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分析不同爆破条件下振动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特征,文章选择满足分析要求的基坑开挖爆破振动信号,对其进行小波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爆心距的增加,振动信号的总能量不断衰减,能量峰值逐渐降低,频带能量分布更加分散,并且其主振频带宽度有增大的趋势;随着最大段药量的增加,振动信号能量峰值对应的频率逐渐降低,能量分布向中低频带集...  相似文献   

2.
宁锋  邓年春 《科技和产业》2024,24(6):287-294
为准确模拟车辆过桥产生的振动,应考虑支座弹性作用的影响。结合分离法与汽车动力学原理,分别建立车辆、桥梁和支座的计算模型并通过位移协调关系和力的平衡关系进行车-桥-支座耦合。基于ANSYS中APDL语言,以30 m简支箱梁桥为算例研究桥面不平整度、支座刚度和阻尼对车-桥-支座耦合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桥面平整度越差,车辆行驶过程中对桥梁产生的冲击力越大,激发桥梁的动力响应越剧烈;适当增大支座刚度能有效降低桥梁动挠度,减弱振动响应;支座阻尼具有耗能作用,增大支座阻尼对削弱桥梁加速度响应有明显的效果;在设计桥梁支座时,应适当增大支座刚度和阻尼来削弱车-桥-支座耦合振动对桥梁的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3.
就轨道车辆而言,车体钢结构是影响整车力学性能的主要承载部件,为避免车体与转向架产生共振,设计时要考虑车体的自振频率和刚度。车体结构的低阶弹性模态参数反映车身的整体动态刚度性能,是控制振动特性的关键指标。因此,本文选取车体结构一阶垂弯模态频率作为约束条件,同时把扭转刚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进行车体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对简支边界条件下以正交铺设层板为面板的复合材料层板的横向振动进行了求解,在求解中包括了面板的耦合和面板与夹芯间的粘结刚度,计算结果表明,当粘结刚度超过某一时,可以认为面板与芯结完好,但当小于这个值时,结刚度对自振频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程度与面板铺层、芯性质、板的长宽比及振动模态有关,作为一个特例,对正交铺设层板中间一个间界面存在滑移时其振动频率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冷轧机垂直系统的实际结构参数,计算出了各部件的等效质量和等效刚度;建立了冷轧机垂直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垂直系统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计算出了各阶模态下能量分布率和模态柔度分布,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上、下辊系在轧制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核电堆水下电火花加工时所用到的加工水泵需要隔振的要求,运用了3种方法来建立加工水泵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影响因素模型,3种方法为:结构导纳法、阻抗法、广义四断参数法,对浮筏隔振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在基于浮筏重量因素、刚度因素、阻尼因素的基础上,找出各因素对浮筏振动功率的影响规律,并提供浮筏结构设计时的重要参考准则。  相似文献   

7.
作为摩托车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保险杠对降低车辆在低速碰撞事故中的损失和保护骑行人员的安全有着重要作用,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某摩托车保险杠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剧烈问题,采用测试分析和计算机辅助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保险杠振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其1阶模态频率为94 Hz,该阶模态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相耦合,发生共振。针对此问题,依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摩托车保险杠的优化方案为提高保险杠的连接刚度。利用振动测试试验对优化方案的科学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保险杠的共振特征被消除,振幅下降达60%~70%,优化方案经济合理、科学有效,显著提高了摩托车保险杠的振动舒适性。研究结果可为摩托车保险杠的振动控制与结构优化提供工程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雷鹏  黄国鹏  王兵  欧欣然 《科技和产业》2023,23(15):175-179
为了解决某客运三轮摩托车地板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振动舒适性问题,采用测试分析和计算机辅助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板发生剧烈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地板在100 Hz频段附近存在的密集局部鼓包模态与车架的弯曲模态频率102 Hz相耦合而发生共振。针对这个问题,采取增加地板厚度和对地板局部区域刚度进行加强的优化方案,改变地板的固有振动特性,利用振动测试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对优化方案的科学性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辆地板的剧烈振动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地板振幅下降达50%~60%。优化方案有效地控制了车辆地板的剧烈振动,且成本较低,易于实施。研究结果为车辆地板的振动控制与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案和工程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财政预决算偏离度问题关注的增加,研究由此引发的对政府事权、财权、管理效率的思考就具有重要意义。近12年来,新疆财政预决算偏离度呈现增大趋势,本文对其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手性化舍物,其螺旋扭曲力随温度变化先减小后增大。基于此性质制备了一种新型温敏性聚合物稳定液晶开关材料,其选择反射光谱随着温度改升高逐渐变宽。当温度从273.2K逐渐升高,这种复合材料的选择反射波带由860~1185nm变宽为860—2500nm;当温度从307.2K逐渐降低时,又由宽变窄为860~1185nm。  相似文献   

11.
海缆长期处于复杂的海底环境中,一旦发生故障停电则对海岛造成重大影响,非常有必要对其状态进行监测以避免事故的发生。针对涠洲岛跨海联网工程现状,在综述现有海缆故障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布里渊频移的快速测量方法并进行了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海缆温度、应变快速监测方法,详细介绍了监测系统结构和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有限元建模和实测光纤温度、应变的海缆运行、绝缘和机械状态评估和故障诊断方法并初步进行了验证。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对涠洲岛跨海光电复合缆监测系统的实现具有指导价值,对类似跨海光电复合缆监测系统的实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依托武汉市红黏土地区光谷一路-高新四路排水通道工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开展双侧壁导坑隧道施工的数值分析,重点关注不同施工阶段的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沉降曲线进行拟合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工推进,地表沉降最大值逐步增大,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也逐渐增大;地表沉降曲线在不同施工阶段都呈Peck沉降曲线分布形式;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可以对双侧壁导坑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进行拟合。该拟合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屈家奎 《科技和产业》2022,22(9):301-307
砂质泥岩由于强度低、易扰动等特点,导致其深基坑支护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开展相关施工力学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轨道10号线兰花湖明挖地下停车场深基坑工程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深厚砂质泥岩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变形曲线在开挖初期呈现出三角形分布,开挖至中后期表现为抛物线的特征;随着基坑开挖,周边地表沉降逐渐增加,沉降曲线大致满足正态分布曲线,沉降影响范围距基坑边缘约50m;锚索轴力在砂质泥岩深基坑施工前期变化较为明显,距离锚索位置15m后的开挖对锚索轴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周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公路建设中顺层边坡的工程病害频现。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和数值计算,基于滑面损伤本构模型,研究顺层边坡支护前后滑面应力、位移和边坡稳定性系数等特征量的变化规律,验证桩锚组合结构加固顺层边坡的适用性;通过施工全周期现场监测,获取边坡深部位移、抗滑桩桩身弯矩和锚索应力的时效特征。结果表明:开挖扰动下顺层边坡具渐进性失稳破坏特征;自坡脚沿滑面向后缘,位移呈指数型平滑递减,剪应力先增大后降低,滑面损伤变量自剪应力峰值位置开始同频衰减;采用桩锚组合结构加固顺层边坡后,滑面位移最大值降低88.62%,最大损伤变量降低84.75%,稳定系数提高25.20%;坡体深部位移、抗滑桩桩身弯矩、锚索应力等监测验证了桩锚组合结构加固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操鹏 《科技和产业》2023,23(23):237-242
为保证邻近既有线高速铁路在爆破施工过程中的运维安全,对其邻近隧道段进行爆破振动安全监测。以实测振动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ANSYS 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爆破开挖对既有隧道影响分析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分析,得到隧道爆破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内、路基、桥墩的爆破振动传播衰减规律。结合爆破振动经验公式对振动数据进行拟合回归分析,进而对50~300 m范围内邻近既有线隧道爆破施工最大允许安全药量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爆破工程提供可靠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电网互联海底电缆输电工程的现状,对各区域跨海联网工程发展趋势,以及典型工程的海底电缆保护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基于海底电缆工程采用输电电压方式,提出了直流输电用于海缆工程的优点与固有缺陷,以及VSC HVDC应用于海缆工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键  罗传熙  崔浩斌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20-225
为探究气态水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气态水的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疲劳寿命计算公式与室内试验,分析常规水气浓度场与实际非均匀水气浓度场对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气态水会影响路面力学指标,常规水气浓度场在计算疲劳寿命时大于路面实际的疲劳寿命,高估了路面结构的抗疲劳能力。室内试验表明,沥青混合料经过气态水的侵蚀后同样会缩短其疲劳寿命,导致路面缺乏安全性,路面在设计及疲劳寿命预估时,引入实际非均匀水气浓度场可提高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咬合桩围护结构在浅基础加固中的力学特性,以陇海线坝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选用Mohr-Coulomb本构方程,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桩侧土体冲刷掏空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构同一断面在不利工况下位移和内力的分布规律,并分析Ⅱ序桩的种类、冠梁布置、桩径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冲刷后控制位移发生在桩顶长边方向且方向向内;土体冲刷掏空后土压力达到峰值且桩底弯矩为零,同时桩顶产生一定弯矩且反弯点位于桩基中部偏下;左、右侧面与迎水面背水面在受力和变形上均对称;在Ⅱ序桩为有筋桩时,其刚度对结构位移起到较大作用,无筋桩较有筋桩水平位移提高了2.75倍;冠梁作为边界约束对结构位移产生数量级影响,未冠梁较设冠梁水平位移提高43倍;咬合桩桩径与结构水平位移成反比,桩径对结构位移起到较大作用,桩径由0.8 m增加到1 m,桩径顶位移由0.18 mm增加到0.41 mm。  相似文献   

19.
李洪刚 《科技和产业》2023,23(3):209-216
层状岩体的损伤破坏规律是岩土工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含层理倾角岩体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成果开展试验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层理构造对岩体破坏模式影响显著;利用声发射信号响应特征描述层状岩体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损伤破坏规律具有良好效果;基于改进Duncan模型建立的新损伤模型适用于层状岩体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分析,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模型做了进一步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层状岩体损伤规律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