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重要保障,湖北省农广校以培育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工作突破口,以培育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全面反映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状况,充分展示高素质农民生产经营特点,深入剖析高素质农民发展环境、需求和趋势,自2018年起,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全国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发展问卷调查,陕西省积极落实了相关任务。工作中,省农广校有以下几点做法:一、领悟精神抓部署高素质农民发展问卷调查,是编写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促进农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检验和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成效、研判乡村人才打造途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加大,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掌握一定农业技术、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带动效应的农民技术人才数量日渐增多,但是这些“田秀才”“土专家”的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评定,影响了高素质农民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了破解农民职称评定难题,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后半篇”文章,真正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2015年宜昌市作为全省唯一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市,在宜昌市农广校组建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的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交流     
<正>编者按: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民自身全面发展也迫切需要系统学习的机会。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途径,是农广校的立校之根、发展之本。多年来的办学实践证明,中职教育是农广校农民教育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发挥农广校体  相似文献   

5.
《农民科技培训》2023,(3):49-50
<正>30年来,他爱牧区、爱农牧民,不断学习,利用现代农牧业新理论新技术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农民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就是内蒙古巴林左旗农广校校长—高琳。抓住“人”这个核心。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在高琳的带领下,巴林左旗农广校以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目标,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业工程项目实施,扎实抓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一是分类遴选。深入开展摸底调查,重点遴选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经营者、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正>从2015年开始,上海市农广校围绕农民教育模式创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和扶持政策配套三方面,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完善制定颁布《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依托农广体系办学优势,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9年,启动了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多年来,在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为鼓励支持高素质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涉农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确保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加强与泰州市农广校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农民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分别与地方农广校合作举办"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县农广校立足把农民向职业化转变,引领农业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迈进,为全县培育了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为濮阳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回顾总结濮阳县农广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一、做好宣传发动,精准遴选学员遴选学员在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有培训需求、愿意参加培训的学员招进来,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张保军自2002年7月任甘肃省农广校校长以来,带领省内各级农广校紧紧围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不断加深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他认真研究,不断拓展农广校职能,提升和加快了农广校的发展;他积极协调,争取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他带领全省各级农广校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和服务农业农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湖北省茶叶全产业链式阳光工程培训试点方案》,湖北省宜都市农广校围绕宜都市茶叶产业,从产前、产中、产后通过产业链式培训,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方向,造就了一批知政策、守法律、有诚信、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进得来、留得住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产业发展,为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一、明确目标规划得力宜都市政府历来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在农业部门领导下,宜都市农广校在茶叶全产业链式培训试点中,  相似文献   

11.
<正>为有效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并鼓励高素质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近年来,民勤以县农广校为依托,整合涉农培训资源,精心打造为农服务平台,多措并举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探索出了一条适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理论培训+技术指导+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民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为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苏省农广校在部科教司和中央农广校领导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农业农村和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农民职业教育新路径,着力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和学历层次双提升,加快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江苏农牧学院")作为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与东台、昆山等地农广校合作,围绕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创新实践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协同培育高素质农民模式,探索出一条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新路径,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生产经营能力优、科学文化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大理州农广校以开展智力扶贫为手段,以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支撑,有效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智力需求不适应、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协调等问题,构建高素质农民助力精准脱贫新模式,着力让高素质农民成为产业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强化政策引领,围绕产业抓培育。大理州农广校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5.
<正>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平凉市农广校把高素质农民后续跟踪服务抓在手上,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的培育原则,时刻关注、扶持、服务高素质农民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叠加效应和社会影响。一一、实地问诊把脉,助推产业升级高素质农民中有很多学员都是拥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或者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或是家庭农场主。平凉市农广校在对学员开展7-15天的系统化培训后,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主体,辽宁省农广校在组织全省体系实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有效开展。开展体系培训打铁还需自身硬。辽宁省农广校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培训队伍,对校长业务能力、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师资水平开展培训。经过培训的农广校教师逐渐成为培育职业农民的行家里手,授课教师成为职业农民的指导专家。2013年,辽宁省8个试点县农广校承担了全省培育任务,占全省项目实施机构的100%。2014年全  相似文献   

17.
农民教育花开有声 浙江省农广校新昌分校自1992年成立以来,以服务三农为已任,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技知识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等工作,致力于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将农广校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这一直是新昌农广校面临的一项考...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省农广校体系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秉持“乡村振兴、人才兴盛、产业兴旺”的农民培训宗旨,紧密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产业扶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开展链条式培育、一条龙培养,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育“4S”店,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领头雁,锻造一批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新型耕耘者。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夏邑县农广校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每年承担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任务达1000人左右。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推动职业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的要求,夏邑县农广校坚持以提高培育质量效能为目标,以上级培育方案和培育规范为统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连年参加的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绩效考评中均获得优秀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农广校是面向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的学校。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建立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农村实用技能型人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广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学校,农广教育是不离土、不离乡的职业教育。随着国家对农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