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者角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假设是管理科学中人的行为分析的逻辑起点,管理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和行为动机更为恰当的认识上。人性假设不同,管理者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不同,不同的角色定位对应不同的管理方式。本文探讨了不同人性假设下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并进一步分析了相应的管理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理论,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人的个性需求;提出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提出根据人的特点,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关注人的心理、研究人的性格、探讨人的精神世界就成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而"以人为本"正是管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管理中人性问题的再思考——兼论人本管理在中国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假设是管理重要的思想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必然形成不同的管理思想。通过对各种人性假设的科学分析,对历史上的几种主要管理思想重新审视。马克思的人性理论为我们研究管理中的人性假设提供了科学根据。通过对人性剖面的层次分析,我们可以厘清人性的复杂性、变动性和历史性,以有利于"人本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赵晖 《经济师》2005,(10):154-155
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几乎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人性假设大致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发展阶段。每一种人性假设,都带有时代的特征,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然亦有其局限性。我国管理理论应借鉴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性观,重视和加强对人性的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5.
史璞 《经济经纬》2002,(3):101-104
管理人必须首先把握人的“特性”,这是管理者选用管理方针、方法和技术的依据。但许多管理者迷失于性善、性恶论等“人性论”的丛林中。为此,需要“统合”各种人性论,即“权变人性”:人性受先天因素决定,也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先天因素(生命本性)对人性有质的规定性, 后天因素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对人性有量的改进性。人性本来有善有恶,也无善无恶,是因为善恶有相对性和相互转化的特性。人性的“善”与“恶”随年龄发展而变化,还取决于环境性质和人本身的素质。因此,管理者需要“权变人性”,权变管理,方能安人、得人。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教育管理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促进教师发展,以"经济道德人"人性假设为基点,教育管理者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主要为:尊重并促进教师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最大化、肯定和发扬"道德人"人性说,培养教师道德情感和信念等,希望对实际情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现代管理理论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性是以人为本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人性假设作为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已经成为各种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传统的人性假设理论将人分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四种,新的观点又提出了"道德人"、"复合人"的假设,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产生了不同的管理理论,也体现了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笔者在总结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思想提出了"中庸人"的假设,力图完善人性假设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对管理实践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的基础--谈"文化人"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澍 《经济论坛》2003,(9):43-43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成为组织管理者的共识,而任何管理,都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对人本质的基本看法,决定了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不同的时代,人类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不同,人性假设及管理活动的重点也不同。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人是政治的动物”,揭示了人类管理史上的“政治人”时代。两百多年前,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认识到“人是经济的动物”,于是人类管理便进入“经济人”时代。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经济管理又经历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以及“…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组成群体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时就必须有管理,以协调群体中每个成员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活动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小至个人家庭、组织,大到国家、地区或社会。而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从人性的观点把人当人看,从心理的分析知道其行为的原因,从外部的刺激反应了解需要满足的层次与内涵,进而多关切、多尊重、借以激发其生命共同体的团队精神,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0.
王东 《当代经济》2018,(12):136-137
人性的假设是任何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基于此,管理者的自我人格管理是管理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者应该首先认识到成功管理者的人格特征,并以此为标杆,找到自身的差距,并通过有效途径对自身的人格境界进行提升.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黄老管理思想的杰出代表《淮南子》中管理主体的人格思想,探析管理者的自我人格管理的有效途径.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淮南子》中涉及到管理主体应该追求的理想人格即圣人、真人的人格特征,第二部分探讨作为管理者自我人格管理的思路的“返性于初”,第三个部分则基于管理哲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想都是或明确或隐含地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依据不同的人性假设采取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措施。本文从人性假设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立在性无善无恶论、性恶论、性善论与性多元论哲学基础上的人性假设,即自然人假设、利欲人假设、道德人假设和动态人假设,以及相对应的无为管理、制度管理、道德管理与人本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对中国管理解构与梳理成平民学派、权力学派、正统学派和综合学派。  相似文献   

12.
对人性的认识和探索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条逻辑线索.本文通过对管理中人性假设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到"全面发展的人"的演进,梳理了管理理论的发展,以期对现代管理理论的认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你可以接收我的厂房,烧掉我的工厂,然而只要留下我的人,我可以重建IBM"这是IBM董事长沃森说的。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宝贵的。而如何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就需要管理者在充分认识人性的各个需求方面的基础上,实现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白安义 《经济师》2006,(7):107-108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从过去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来的,原来的“物本管理”模式在现在的管理者思想中还根深蒂固,未真正脱胎换骨,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快速发展。因此,文章提出要坚持“人本管理”,把握人的心理规律,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的柔性管理为出发点,改进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薪酬管理与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薪酬管理理论是随着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人性假设理论经历一个由"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复杂人"最后到"决策人"的发展过程。文章研究分析了西方人性假设与薪酬管理的发展历程,对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幸福管理——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幸福管理能顺应人性规律和尊重人的主体性,是管理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幸福管理,有利于管理者和员工心理与行为的彻底精神革命与理念提升,对获得人的全面幸福、群体的社会性幸福、组织的价值性幸福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幸福管理“至善”境界的管理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徐杨杨 《经贸实践》2016,(8):264-264
自古以来,管理无非是对“人”和“事”两方面的管理,而《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书库的瑰宝,被誉为百科全书,它短短6000多字,但是其中涉及的管理学思想却为后人推崇和钦佩。本文将从对人的方面来研究《孙子兵法》中“驭人”的思想对现代管理者的意义,具体分析现代管理者的领导素质、领导艺术以及对下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建构的基础和前提,伴随人性假设的演进脉络,管理理论也不断地发展变化。人性假设从最初的强调人的自利性到关注人的利他性,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进步,但始终没能摆脱理论的局限性与片面性,这样"人本"发展观应运而生,"人本"发展观作为社会中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势必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及其构建。  相似文献   

19.
论管理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是以人性为基础或前提的.管理是人的活动即管理的属人性使管理的人性基础成为可能.人性假设对于管理具有重要价值使管理的人性基础成为必要.从管理对于人性的这种可能与必要的合题中,人们所得出的必然的逻辑结论就是:管理也是一种伦理价值选择活动,它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管理无法拒斥伦理而保持"价值中立".  相似文献   

20.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缺乏对人及人性的充分关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异化和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或主要任务在于人性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人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