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正是建立在对人自身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并提出人的发展经历了“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3个历史形态。本文在对这3个历史形态进行分析后提出6个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与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在对旧哲学进行理论改造、实现其对人和社会自由全面发展追求的同时.确立了他的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客观精神”到“现实具体”、从“物质实体”到“现实的人”、从“客体直观”到“主体实践”、从“人的异化”到“人的解放”的形成过程。本文针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目标,而且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两百多万年的发展史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采集狩猎的原始社会中度过的。以新石器使用为标志,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社会距今只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不过几千年。而工业社会出现仅仅是近两百多年的事。这一期间诞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当时近百年工业革命实践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制度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文化》2003,(4):13-1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概括。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以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开始引起国内社会,特别是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思想政治工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唯物史观一个重要理论“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出发 ,进一步阐述生产力的主导作用 ,而江总书记提出的“先进生产力”,则把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先进”目标上 ,这是与时俱进 ,是一个新发展 ,新突破 ;唯物史观提出 ,在社会大系统结构中 ,除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外 ,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结构。江总书记提出的“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教育人 ,把先进文化发展要求提高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高度 ,是对唯物史观“文化结构”理论的创新 ;江总书记提出“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一个重大突破 ,是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贡献。总之 ,“三个代表”是唯物史观理论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并不是一个经济概念朱国云(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一说到“知识经济时代”,就有人将它与另外两种经济时代相对照:一是“农业经济时代”一是“工业经济时代”。我认为这不一定恰当。“知识经济时代”并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其所以作为一个时代,乃是表明人类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完全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个崭新的阶段L,人类不再是或不再完全是以经济发展作为人类进步的轴心,因为以知识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不完全是物质文明,它更多的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结台…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不断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纵观人类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相互作用的接体过程。人类的生存发展不仅须臾离不开自然,而且也深刻影响着自然。同时,“自然”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遵循规律则服务于人类,违反规律则必将受到无情的报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与空间。“自然”给人类提供生态系统魄服务,并接纳排放的废弃物;二是由于过度地利用和污染。“自然”给人类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灾害: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正是建立在对人自身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并提出人的发展经历了"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3个历史形态.本文在对这3个历史形态进行分析后提出6个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宁 《活力》2013,(22):104-104
一、异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br〉 异化理论的演变异化问题并不是马克思最先提出来的,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开始提出异化问题,他们将“异化”当做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有一种“自然状态”,即人人享有充分的权利,因而都享有自由平等,而国家和政治制度就是这样产生的,于是人的权利就得到保护,然而现实的事情和人们希望的正好相反,人们使自己变成了国家的奴仆,这就是社会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则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自人类诞生以来,对自身自由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实现人的合理存在价值不断探索"完整的人"的积极涵义。马克思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人学宝藏,其一生始终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及人的理想发展问题。"完整的人"并非是一个偶然产生的概念,是经过历史大环境的不断沉淀和积累的必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导报》2011,(6):25-25
(本刊讯)“共产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大事件。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创建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从那时算起,共产党至今已经历了160多年的伟大实践,人类社会的面貌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一个观察社会历史的人,都不能无视这样壮观的历史现象。作为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4.
肖红梅 《活力》2011,(3):220-220
一、城市是“生态文化”发源和发展之地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最典型产物。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和主要载体。城市首先是一个物质经济实体,人们通过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一个人工的物化环境.不是自然而形成的。在不同时期所留下的有形物体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及历史中人的意识和行为。其次,城市也是文化的载体,城市与乡村相比,有更多的文化集聚和内涵。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以及关于国企改革的论述十分重要。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谈起他对未来社会的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设想,他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公有制的理论内核,但并没有提及它的实现形式。因为对未来没想越具体,就越容易陷入空想。从这一经典公有制的思想中,我们应当吸取两个指导原则:一是公有制必须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一方面劳动者真正成为…  相似文献   

16.
人的衰老是一个自然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人的生理功能的全面衰退。正因如此,老年人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得到关照。远在古代,“老有所养”就是一种社会理想。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从单纯的物质上“老有所养”进一步提高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五个“老有”。这其中,“老有所  相似文献   

17.
高凤清  关晓光 《活力》2005,(5):93-9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而启动这一系统的力量源泉,是历史主体的利益追求和驱动。“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名言,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前进的最终动因,为我们破解人类历史发展之谜提供了理论指南。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幽灵”发展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并焕发出无限生机的社会实践运动和伟大的社会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历史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民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8.
《秘书工作》2011,(7):54-55
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建立了“一个户口本、一个粮油证、一张介绍信”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管理户籍人、“单位人”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大量流动人口、“社会人”涌现,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够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最近中央提出,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修改居民身份证法,完善居民身份证使用、查验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基里斯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和追求,往往决定于他的成熟程度。身心健康的人是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环境、管理制度等许多因素限制着人的发展。“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和其他各种管理理论的一个共同点,是以对普通人的基本假设作为一种可能的逻辑起点。本文从理论的起点入手,以更新对“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挖掘其实践意义为目的,对该理论作一点反思性的探讨。分别由“经济人”和“自我实现的人”这两种强调个体属性的人性基本假设归纳出的X理论与Y理论,是本文反思“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的视角和依据,因此本文的论述集中于个体层面。  相似文献   

20.
管理是伴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完善的.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繁荣,人类逐渐在征服自然和发展自我中将管理从无意识的状态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思想.但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活动.中西方文化以其各自的历史和特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最终形成了风格各异,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管理思想.本文通过比较的方式,让中国的管理者,企业家看到自己在管理思想、 管理模式、 管理战略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比较研究的目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褒贬,更主要的是为了在剖析中实现中西方管理的逐步融合,使得现代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