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陈潇 《现代商业》2013,(17):50-52
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是现代公司治理面临的巨大问题,掏空行为在给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使得我国法律监管面临严峻的挑战。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手段比较传统,也较容易被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已经逐渐转变为通过二级股票市场对公司进行掏空。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股东掏空公司的原因、手段及危害,旨在帮助大家充分认识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2.
杨金鑫 《商》2013,(17):87-87
在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性地位,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资源和利润转移到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中,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将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公司并购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大股东通过公司并购来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股东利用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侵占公司流动资金以及其他资产的现象,主要是由内部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大股东以各种手段占用公司的流动资金以及其他资产,不仅对上市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侵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并使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下降,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及相应的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大、小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共同利益,这促使大股东合理地使用手中的控制权扩大公司的价值,产生对公司的"支撑"行为;另一方面,控制权的集中使大股东通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获得私利,产生对公司的"掏空"行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大股东掏空现象愈演愈烈的实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婷婷  吴霞 《商》2014,(2):51-51
关联交易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容易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转移利益的工具,给投资者造成直接的财富损失。由于我国的市场体制尚不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内外监管力度不够,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大肆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破坏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经济效率。本文主要以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大股东以非公允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掏空型关联交易的常用手段,最终得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加强法律监管,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5,(13)
在我国,大股东占有绝大数股份,拥有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股东们利用这些控制权直接或间接的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且这种侵害方式有许多种。如直接占用资金、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阻碍了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大股东侵害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来规范大股东的侵害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实施"隧道行为"的原因、方式及其危害,并从公司治理入手找到适合防范与治理"隧道行为"的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控股大股东的"隧道行为",保护广大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以海润光伏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资产重组中大股东承诺履行与上市公司高额现金股利分配的关系及其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润光伏在公司实际净利润远低于大股东承诺业绩情况下实施的高额派现,有向大股东输送现金以满足其向上市公司支付承诺补偿款之嫌,并给中小股东利益造成巨大损失。为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监管当局应当加强对资本市场中大股东承诺行为的监管,尤其是承诺履行层面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研究已成为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股东掏空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成果,整理归纳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袁乐 《现代商业》2023,(14):146-149
本文以2018年、2020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stata做出的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调节作用分析,实证研究新冠疫情大背景是否抑制大股东对公司的支持行为。本文发现,企业盈利能力与大股东掏空呈现负相关关系,即控股股东对企业表现出支持行为。与此同时,本文认为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控股股东仍旧对企业表现出支持行为,但对这种支持行为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抑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了解及进一步探究疫情期间大股东对公司掏空与支持行为的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输送通常会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进而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本文认为现金股利发放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是作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此的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不能对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转移现金进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各国的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但是关于该股权结构下第二大股东的存在究竟是能够有效地抑制还是加剧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基于近年来关于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的研究对现有文献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违背对中小股东的诚信责任,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有效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史小倩 《现代商业》2023,(11):141-144
2014年新“国九条”的提出,充分肯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实践,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迎来市值管理的热潮的同时,一批打着“市值管理”旗号的市场操纵行为打乱了市值管理的实践,使其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本文通过对LC公司近5年的一系列伪市值管理行为出发,结合大股东掏空及其保持“控制权”手段综合进行分析,提出伪市值管理循环模式,为证券监管部门识别上市公司以大股东掏空为目的的伪市值管理行为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以1998-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大股东的支持行为对上市公司以会计指标表示的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以市场指标表示的经营业绩的提高作用不显著,大股东占款程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彭小平 《中国市场》2011,(24):52-56
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成为近年来公司治理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股东通过掏空侵占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掏空行为发生的历史和制度背景,总结了控制股东所采用的主要掏空手段或方式,指出了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加强中小股东利益法律保护是限制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海波 《北方经贸》2015,(4):178-179
大股东股份增减制度赋予了大股东增减持本公司股票的强烈动机,增减持事件也日益常态化;因为大股东比公司中小股东以及潜在普通投资者掌握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他们的增持或减持自然被市场广泛关注.通过研究隆平高科的增持行为,对管理层股东发布增持公告前后隆平高科的主要业绩指标进行研究,报告了该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全过程,为其他上市公司增持股票行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会减少“掏空”行为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姚益龙 《财贸研究》2011,22(1):110-118
利用2004—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会显著减少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初步得到体现。央企、企业集团和资产规模较大公司的大股东自我约束加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期会显著减少"掏空"行为;而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制约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越演越烈,对上市公司的成长和中小投资者权益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陈述了我国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和方式,继而分析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原因,最后提出治理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除了通过"用手投票",还可以选择"用脚投票",采用退出威胁的方式最终达到治理目的。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本文利用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在除控股股东之外还存在其他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基于股票收益率和上市公司透明度进行异质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显著降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在股票收益率高和上市公司透明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