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贸易与金融     
贸易与金融泰国今年出口大米将达600万吨泰国今年出口大米将达600万吨据泰国报纸报道,泰国大米出口协会理事长黄坚藩日前说,泰国今年将出口大米600万吨。泰国稻米政策委员会预料泰国今年将产稻米2222万吨,其中晚稻1783多万吨,早稻438多万吨。黄坚...  相似文献   

2.
缅、柬可能成为大米输出国本刊讯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科学家说,在2005年以前,亚洲国家将每年增加进口大米1千万吨,而其中一半将由缅柬两国供应,其余一半的进口大米可能将来自拉丁美洲和非洲非传统供应国。他说,世贸协议将对大米消费国影响甚微。短期内除日、韩产糯...  相似文献   

3.
据印尼农业部预测,印尼今年稻米产量将比去年增长1.6%,达5200万吨,因此印尼今年有可能停止进口大米.  相似文献   

4.
从中美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得出中美贸易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分析,由于中美贸易结构和方式的特殊性,中美贸易中,对美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做出了解释,并提出适度扩大进口,优化贸易结构等政策建议,从而使得中美贸易为我国经济带来更加持久与高效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成为小麦、大米和玉米等农产品的净进口国。据统计,2011年小麦、玉米、稻米等谷物进口545万吨,2(112年达到1398万吨。“这说明,粮食增产幅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幅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 据海关统计,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量为4700亿美元,列世界第9位,加工贸易量占贸易总量的48%以上.2001年1~9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3761亿美元,其中,出口1947亿美元,同比增长6.85%;进口1813亿美元,增长11.19%.1~9月,加工贸易进口685亿美元,出口1072亿美元,占贸易量的46.7%.数据表明,中国将成为生产各类产品的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后,我国以大米为代表的高度敏感农产品关税不断下降,这会对中国同东盟间的大米贸易产生新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中国-东盟间大米的贸易现状,从而对双方贸易前景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宣布,2002年哈萨克斯坦共进口大米3.3万吨(主要从中国进口)。近10年来哈萨克斯坦每年进口的大米通常为1 000~1 500吨,但去年的进口量激增,打破了市场平衡,便宜的中国大米开始把本地大米挤出市场。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中国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使得进口大幅提升,本文采用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以及市场多元化方法分析了进口产品的结构.2001-2006年,我国进口增长主要依靠数量扩张,进口构成主要还是来自老市场的老产品,并且中间品所占比重和增幅大干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趋势还在扩大,这表明我国进口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双边贸易框架下研究各类产品进口增长的二元边际,文章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发展潜力.结果显示,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和多边阻力提高均能有效促进双边进口,产品内分工也有利于中间品进口增长,而中国从多数贸易伙伴进口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见,我国不仅要进一步扩大进口数量,还要丰富进口产品的种类,这样才有利于进口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大米消费大国,也是大米生产大国,若算上不断增产的玉米、小麦等,中国粮食自给根本不成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大米库存量达到937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显然,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国际上每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热点新闻,有些是突发事件,也有不少纯属炒作。近日,少数西方媒体因为中国公布了2012年增加大米进口的数据,就开始炒作中国  相似文献   

11.
低粮价战略挑战我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风田 《西部论丛》2010,(12):11-12
大量的粮食进口折射出我国粮食供应偏紧局面已经出现 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如:8月12日,广州日报报道“中国从越南进口60万吨大米以弥补国内不足,这一进口量相当于我国上半年大米进口量的3倍”;7月21日,中粮集团进口的6.1万吨美国玉米到达深圳蛇口,  相似文献   

12.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出口从2005年744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1012亿美元,进口增速18.2%,比全球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快三分之一.也正是基于这种快速增长,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排名在2010年升至第五位.  相似文献   

13.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2,(23):78-78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国,2011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1万亿美元,实现顺差1.79亿美元,同比较上年增长23%. 与之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却连续十年出现逆差.2011年,我国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分别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三.但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货物贸易的比重只有12.5%,比全球的水平低10%.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贸易为一种无形资产的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知识产权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发展,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平行进口就是其中之一.对于知识产权平行进口的出现,各国所采取的措施不一.平行进口的影响有利有弊,引起生产厂商、经济学家以及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如何处理平行进口的问题,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摩擦与争端越来越多,平行进口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18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数据,将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进行对比分析,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变化特征,并与服务贸易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偏低,服务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渐趋优化,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则呈现两极分化的不平衡发展态势,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依旧占据主体部分.因此,应高度重视国内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扎实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拓宽服务贸易合作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泰拟向世贸组织投诉欧盟对泰米的进口政策本刊讯泰国正准备资料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指控欧洲联盟对进口泰米采取不符合贸易原则和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错误做法。现在欧洲联盟对大米的进口采取非固定计税法,每三个月变更一次,即按欧洲联盟干预大米市场的不同价格与进...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农业和林业部粮食作物生产局局长卡拉马日前对记者说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受大量涌入的廉价大米的损害 ,政府制订并公布了进口大米的质量标准。为防止进口大米压低本地生产的大米价格 ,政府今后只允许进口商进口高质量的大米。尽管政府对进口大米征收了10 %的进口税 ,但泰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廉价大米仍大量涌入印尼 ,使印尼市场上的大米价格猛跌。政府希望通过限制进口大米进入市场来抬高国产大米价格。卡拉马说 ,印尼今年有望再次实现大米自给 ,全年大米需求量为3000万吨 ,预计今年稻谷产量将达到5300万吨 ,可加工出3…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整合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逐年增长,2000年达到395亿美元.2001年,虽然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双边贸易仍持续增长,全年贸易额达418.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中国出口185.71亿美元,进口232.3亿美元,东盟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若按进出口总额排序,东盟有4个国家排名在中国前20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6.94%增至2001年的8.2%;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6.42%上升至2001年6.91%;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从1995年的7.37%上升至2001年的9.5%,由此显示双方的贸易关系日趋密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2~2006年的GDP、服务贸易进口、出口、进出口、资本投入以及劳动投入的数据,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3~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平均为18.90%,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进口的贡献。文章最后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阶段,分析了"十三五"以来中国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选取2017—2019年中国技术进口前十大行业的发明专利数据论证技术引进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同时选取技术引进前十大行业中8类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及高技术产品出口数据,分析了技术引进对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我国技术贸易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与产业升级将促进技术贸易量质齐升,"市场换技术"与"技术换技术"将扩大技术进口空间,开放合作创新将促进技术引进方式更趋多元化,科技全球化格局变化将促进技术市场来源多元化,"一带一路"将成为技术出口的新兴市场,并就进一步提升我国技术贸易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