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个老渔翁在河边钓鱼,旁边一个小孩子一直待在那里看。老渔翁精通钓鱼之道,技术娴熟,一个上午就钓了满满一篓鱼。老渔翁看旁边的小孩子非常可爱,就打算把这篓鱼全都送给他。可是,小孩子摇了摇头。老渔翁很诧异:我送给你这么多的鱼,你为什么不要呢?小孩子说:我想要您手中的鱼  相似文献   

2.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 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长者赠予的一根渔竿和一篓鱼.其中一个人要了鱼,另一个人要了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开始各自的征程.得到鱼的人把鱼吃完后不久,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得到鱼竿的人忍饥挨饿地走向海边钓鱼,可当他刚刚看到不远处的那片蔚蓝时,就筋疲力尽、倒地身亡.  相似文献   

4.
渔与鱼     
《人力资源》2006,(6X):79-79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杆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经过谈判,一个人得到了一篓鱼,另一个则得到一根鱼杆。得到鱼的人用干柴搭起篝火就地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带汤就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杆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都使完了,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相似文献   

5.
渔与鱼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杆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经过谈判,一个人得到了一篓鱼,另一个则得到一根鱼杆。得到鱼的人用干柴搭起篝火就地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带汤就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  相似文献   

6.
简单道理     
《大众标准化》2011,(11):28-28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剑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何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恩赐     
<正>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 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  相似文献   

8.
学会失去     
8岁时,他和父亲去一家鱼塘钓鱼,可是那天运气特别不好,钓了一天,一条大鱼也没上钩,只钓上来一篓小鱼。临时走,父亲提着篓子到河边,准备放掉这些小鱼,男孩很难过,如果放掉这些小鱼,则意味着今天一无所获。父亲看出了男孩的心思,哪怕是再小的鱼,对男孩来说,都是有所得。  相似文献   

9.
老北京有一个“高亮赶水”的故事。说东海龙王反对刘伯温建北京城,因此,亲携龙后化妆进城,将全城的甜水和苦水分装于两个水篓中用一小车偷走,不留一滴。西直门守将高亮奉命追水,一枪捅穿苦水篓,苦水回流京城,而高亮却英勇牺牲,那甜水则化作一男子遁入玉泉海眼。  相似文献   

10.
钓鱼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 "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鱼,另一个人要了竿。得到鱼的人搭起篝火煮鱼,转瞬,鱼被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了。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的海洋时,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相似文献   

12.
1.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2.有3.在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  相似文献   

13.
渔夫的经验     
<正> 一群年轻人常常结伴在一泓深潭边钓鱼。令他们奇怪的是,有一个渔夫总是在深潭上边不远的河段里捕鱼,那是一个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翻卷着。年轻人都觉得这个渔夫很可笑,在浪大又那么湍急的河段里,怎么会捕到鱼呢?有一天,有个好事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他放下钓竿去问渔夫:"鱼能在这么湍急的地方停留吗?"渔夫说,当然不能了。年轻人又问:"那你怎么能捕到鱼呢?"渔夫笑笑,什么也不说,只是提起他的鱼篓往岸边一倒,顿时倒出一团银光。那一尾尾鱼不仅肥,而且大,一条条在地上翻跳着。年轻人一看就傻了,这么肥这么大的鱼是他们在深潭里从来没有钓到过的。他们在潭里钓上的,多是些很小的鲫鱼和小鲦鱼,而渔夫竟在河水这么湍急的地方钓到这么大的鱼,年轻人愣住了。渔夫笑笑说:"潭里风平浪静,所以那些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小鱼就自由自在地游荡在潭  相似文献   

14.
一名从事过水产生意化名杨明的商贩日前披露了水产品市场里的黑幕。 宁波市民买小黄鱼一般看色泽,体表黄则较新鲜。几天了还没卖掉的小黄鱼颜色褪掉,就很难再卖出去了。而涂上黄粉,就与新到的水产一样,足可以假乱真。 “还留点良心的,涂一种桔子粉,但用水一泡就会露馅。昧着良心的,就涂一种掺有油漆的黄纳粉(俗称),可以牢牢粘在鱼上面。”杨明说,现在精明的主妇专看鱼鳃,但这也难不倒一些商贩。用黄鳝血涂在鱼鳃、鱼鳞上,一下子就让鱼“新鲜”了。杨明说,因此,挑鱼不能光看颜色,关键要看鱼的眼珠,眼球凸出,没有异色,就表…  相似文献   

15.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19岁中进士,后来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不愧为一代雄才。同时也因会拍皇帝的马屁而闻名。一次他和明太祖朱元璋一块儿钓鱼,他不断地上鱼,朱元璋却一条没钓着,皇帝自然满心不高兴,他即刻献诗一首:“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钓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这马屁拍得多地道,几句媚言既回避了皇上的尴尬,又把朱元璋捧上了天,哄得老朱龙颜大悦。  相似文献   

16.
CE:问一个深刻的问题,你看得懂财务报表吗? 徐静蕾:看不了,这是我一个死角。我曾经一直认为我是一个会学习的人,基本上学个软件那些东西我很快都可以学会,我就老看不了财务报表那种格式的任何东西,看到就晕,对我来说只是一些阿拉伯数字而已。后来我就找了一个很好的财务总监。  相似文献   

17.
闲话钓鱼     
岱烨 《河北企业》2013,(10):1-1
国庆长假期间,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聚会,有人喜欢搓麻,有人喜欢探亲访友,我喜欢钓鱼。人,各有所爱。垂钓人群中,有好多的类型:有专家类,这类人钓技高深,参加过钓鱼竞赛;有职业型的,以计时钓为主,钓到鱼后到市场上摆地摊;有豪华型的,一根鱼竿几千元,一个鱼箱过万元,开着豪华轿车带着亲密者一起垂钓;我属于休闲型的,清风山色伴鱼叟,淡忘红尘看鱼钓,不求漂动鱼篓满,一身轻松度晚秋。垂钓。本来是一项体育活动,但是,钓鱼的哲理却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得到了广泛的外延,最典型的是钓鱼消费。逛商场到处可以看到商家用“钓鱼”的方法促销,采用“满200元送500元券”“满300元减100元”等方式广揽顾客。须知,会买的不如会卖的,钓鱼促销,消费者占不了便宜。  相似文献   

18.
滔河两个怪泉位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清泉村与姬埝村之间,有一眼老龙泉,泉口直径12米左右,水深4米左右。泉水清澈柔和,十分秀丽。在此泉水下生长的鱼,左眼必凸,有趣的是,有人用别处正常的鱼放在此泉水下养,十天后,左眼就凸了。另一个怪泉鸡鸣泉,位于该乡姬埝...  相似文献   

19.
一只狗从一群猫旁边走过。这群猫正忙着什么,根本没有理会它。于是狗就走了过去,想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20.
沸沸扬扬一个多月的上海钓鱼丑闻渐渐平息了。就像当年的孙志刚事件一样,上海的钓鱼,也应该成为这样一个推动秩序前行的事件。孙志刚的生命代价激变了一个陈旧的法律,让我们的社会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