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艳 《西部旅游》2022,(18):33-36
乡村旅游地居民是旅游感知的核心,旅游感知是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当前与社区归属感对乡村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比较匮乏。文章依托文献调研,引进旅游获利中介效应,搭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旅游感知”结构方程,以浙江安吉为例,根据现场调查问卷数据,探析社区归属感对旅游感知的影响机理及方式。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对旅游获利和旅游感知都有明显正面影响,旅游获利是社区归属感影响旅游感知的中介效应;社区归属感对旅游感知不仅有直接效应还有间接效应,其直接效应(0.48)远远超过根据中介效应旅游获利对旅游感知的间接效应(0.55×0.27)。  相似文献   

2.
杜宗斌  苏勤 《旅游学刊》2011,26(11):65-70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浙江安吉为例,采用Amos7.0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社区参与对旅游感知、社区归属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在0.173~0.606之间,t值介于2.042~9.954,显著性概率P小于0.001或0.05,模型所建立的因果关系与研究假设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同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有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群  曹嫣娜 《当代旅游》2013,(10):83-85,92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是提升乡村旅游层次的必要条件。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当地文化受到侵蚀。课题组深入浙江安吉“四地”,在数据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了解“四地”发展乡村旅游以来乡村文化在物质、行为与制度、精神层面的变迁状况及趋势。针对“四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加大对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力度;大力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提升村民幸福感,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利用最先进的网络应用技术,做好旅游推广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4.
社区韧性是乡村社会应对不确定风险冲击和挑战的一种变化、适应和改变的能力。在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旅游社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保持社区韧性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值得探讨。文章以成都蒲江明月村为例,通过对明月村以社区营造为主的乡村建设实践进行分析,探讨社区营造与社区韧性培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前的社区营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月村的社会空间韧性,促进了居民适应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但在面对更远的将来,社区营造还需要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社区韧性提升。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地居民的日常抵抗——以徽村拆建房风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发 《旅游学刊》2012,27(2):32-36
文章以场域行动者为理论视角,透过徽村一系列拆建房风波的深入分析,展现了徽村村民在徽村旅游场域中日常抵抗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过程。研究表明,由于旅游分红的不公、村落保护制度的失效、新村建设的难产等因素的影响,徽村村民采取了拆旧建新这一将文化资本转换成经济资本的行动策略。此举可能导致徽村社区的迅速衰退。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能够发挥多重功能:延长乡村旅游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为其塑造良好的旅游地形象.同时,促使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得到提升和改善.因此,良好的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雕窝村为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将社区参与复杂的内涵进行逐层分析,发挥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优点,对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情况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从社区参与的角度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精英在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文章探讨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对社区公民行为的影响,并分析责任知觉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以及组织支持在整个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精英的公共服务动机对社区公民行为有正向影响。(2)乡村旅游精英的责任知觉在其公共服务动机与社区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正向影响责任知觉,而责任知觉又正向影响社区公民行为。(3)组织支持调节公共服务动机与责任知觉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责任知觉调节了公共服务动机与社区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当组织支持较高时,乡村旅游精英的公共服务动机对社区公民行为的影响减弱,同时,对责任知觉的正向作用更强。文章丰富了公共服务动机的解释,为管理乡村旅游精英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李婧 《西部旅游》2023,(6):33-35
<正>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状态,乡村旅游也从原来的举步维艰发展为如今的广泛参与。文章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为例,从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切入,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发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寻找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旨在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人们追求身心放松的需求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这些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相符合。文章以拉萨市林周县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进行实证分析,探求林周县乡村的振兴路径。同时,也可对西藏其他相似区域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