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紧扣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结构性、制度性、利益分配和城乡二元制度等诸多问题,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主体的组织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优化、治理关系的整合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进行探究,阐明旅游参与实现多维“乡村性”价值回归的“三风”治理模式,并构建旅游影响下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框架;以此为理论框架对共同富裕的赋能过程进行解构,并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例,对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进行演绎。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的机制解构与案例分析,表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模式更应注重乡村生态宜居的长效发展,突出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相统一,并发挥乡村资源利用与人才利用的双重效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振兴乡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民收入提升的新路径、农业发展兴旺的新动力和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四川WH村为例,总结了WH村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的集体经济改革经验,并对合作社在短期内陷入集体资产经营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振兴乡村集体经济的核心在于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而管理"内卷化"往往是限制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创新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实施"股份经济合作联社+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模式,为实现乡村集体经济振兴的帕累托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机遇,国家将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中央、省、市要求,为探索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物业经济、租赁经济等“输血”模式对于增加集体经济十分有限,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仍然严重不足,同时,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也十分匮乏,符合发展需要的有机农业生产缺少技术、标准和品牌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决定探索实施“产业带动”模式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们对实现共同富裕更加憧憬,而实现这一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成为农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文章将乡村振兴战略放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讨论,阐释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探讨黑龙江省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挑战,将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具体任务、发展特点与共同富裕目标相对接,提出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还存在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展模式过于简单等问题。遵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使其功效得到更好地呈现,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对于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也变得更加迫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在农村。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民富裕起来,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硬骨头”,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各地农村的集体经济呈现出发展严重不平衡、总体实力普遍偏弱的特点。应从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方面入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结合点,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聚焦数字乡村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旨在厘清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具体而言,本文系统梳理国家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对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进行阐释。从财富创造效应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培育智慧农民等角度促进农村财富积累,起到了“做大蛋糕”的作用。从普惠共享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技术扩散效应、资源普惠效应和网络共享效应助力农村的普惠共享,起到了“分好蛋糕”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数字化财富创造能力和数字化治理能力较弱、农民数字素养亟待提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鸿沟依然突出、数字技术的产业融合效应较弱等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数字乡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等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要求,是增强农村经济活力、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次调研以西青区张家窝镇老君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在地理位置、发展历程以及所处节...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宁波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和振兴乡村文化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既有特色又有成效的发展路子。位于宁海县力洋镇的海头村,村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亩、总人口1616人,这些年来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党建引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为宁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形态,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坚持的一般原则和战略重点,以期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镇海区紧扣"强村富民"目标,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走好、走实、走稳、走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注重为村级集体经济"把脉开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增高、实力增强,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2016年,镇海区6个镇(街道)、59个村(社)农村集体总资产、村集体总收入和村均可用收入分别为26.9亿元、2.85亿元和317.66万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8.32%、28.03%和27.65%。村年收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进度和成效。为推进赣南革命老区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赣州市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五类人才,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等方面形成了有效模式,并积累了赣南革命老区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赣南样板。  相似文献   

13.
尹呐  张克俊  郭祥 《改革》2023,(7):145-155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以保障股东利益和农民权利为逻辑起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功能发挥,持续优化组织治理机制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现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治理问题依然突出。实践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其经验启示是:推动政经分离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集体经济发展中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民治理主体地位确立要考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应强化农民治理主体地位,完善农民参与治理的体制机制;分离基层组织职能,更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重构市场化的组织治理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优化基层政府职责,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4.
龚晨 《中国西部》2020,(1):110-118
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现实课题。通过运用系统分析法、制度分析法发现:贺州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着认知困惑、能力困扰、效力困境等突出问题。因此,应有针对性地积极探索机制创新,着力强化主体作用实现、发展要素集聚、发展环境优化、工作推进等机制,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让村级集体收益成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15.
李峰 《天津经济》1992,(收录汇总):8-9
白滩寺村是2022年天津市首批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10个村之一。从示范村创建至今,白滩寺村深入贯彻天津市关于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行动部署,把产业振兴作为示范村创建的重要抓手,聚焦“激活资源效能、盘活资产价值、用活扶持资金”,初步探索出一条“点线结合、统分结合、长短结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促进该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点、串成线、连成片,倾力打造“可耕、可学、可食、可游、可赏”的美丽新乡村,为全市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回应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呼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着简单化治理的困境、城乡统筹治理的困境和城乡资源流动不畅的困境。必须要通过构筑多元的乡村治理格局、构筑土地制度的创新与协同机制、构筑农村社会中的“人”“地”“钱”资源激活制度,以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动态发展、覆盖全面的系统性工程,立足“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目标,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为推进方向,梳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与乡村治理的发展逻辑,系统阐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探索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前提下,乡村治理现代化高效能发展的能力和体系建设框架,为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建立秩序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以市场化为导向、以风光带为主轴、以“三乡人”为主体,开启符合衢州实际的乡村运营探索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运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万工程”,要求“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开启符合衢州实际的乡村运营探索,推进未来乡村、和美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战略、实现衢州“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战略,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理应将国家审计的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效能,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一方面通过引入“共同富裕”这一视角,实现“乡村振兴项目绩效审计”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对接;另一方面从共同富裕视角出发,实现“发展性、共享性、持续性”与“5E”绩效审计的理论对接。为避免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判断的误差,综合采用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以及特征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测度,并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乡村振兴项目进行评价,以期为各级政府提供相应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参考以及评价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级集体经济繁荣发展是基础。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之一的宁波,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实现质的嬗变,股份合作社已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载体,股份合作改革全面激发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使宁波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纵观国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宁波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有四个亮点:一是股份合作全覆盖。宁波村级集体经济改革在不断摸索中前行,从人民公社到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