题、城中村和城市管理秩序问题、空间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用地结构失调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又相对较弱、管理尚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总领,合理控制各类土地的使用,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区分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城镇化质量的差别,提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是在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等更深层次的考察.笔者以山东省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宏观层面,运用判断城镇化质量的三个宏观判据,总体上判断了全省城镇化质量所处的基本阶段;在微观层面,通过建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各市城镇化质量指数,据此分析了各市城镇化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