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信号特点,介绍了GPS接收机利用L1频段C/A码进行伪码测 距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位同步环设计 方法,并与传统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影响伪距测量值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给出了 误差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对测距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种快速、有效的GPS信号捕获方法是通过在整段数据上并行搜索伪码相位,对一段输入数字中频(IF)序列和一段本地复现伪码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运算来实现。分析了用FFT实现循环相关及其在GPS C/A码捕获中的应用,采用整区间相关、扩展复现码折叠、叠加相加和叠加丢弃法实现P(Y)码快速直接捕获,用补零、线性内插、Sinc内插、平均相关和双倍长度补零法解决计算点数问题,用扩展计算点数方法解决由导航数据引起的相位反转、超长序列与短序列进行线形相关运算及用循环相关实现线形相关等应用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目前L1频段的拥挤性和GPS L1C调制方式MBOC(6,1,1/11)的复杂性,系统内和系统间干扰不可避免,并且这些干扰对码跟踪性能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等价为白噪声进行分析.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可用于非白色干扰环境下码跟踪精度分析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比分析了GPS L1C、GPS L1C/A码在无干扰和干扰情况下的跟踪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1C码跟踪精度可比L1C/A提高50%~150%;最坏情况下,同频带导航信号的干扰可导致L1C跟踪误差增加30%.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可为接收机设计和兼容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信信号的识别与解调是通信侦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通常情况下,通信信号的很多参数并不知道。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通信信号码延迟自相关特性的码速率测量技术,并给出了码速率测量理论分析及基于硬件的实现技术,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具有较高的测量性能。  相似文献   

5.
由于目前L1频段的拥挤性和GPSL1C调制方式MBOC(6,1,1/11)的复杂性,系统内和系统间干扰不可避免,并且这些干扰对码跟踪性能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等价为白噪声进行分析。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可用于非白色干扰环境下码跟踪精度分析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比分析了GPSL1C、GPSL1C/A码在无干扰和干扰情况下的跟踪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1C码跟踪精度可比L1C/A提高50%~150%;最坏情况下,同频带导航信号的干扰可导致L1C跟踪误差增加30%。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可为接收机设计和兼容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GPS同步时钟以其高精度的优点在电力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IRIG-B码格式和MotorolaM12格式就是常用的两种GPS格式。本文介绍了在依据常用的M12型GPS接收机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SP450型单片机设计的从B码格式到MI2型格式的转换器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实验的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换器能很好的提取IRIG--B码信号中时间信息并转换为M12的格式进行输出。  相似文献   

7.
针对短码、周期长码直扩信号在不同的时延下伪码序列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盲解扩算法。在已知信息码元速率和伪码周期条件的前提下,算法首先把接收到的直扩信号按照一定长度进行分段构成相关矩阵并对此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出信号子空间,然后根据信号子空间和伪码序列的模糊关系,利用求解的模糊酉矩阵和特定约束条件(如m序列)去其模糊性,最终估计出伪码序列。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解决了在不同的时延下估计伪码序列带来的问题,而且具有稳定性高、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有良好的估计性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可变扩频长度(VSL)的多速率DS/CDMA信号伪码周期的盲估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将一般单速率直扩信号二次功率谱伪码周期估计的方法扩展到多速率DS/CDMA模型。该方法首先将接收的多速率DS/CDMA信号进行采样,并对其求一次功率谱,再将一次谱作为输入信号作傅里叶变换并取模、平方,从而得到信号的二次功率谱。通过推导证明,多速率DS/CDMA信号的二次功率谱在扩频码周期的整数倍处出现尖锐的谱线,且不同速率用户的二次谱线幅度是不同的,利用这些幅度差异区分不同速率并通过估计谱线之间的距离即可获得不同速率信号的伪码周期。仿真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下适用,在-15 dB能够利用较少数据同时估计多组速率的伪码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前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对航天测控设备进行高度集成化设计,系统各功能模块均被集成于基带设备工控机中,针对集成化后的基带设备,提出统一的基于总线并采用软件解调的B码解调设计方案.此设计方案采用单片机软件解调的方法,解决了采用硬件电路解调带来的设备量大的问题,节省了硬件资源,可以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一般的GPS信号捕获算法,提出了一种更为简单快速的GPS信号捕获方法。此方法在1023个码片时间约1ms,可以完成一颗卫星在一个多普勒频移下的全码捕获检测。 FPGA仿真表明,与传统的捕获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减少了资源消耗与时间消耗,同时保证了 能在一个C/A码周期内获取一个多普勒频移下的C/A码相位,捕获更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1.
根据遥测中频PCM/FM信号的解调原理,介绍了FM解调及 自动频率控制(AFC)设计的理论架构和实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公式推导和Matlab仿真 等手段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完成VHDL程序设计,最后进行了仿真测试和实验验 证。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实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卫星信号的捕获是GPS接收机信号处理的首要任务。针对在微弱信号的情况下传统捕获方法不能很好地捕获到卫星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二倍分组块补零(MDBZP)方法为高灵敏度GPS接收机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将连续相干积分分解成普通循环相关和随后的傅里叶变换来产生不同的多普勒频移搜索,并针对连续积分跨越多个导航电文数据位的情况给出解决方案,同时考虑了多普勒效应对码长造成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低至15dB-Hz的微弱信号C/A码信号仍有较好的捕获能力。最后给出了不同载噪比情况下所对应的检测信噪比。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卫星导航中BOC调制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着重研究了接收机的码跟踪技术。首先阐述了BOC信号体制出现的国际背景及信号特点,并介绍了BOC(10,5)信号形式和频谱特性,然后简要介绍了信号调制的方法,最后重点讨论信号解调方法。针对BOC信号多峰结构的自相关特性,分别研究并比较了两种解调方案,最后综合两者特点提出了组合式解调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GPS/INS超紧致耦合;GPS军码接收机;压制干扰;信号参数优化;失锁干扰功率;有效干扰范围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线性调频-伪码调相复合信号的伪码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多项式相位变 换和频谱搬移的伪码盲估计新算法。首先采用平方法消去伪码的相位突变,然后利用离散多 项式相位变换估计调频斜率,利用估计的高精度调频斜率重构二阶指数项,对原复合信号进 行解线调,再对解线调后的信号取实部从而可得正弦载波与伪码调相的复合信号,采用频谱 搬移的方法可恢复出原伪码序列。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信噪比大于等于3 dB时可正 确估计出伪码,且性能随子脉冲个数的增加而改善,与FM-AM时频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 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解决扩频测控通信系统宽带化带来的高速采样压力和高数据率问题,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直扩信号随机解调压缩采样方法。通过对模拟信号压缩采样原理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和推导随机解调采样原理及其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直扩信号采集系统构架,并对压缩比取值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随机解调压缩采样系统硬件实现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所提出的直扩信号压缩采样方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压缩采样系统可以实现直扩信号的压缩采样处理,并能够高精度重构原信号,但重构信号的解调门限会随压缩比增大而相应提高,这是采样率降低所需付出的代价。压缩采样为宽带直扩测控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模数转换和同步解调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利用前沿波形,通过预测超前获取雷达信号完整波形进而实施灵巧噪声干扰,提高 干扰能量利用效率的目的,对采用由n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本原M序列的二相编码雷达 的编码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监测全零子序列,进而利用获得的最多前2n+2个 码元,解n元线性方程组,预测获得完整M序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PCM/DPSK数字信号解调方法。通过数字测频算法,获取PCM/DPSK信号频率突变点,根据DPSK调制原理,实现PCM/DPSK信号的解调。文中详细介绍了此种解调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现过程,分析了解调过程中多普勒频率对解调结果的影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比相干解调性能优越,抗干扰能力强,便于软件编程及DSP器件实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鉴于扩频测控系统宽带化带来的高速采样压力和高数据率问题,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的直扩测控信号处理方法。通过深入分析直扩测控信号稀疏性,构造了延时-多普勒基字典,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直扩测控信号处理框架,并针对直扩测控信号特点给出了改进正交匹配追踪重构算法,最后针对该信号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和性能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不仅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表明可以在不影响解调性能条件下大幅度降低采样率或数据率,并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这将为直扩测控通信系统提供一种高效的模数转换和同步解调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国际广告杂志》2013,32(2):283-304
A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henomenon, called the creative code, which is a collection of implicit theories about an advertising agency’s creative product that are held by people within a creative department. A foundation was built upon organisation-culture theory. Evidence in literature supported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the construct. 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creative personnel at a midwestern US advertising agency found evidence for a creative code and its components, sources, conditionality and consequences. The study implies that a creative cod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independent or dependent variable in research about advertising creativity. Client and agency managers and creative employees also may benefit from being more cognisant of the creative code that exists within agency organis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