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俗话说"小钱不赚、大钱难赚",现在想赚大钱并非那么容易,但如何能做到小钱不断呢?在网上卖二手货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大到电脑、手机,小到宝宝过时的衣服、婴儿车,都可以放到网上去卖,避免了浪费,还能赚点钱。面对时下网上买卖二手商品蔚然成风的情形,我们如何在众多卖家中脱颖而出呢?  相似文献   

2.
独创包子赚第一桶金高中毕业后,张永舵在山东威海一家毛纺厂做临时工,尽管工作很认真,他还是被领导从精整车间调到填料车间装原毛。领导说农村来的孩子就适合做这种活,我当时就觉得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一定要出去学习。张永舵感慨地说。一年后,他迈出了人生的关健一步——自费到威海电大学习。  相似文献   

3.
有个成功的企业家有一个经典的说法:世界上有两种钱最好赚,一是赚有钱人的钱,二是赚想赚钱的人的钱。但是这两种钱并不是想赚就能够赚到的,不仅需要赚得巧,更重要的是要对路。广东中山市的陈锦胜就做到了。一1987年,陈锦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中山当教师。当时,一月才300多元工资,而他老婆摆地摊卖金鱼,每月可以赚到3000多元钱。他想,要  相似文献   

4.
<正> 一、赚钱全力求快,恨不能一夜暴富者,必然会在营销体制的构建中仓促草率,从而无法形成经得起长久经营耗损和竞争冲击的强健生命体,结果往往只能赚一时或赚点小钱。2001年夏天,李福臣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家已由他老人家经营了5年的社区食杂店。他早就看不惯老父亲这种保守的经营方式:像乡下小地主似地整天计算着赚每瓶汽水1毛的小钱,这啥时候能把店做大?李福臣中专毕业,自认为脑瓜灵光,要赚就得大赚快赚。他整天听广播、看报纸,还上网搜寻商业信息,总想着逮着个大商机,一下子就赚它几万元,让家人和亲属们别小瞧了自己。因此,他对老父亲不断完善的供货渠道和顾客关系,根本不上心。一门心思只琢磨快赚大赚。  相似文献   

5.
<正>2005,年圣旨骨酥鱼这一古老绝技开始面向社会培训推广。6年来,无论是想让生意上新台阶的饮食行业的老板,还是选项屡屡失败的创业者;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刚毕业的学生。一批又一批读者通过圣旨骨酥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其中还包括学了"二手"山寨技术赚不到钱,又来圣旨骨酥鱼进修最终赚钱的。在此,圣旨骨酥鱼总部郑重提  相似文献   

6.
他不断打破常规,敢于不断尝试。高考落榜后,他做起了钟表工,当时他的愿望是一生赚够5万元。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实现了这个愿望,这时他的“野心”被激发了。他要做实业,但是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为了对得起员工,他卖紫砂壶为员工发工资。为此,一大批优秀人才选择为他工作。19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货运模式的始作俑者早在193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马尔康·麦克林就想到了用集装箱运输。当时,他是长途货运卡车驾驶员,开着一辆二手卡车为货轮送货,把货物从内地货栈运送到新泽西等海港码头,但为了等候装船,常常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卡  相似文献   

8.
潘欣怡  俞苗玲 《浙商》2008,(19):119-120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活动现场我见到马云,他穿了一件芥末色的滑雪衫。我让他赶紧脱下来,换上一件天蓝色的衣服。因为当时他的脸色暗黄,如果搭配芥末色就更显得没有生气。”  相似文献   

9.
交通运输     
《新财富》2011,(5):196-196
高彦明 50亿元 河北远洋运输男54出生于山东大连海运学院公司总部:河北秦皇岛主要行业:海运高彦明1998年接管濒临破产的河北远洋,当时仅有5艘运力。他借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国际二手船价格惨跌的机遇低成本扩张,并由经营香港和东南亚杂货运输成功扩展为欧美  相似文献   

10.
李阳林  王根旺 《创业家》2013,(10):128-128
出生于1968年的山西人冯学光,在赚惯快钱和"黑"钱后,决定要赚一回高尚的钱。2009年,冯学光带着自己的所有积蓄1.26亿元在大同周边的乌龙峡进行了开发,打造一个餐饮、住宿、旅游和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他投资乌龙峡的举措让许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这跟他之前的赚钱模式差别太大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中专毕业后他在国企干过几年,随后下海。善于抓商机的他开过游戏厅,办过室内溜冰场,积累了第一桶金——1993年他就赚了50多万元,那时是大钱啊!  相似文献   

11.
<正> 财富的积累成风从乡下到城里水泥厂打工的时候就立下志愿,自己将来一定要赚许多钱。可他当时只是一个18岁的小伙子,初中毕业,没技术,没本钱,惟一靠的是那副农活锻炼出的结实身板。他在水泥厂的月工资是350元,除了150元用于吃饭外,其余200元,他全都攒了下来。为了多积累些钱创业,他还想方设法利用休息日,收废旧报纸,替别人往楼上扛煤气罐,总之,一切能赚钱的机会都不放过。这样两年下来他有了5000元的积蓄。这是他创业的第一笔资本。他用这些钱在水泥厂后盖了一个小小的店,专门卖馄饨和馅饼,去了料钱、水电、煤气钱,一  相似文献   

12.
琴心 《致富时代》2012,(8):22-23
与日商做生意,发现"丁番鱼金矿"陈善平1954年出生在浙江瑞安。这里海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拥有海岛98个,鱼类资源丰富。28岁那年,他做起了水产生意。一天,他得知厦门一家公司有一批水产要降价处理,便连夜筹措40万元赶去和对方洽谈。在财务室,陈善平却把身上的衣服脱了下来。原来他把钱都捆在了身上,对方非常惊讶。陈善平付现金拿下这批货,狂赚300多万元,一时成为当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圣旨骨酥鱼这一古老绝技开始面向社会培训推广。6年来,一批又一批创业者通过圣旨骨酥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其中还包括学了二手山寨技术赚不到钱又来圣旨骨酥鱼进修最终赚钱的人。圣旨骨酥鱼培训总部郑重提醒学员:制作骨酥鱼和制作烧鸡、牛肉等有很大不同,要赚钱涉及很多因素,学二手技术的创业者就是因为不懂骨酥鱼的特殊性,受骗后才明白其中奥秘。骨酥鱼祖霸主地位,圣旨骨酥鱼绝技博大精深圣旨骨酥鱼的学员都知道,作为我国的骨酥鱼祖,圣旨骨酥鱼心无旁骛,经年不变,始终如一研究制作骨酥鱼,拥有的骨酥鱼绝技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4.
<正>"你知道电脑键盘能做几次烤漆吗?"杨中利这样问。这个和二手笔记本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创业老兵说,"最多三次。"当键盘完成第三次烤漆后,它就会达到一个临界点,由于键盘的背面连接了数据线,过度烤漆会使得键盘功能失灵。2003年,作为高中数学老师的他在上海大学数学系攻读研究生学位,为了筹措"北美精算师"的考试报名费,他做起了二手笔记本电脑买卖的生意。当时,IBM的笔记本大多售价超过1万5,二手  相似文献   

15.
开心加油站     
反穿夹克 两个小伙子开着一辆摩托车在一条路上行驶,开车的人穿着一件既没有拉练又没扣子的夹克。风老吹打着他的胸口,于是他决定把衣服反穿,这样风就不直接吹着他的胸口了。 他们继续往前开,拐弯的时候,摩托车翻了。住在这附近的一个农夫叫来了警察,告诉了他们所发生的一切。 警察问他:"当时他们中有谁还有活着的迹象吗?" 农夫说道:"前面那个人还活着,但当我把他的头扭正之后,他就死了。"  相似文献   

16.
<正>独立摄影师:专拍毕业照,日赚2000元又到一年毕业季,校园里除了离愁别绪还有大量的商机,比如独立摄影师。他们可以根据你的要求给你拍毕业照,这种照片不同于影楼照相过于单一,而且这种毕业照格外充满了新意和个性。"现在正值毕业季,来找我拍毕业照的还确实是不少。我收费是单个人拍一套毕业写真为1000块钱,要是组团拍毕业写真,4个人以上的话一个人收费300块钱,现在人太多了,有时候学生来找我拍照片,都得提前预约,一天的话挣上2000是没问题的。"刘思涵说。  相似文献   

17.
<正> 1998年,刘玲高中毕业后投奔到成都的姑姑家。她说:"到姑姑家后,我在附近观察了几天,发现在与姑姑家不远的地方,有人在那里摆地摊,卖一些小东小西,问她们一天能赚多少钱,都说三五十元吧。当时我一听精神就来了,她们能赚这数,那我少赚点,一天一二十元总行了吧,这都比闲着强啊。我回到姑姑家,将我的想法讲给了她们听,她们很高兴,于是为我出主意,想办法,选择做什么好,最后大家都说还是摆个卖鞋的摊摊吧。很快我跑到了弹子石皮鞋批发市场,批发了10双大人小孩、男式女式、多种码子的皮鞋,开始了我的地摊生涯。我们这街比较背静,刚开始时我什么道道也不懂,价也讲不来,对皮鞋制作、皮质等一些常识也不晓得,客人来了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有时还开口说出一  相似文献   

18.
品牌陷阱     
商海淘金,小老板认准品牌效应今年52岁的林老板其实算不得什么“老板”,10年前单位破产,他失了业无路可走,就用破产补偿金在四川资阳城里租了个门面做服装生意。当时因为资金太少,不敢做品牌买卖,只能小打小闹卖些不知名的服装赚点小钱。由于林老板经营有方,滚动式发展,三五年后也就有了一些积累。在服装业滚打了一番的林老板深知不知名的服装赚不了大钱,得傍“名牌”,于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他开始加盟品牌服装代理销售,生意渐渐看好赚项也就大了。几年下来,他便有了几十万元的积累。多年的经营经验表明要赚大钱,就得做品牌。认准了品牌…  相似文献   

19.
曲折创业路1983年高中毕业后,重庆江津的曹辉华因家境贫困,独自一人来重庆闯世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给璧山丁家镇的一家喷雾器厂搞推销。后来,曹辉华推销的产品从喷雾器增加到了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赚的工钱也越来越多,这让他得以在重庆安身。1986年,曹辉华一个人来到了攀枝花。他在这个城市待了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个体户,发展成为这个地方知名的企业家,周天一的发家史充满了传奇色彩。80年代初期,已过而立之年的周天一动用全家仅有的100元钱,做起了蔬菜买卖,当周天一发现自己在农贸市场蹲一天竟然赚了20多元之后,他义无反顾地在农贸市场里租下了两个摊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