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高校、政府和学者的关注。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既是一种互动关系,也是一种互惠关系,是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培养人才、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使其在成就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不仅如此,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使得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互动频繁,成为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围绕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问题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人力资本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源泉,与经济发展成高度的正相关。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探讨了高等教育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试图通过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各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卫民 《科学决策》2008,(11):75-76
中国警察高等教育创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紧迫性。本文认为,警察高等教育应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思想观念、教育训练体制等三个维度创新,理顺管理工作体制,建立高效务实的现代警察高等教育机制,全面推进警察高等教育发展,为我国警察队伍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建立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关系,对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铁岭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举办本科教育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建立铁岭市本科学院,对促进铁岭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化趋势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供需双方的沟通协作,提高产品素质等各个方面实施改革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文章将协调度的内涵界定为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入手,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1995—2008年时间段上甘肃省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整体上提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整体上在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陈健 《山东经济》1998,(3):78-80
加快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根本保证。作为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多更好地培养和输送经济建设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就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指标的确定做了分析.采用等级排名差异法、相关系数法等方法对西双版纳的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西双版纳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协调不充分,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边疆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和贡献几乎可以忽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从观念上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从财政上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做好顶层设计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等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朝晖 《科技和产业》2011,11(11):129-134
利用福建省1978-2009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该省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规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都具有正向作用,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长、短期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0.952 199和0.542 955。滞后2期的经济增长是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格兰杰原因;滞后4期的高等教育的规模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生产、传播最新知识,培养有利创造能力人才的基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因此,高等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香港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杰 《特区经济》2007,221(6):40-42
人力资源开发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和一个地区、国家的兴衰。香港依靠政府各部门的有效开发和科学引导、多途径的人才培训,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使香港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这也是香港经济近年来保持繁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的支持,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江苏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教育水平的落后制约了其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借鉴江苏"教育强省"的成功经验,西部教育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为教育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为教育的发展建构体制框架;建立多元的投资机制,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促进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   

14.
毛才盛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139-141
高职教育具有更鲜明的地方性特点,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也更为密切.它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且也在教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等诸多方面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对高职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宁波产业结构特点,剖析了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办学规模等方面都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宁波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罗芳  申玉泓 《科技和产业》2022,22(1):177-182
制度创新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4个维度量化制度创新,运用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计量,考察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考虑到空间相关性,在通过莫兰检验后,引入空间杜宾模型进行计量,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财政政策与教育水平尚不能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与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然而教育以及对外政策对于邻近地区的经济却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将样本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计量,得到的结果则显示制度创新各要素对于三大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关系的理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增强 《改革与战略》2008,24(4):107-109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建设关系密切。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别构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比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工业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双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知识型失业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元凯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74-76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逐年下降,“知识型劳动力过剩”和“知识型失业”现象初步显露,之所以产生知识型失业,是因为教育资源的配置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我国产业结构水平低下等因素造成。当前,应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重视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发展,使教育资源的结构与空间分布趋于合理化,同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有效抑制并防止知识型失业。  相似文献   

19.
陈瑛  于军 《理论观察》2001,(2):55-56
远程教育具有投资少、覆盖面广、效率高的优点,是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是西部大开发中人才大开发的首选模式。运用远程教育为西部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层次的人才,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利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20.
张伟利 《改革与开放》2011,(20):114-115
本文主要探讨地方高校英语教育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在我国高素质建设过程中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高校英语教育在我们河南省尤其对于我们商丘地区来讲处于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利用好我们地方高校的英语教育资源来为我们商丘的英语教育服务。推动我们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