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春 《东北之窗》2008,(20):71-71
每一个进步都需要经历痛苦。当年我离开教师岗位来到《东北之窗》也不例外。那是1999年夏天的事了,《东北之窗》正在经历它那次重大的变革,变革也涉及到人事,我因为这个变革而来到《东北之窗》。  相似文献   

2.
刘永路 《东北之窗》2008,(15):77-77
读书人容易沾上"手不释卷"的"毛病"。我闲暇时或睡觉前总喜欢抓起一本杂志翻一翻,《东北之窗》是我翻看次数最多的杂志之一,原因只有一条:喜欢。因为喜欢,我成了《东北之窗》的忠实读者;因为喜欢,我又成了《东北之窗》的特约作者;因为喜欢,我还成了《东北之窗》的义务评刊员。读者、作者、评刊员三重身份集于一身,我与《东  相似文献   

3.
冯越 《东北之窗》2008,(17):76-76
一转眼,《东北之窗》杂志已经创刊20周年了。这些年里,我不知多少次与《东北之窗》打交道,它每换一个地方我都去过。大连的文化、新闻、出版圈子也就这么大,《东北之窗》里面,有的人曾是我的上级,有的曾是我的同事,所以,我和他们的好多人都很熟悉,甚至成了朋友。而就我的心理状态来说,我一直认为,  相似文献   

4.
由于工作关系,能看到的期刊很多,但经常阅读的,只有两种。一个是《东北之窗》,一个是我编辑的《大连文艺》。作为一个资深编辑,回首20年来阅读《东北之窗》的经历,我不由自主地作了一些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5.
丁跃忠 《东北之窗》2008,(17):77-77
1989年初,我从一份报纸中获悉《东北之窗》杂志创刊,当时引起我注意的是时任大连市委宣传部部长的薄熙来任《东北之窗》编委会主任,另一个因素是由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题写了刊名,在当时,我还从没有看到过邓小  相似文献   

6.
《东北之窗》杂志是由邓小平亲笔题写刊名的时政财经文化综合类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89年1月。在《东北之窗》杂志25周岁生日到来的时候,东北之窗杂志社和大连渤海艺术研究院在豫园大酒店联手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迎春笔会,应邀出席笔会的有晁德仁、张兴君、傅绍友、陈素坤、彭水滨、韩建训、王东元等书画名家,这些书画家在现场挥毫泼墨,饱蘸激情,用自己的笔墨热情地赞扬了《东北之窗》的办刊风格,对《东北之窗》表达了浓浓的祝福之情。  相似文献   

7.
田久川 《东北之窗》2008,(16):70-70
今年春,编辑约我写一篇《我这30年》,我觉得我这30年并无多少成就可说,只是华发早生、马齿徒增而已,所以便第一次对她的约稿说了"不"。今日又约我为《我与东北之窗》专辑写稿以庆祝《窗》20华诞,我想自己对《窗》的成长虽然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给我国期刊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近年来,许多期刊改变出版周期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如1999年《知音》改为半月刊。周刊也顺势而生,如《精品购物指南》等。我们《东北之窗》在经过审慎的市场分析和调查之后,于1999年9月2日正式出版《东北之窗大连·周刊》。《东北之窗大连·周刊》比起原月刊,可谓焕然一新,内容共分三大块:新闻专题、文化时尚和生活服务。经过一段实践,我对周刊定位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就“三大块”分别谈一下。一、新闻专题周刊也被称作本“报”,也就是说,它有期刊的特征,也具有报纸…  相似文献   

9.
编读互联网     
我平时喜欢读书,《东北之窗》是我的最爱之一。读了今年上半年的《东北之窗》后,我有几点陋见供参考。一.目录页应在原基础上再规范些为宜,如在文章题目后是否应有作者姓名?二.从刊物体现的范围上看,似乎还应该再扩大些。如还可以反映内  相似文献   

10.
付恒波 《东北之窗》2008,(22):77-77
匆匆,太匆匆。9月来,转年3月走,满打满算才6个月。记得走那天,我特意回望《东北之窗》的大门,竟和半年前来时的感觉同样新鲜。我曾经多次回忆在《东北之窗》的岁月,用新鲜开头,用同样的新鲜呼应结尾。那是我与新闻业度过的一个新鲜而又浪漫的蜜月。短暂的6个月,盛满新鲜和快乐!绝对的保险期内,匆匆的恰到好处。记得初到《东北之窗》时,刚30出头,正是半辈子,那时就闪过一个  相似文献   

11.
DL王毅 《东北之窗》2008,(21):77-77
《东北之窗》创刊20年,我的创作道路也恰好20年,这其中与《东北之窗》又有着解不开的缘分。1988年国庆节后,10月4日刚上班,领导就找我,说我在这之前提出的希望到企业报编辑部工作的要求被批准了,手续已经办好,马上就可以去上班了。那一瞬间,我有些愣怔,就这么简单,早已有的想做文字工作的愿望轻松实现。没容我多想,我收拾收拾东西,离开学校乘公交车去新单位报道。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0周年的日子,曾多次为小平同志拍照的著名军事摄影家张友林老人亲自将他拍摄的、有些尚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交给《东北之窗》。老人说,《东北之窗》是小平同志亲笔命名题字,作品在《东北之窗》刊发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读者评刊     
编辑同志:你们辛苦了!在2007年即将结束的日子里,看到《东北之窗》策划的专题"我的2007",心里感到很温暖,也很振奋。  相似文献   

14.
编读互联网     
读者细语当看到贵刊5A公布的“《东北之窗》评刊员名单”后,知道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很光荣,很高兴!这对自己来说是莫大的鞭策、鼓舞。今后我将认真阅读贵刊,积极参与评刊活动,向全体评刊员学习,不断提高评刊质量,为贵刊多做贡献。让我们为《东北之窗》创全国一流期刊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编读互联网     
一个重磅出击的专题一口气读完《东北之窗》2006年3B的《创新:东北崛起的希望》后,的确感到这一精心策划的专题有“重磅出击”的味道。我是用几乎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这个专题的,这样长的文章一口气读完,假如没有阅读的  相似文献   

16.
编读互联网     
半载回溯到6B期为止,我最喜欢的《东北之窗》今年已发刊12期了,每期的内容我都细细品读。《东北之窗》是我的益友,今年的1—6月份(A、B)期刊,用我的真心话讲,那就是太贴近读者了:许多好文章都有超前引领的大创意,特别是每期的“特别策划”,文章权威性特别强,  相似文献   

17.
真快,《东北之窗》出了五百期了。《东北之窗》是由邓小平题写刊名的以东北和内蒙古为报道内容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半月刊。创刊20多年来,走过了风雨路程,正迎来发展机遇。去年初改版后,报业集团明确了“从大连走进东北,让东北拥抱世界”的办刊理念,杂志面貌正在发生变化。如果说在报业集团号令下的改版是《东北之窗》新的扬帆起航,那么“走转改”就是为之鼓起的强劲东风。在纪念出刊500期的时候,回顾《东北之窗》走转改的实践,感慨颇深。  相似文献   

18.
李凌飞 《东北之窗》2008,(18):70-70
月黑风高,一男两女从昆明街8层高的大楼里拐到街上。一阵秋风吹过,他们裹了裹身上的外套,继续前行。这三个人不是去作案的,而是去采访。那还是1999年的深秋,三位《东北之窗》的记者顶着凌晨的寒风去采访环卫工人。那个走在后面、穿白色风衣的小女子就是我,手里拿的采访本是崭新的,白天主任李姐发本子的时候,郑重地写下"《东北之窗》李  相似文献   

19.
编读互联网     
喝彩我读到了解渴的文章看了2006年1B《东北之窗》很兴奋。这期解渴的文章挺多,除了专题《“中国第一考”解析》很棒之外,《“逼官招商”无异于“逼良为娼”》、《良知为“民工医院”的遭遇流泪》、《年之没落与沉沦》、《最后的鹰屯》等,都是让人眼睛一亮、心里一震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大东北连天下》是东北之窗杂志和大连旅游局合办栏目,意在打开旅游新视界,徜徉旅游新天地,发掘旅游新元素,引航旅游新方向……打开这扇"旅游之窗",不仅有绚烂的旅游风情、最新的旅游资讯,更有大旅游时代背景下的全新理念、全景纪实和全球视野,正应了东北之窗杂志的一贯追求:"从大连走向东北,让东北拥抱世界。"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借您一双慧眼走东北,看天下。投稿邮箱:117084063@qq.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