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银行新一代客户信用评级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评级系统建立的背景客户信用评级,也称内部评级,是银行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资信水平,测算借款人的违约概率,把握授信风险,从源头上提高授信资产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信用风险进行估值的内部评级法(IRB,InternalRating-BasedAp-proach)的推出。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是适应新的监管要求的必然趋势。巴塞尔新协议代表了新的监管趋势和要求,只有适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银行才能在日趋国际化、多元化的市场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新资本协议对于银行风…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即把授信企业分成三六九等进行评级,并根据资信评级的结果对企业进行授信,从而决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问题.银行内部的资信评级,虽然可以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降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也逐步呈现出了难以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引进外部评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王建君 《金融纵横》2004,(10):46-47
内部评级作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西方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西方大多数银行都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形成了适合自己业务需要的内部授信评级系统。特别是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形成了特有的信用文化和比较完善的内部评级系统。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受到行政干预,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4.
金明  程华南 《金融纵横》2005,(12):29-31
据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调查,目前.除部分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外,省内各家商业银行都使用其总行统一开发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对贷款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并把内部评级结果作为授信业务授权管理、客户准人和退出管理、授信审批决策、授信定价和授信资产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对外部评级结果基本不用,主动委托外部评级机构对其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则更为鲜见。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满的临近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覃发艳 《时代金融》2009,(1X):52-54
对湖北宜昌市银行机构小企业评级授信的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建立独立的小企业评级授信体系,但评级标准、评级结果差异较大,对小企业评级和授信面很窄。建议加强银行对小企业评级授信工作的指引,进一步优化小企业评级标准,加强对小企业评级授信辅导,对高信用级别小企业放宽授信条件,切实发挥评级授信对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银行业授信资产在总资产中仍占主导地位,风险资本占用在银行资本占用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二,有效管理信用风险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心。通过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建立含有客户和债项二维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对提升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县域金融机构要创新支持涉农企业的评级、授信模式,避免一刀切,适当降低对企业的信贷准入门槛,将企业纳入年度信用培植重点,提高企业申请银行评级授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光大银行近日推出一项全新的个人综合贷款业务,“大赢家”个人综合授信贷款。所谓“大赢家”个人综合授信贷款是指银行根据借款人提出的授信申请,综合评定其信用状况,然后授予借款人一定的信用额度,借款人在一定期限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申贷其授信额度内的款项。  相似文献   

9.
张海峰 《西安金融》2007,(12):14-15
银行与借款人、银行与银行之问乃至银行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扭曲商业授信管理行为,降低银行风险管理质量,导致大量融资风险损失。为此商业银行应根据“激励兼容”原则设计对策.加强客户尽职调查和审查,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评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及银行同业的合作,有效识别虚假信息。合理设计融资合同。银行内部应统一授信,并尝试推广主银行制与银团贷款。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促进信息披露;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中介机构,以及不及时提供共享信息的银行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主体给予融资政策等支持。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评级市场是现代金融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发展状况已成为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企业信用评级的结果决定着企业能否得到银行的信贷授信,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也与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违约概率测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本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对借款人进行违约概率的测度,已经被列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关键内容,是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采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对处于风险暴露中的每一借款人进行评级,并估计其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台湾征信业监管及对内地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台湾征信组织体系构成   我国台湾征信业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由民间专业征信、银行内部征信、银行间联合征信、企业内部征信及银行对授信企业信用评级和专业信用评级组成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组织体系.   ……  相似文献   

13.
授信管理与客户信用上限管理的关系 客户信用上限管理是控制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客户信用上限管理是银行对客户生产经营状况、趋势及信用状况设定的信用风险控制的最高警戒线的管理方式,是对客户信用等级、信用风险度等量化监控的补充和完善,目的是控制单个客户过量融资,防范和控制授信风险。客户信用上限管理设定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的最高警戒线可称之为最高信用限额,这个最高信用限额仅供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人员掌握,是银行内部的商业机密,不能擅自对外泄漏。  相似文献   

14.
如何充分利用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规范银行授信业务,健全客户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改善信用环境,提高授信资产质量,发展优质客户,切实加快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手联动的有效机制,适应加入WTO后金融一体化趋势的要求,在政府、银行、企业共谋发展、共创效益、共化风险的"三共之路"求新突破,目前各行都在严格操作各自的客户信用评级办法,但在具体运用方面,评级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冯梅 《西安金融》2001,(11):52-52
为了及时、全面反映借款人资信情况,防范信贷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4月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的建立,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授信管理的需要,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我国信用咨询体系的开端。实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借款人资信咨询服务,提高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能力,更好地为中央银行履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服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培育借款企业外部评级市场,促进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工作,但由于欠发达地区受各信用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信用评级基本情况 甘谷县作为国贫县,工业企业少,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2012年全县工业企业4000多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8.89亿元,同比增长18.5%.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县域工业企业信用评级主要来自银行内部评级和政府监管部门评级,基本没有涉及信用中介机构外部评级.一是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已具一定基础,但差异较大.目前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已形成较为规范的内部评级体制和流程,评级对象为所有正在使用或申请使用银行授信的企业,每年只在4-6月份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但有的商业银行只对企业申请贷款时才进行评级.  相似文献   

17.
《银行家》2014,(12)
正近年来,部分地区信用风险释放有加快态势,这与前些年信贷大规模集中投放有关,与一些企业盲目乐观、过度投资有关,与银行业信贷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有关。从微观层面看,与部分企业高财务杠杠有关。在一些地区,企业过度融资、银行过度授信,授信安排中过度依赖担保等问题相互交织,使得信用风险问题更加复杂。从银行自身来看,各家银行都基于自身的内部评级模型对企业评级授信、确定"合理"授信总量。但多家银行的授信  相似文献   

18.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事业单位等借款人信用情况进行登记咨询的工作.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授信管理的需要,是防范和划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我国信用咨询体系的开端.实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借款人信用咨询服务,提高金融系统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能力,更好地为中央银行履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服务.  相似文献   

19.
内部评级体系定量验证模型及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验证是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来检验商业银行已运行内部客户评级体系的准确性、审慎性及稳定性。准确性验证主要检验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模型对授信客户信用状况好坏的风险识别能力;审慎性验证主要检验银行所采用的政策与标准在辨别其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上的保守程度;稳定性验证则主要检验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银行所采用政策和标准能够保持评级与估值总体上不发生变化。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定量验证模型及流程,并以中国某商业银行进行定量验证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如何进行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定量验证及在具体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解决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依赖于自身对借款人的内部信用评级,一方面未能满足信息对称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商业企业作为利益方,内部评级中难以脱离利益的驱动,因而也就更多地考虑了评级对象当期在本机构的业务量和业务增量(如与存贷量直接挂钩)缺乏独立与公正性。从而不同的利益者对同一评级对象作出不同,甚至差异甚远的信用等级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