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如果我们把发展经济作为“硬道理”来考量,那么在全面发展经济社会,促进社会转型,保持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则是当前情形下可以协调两者关系的“杠杆”。区域经济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城镇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城镇足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对扩大投资、拉动消费、促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当前条件下一些地方两者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李民 《现代商业》2014,(24):141-142
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战略任务。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提升;另一方面,两者间的制约关系也逐渐显现。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协调规制,给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有机促进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分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原因,探究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一大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加快,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也逐步加速,加上世界分工的逐步细化,导致了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资源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速发展带来的是长期和稳定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稳健提高,区域物流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帮助地方经济取得良好的优势地位,在整体发展中也获得相应的协调与提高,区域物流的加速发展可以反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针对物流产业的集群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形成了良好的协调关系做出探索,研究和分析了区域经济关系影响着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度。  相似文献   

4.
物流需求系数是反映物流发展水平、物流与经济及其他产业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目前涉及此领域的研究尚少。本文研究了物流需求系数的经济意义,阐述了其在经济发展、产业协调及政策制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以云南边贸物流业为实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原城市群的作用分析与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建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强调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协调。本文论述了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对中原及全国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中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大作用,并对中原城市群的整体产业结构进行评价,指出其本身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商》2015,(20)
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柱,它是我国民生整体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近些年,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下不断发展中成长,已经在我国政府有效监管和规制下,从国家的公用产业逐步过渡到具有自主经营下的独立的并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独立经济体的实体产业。因此,在不断深化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下,我国的电力企业与国家政策间的协调稳定的发展将成为时代下重要的研究课题,以电力体制改革和产业规划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成本为本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今,人们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电力,电力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能源,由此决定了电力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电力数据的大小及其变化隐含了许多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电力弹性系数更是反映了电力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数量关系,因此本文以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利用程度,为促进电力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在这种时代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若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探索有效的经济转变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又阐述了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并从优化经济结构、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念等方面,探究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7)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种协调与制约的动态关系,经济的高速发展受到了环境的诸多限制,但是反过来正是环境保护的这种约束力又刺激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它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寻求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对科学合理的协调手段。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激励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9,(11)
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所以新型城镇化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必须要客观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效应与影响,以找准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向,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者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把握与协调外部经济环境与会计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电力产业整体经济贡献系数的研究对进一步明确电力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构建电力产业的经济贡献和产业关联效应分析模型,运用云南省2015年投入产出表,对电力产业直接经济贡献、间接经济贡献、整体经济贡献以及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电力产业整体经济贡献系数为15.4171,电力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强,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很强,提高绿色能源的能效是云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靖 《商》2013,(12):233-233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中国经济得到繁荣发展。在此同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失业率明显上升、贫困人口增加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发展同经济发展之间的严重不平衡。而收入分配不平衡也是这其中显现的一项重大问题,要想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先富与后富的关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是电力市场和经济建设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配电网的建设禾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电力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建立,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显得越来越突出,形成了与电网建设不协调的局面。本文介绍了某市城区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项目实施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尤其是报告还指出,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并且把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云南处于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城乡差距也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升级。本文对云南1991-2010年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为云南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流动也逐渐频繁起来,外来的流动人口成为了城市人口的一部分,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关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该文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我国人口流动的现状以及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协调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近十年相关数据,以信息熵权法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衡量生态经济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时空分析与当地发展状况相结合提出路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耦合协调度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之间具有滞后关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滞后区域与经济滞后区应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改进,该地区也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建宜居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能够正确认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建立起与经济快速增长相协调的现代金融体系。本文探讨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对区域金融发展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离不开现代先进科技,而推动科技发展的电力能源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电力能源急剧增长,电力工程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 电力工程质量是保证电力能源生产和输送质量与安全的重点,而且也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经济效益。 为此,文章主要针对质量管理对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做出简要分析,并从当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出发,结合电力质量管理问题诱因提出几点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效能,进而实现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策略,以期能够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公路交通建设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公路交通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平台,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公路交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本文就公路交通交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探讨,以期能对促进我国交通大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