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纸质媒体因为新闻报道导致的侵权纠纷大多集中于名誉权、 肖像权、 隐私权等具体的人格权纠纷.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法的立法进程加快,大众在保护个体知识产权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网络的兴起也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与挑战.而网络转载纸质媒体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侵权案件.本文将尝试对于现有网络转载案例的审理现状与案情特征进行侵权责任等的法律分析,审视网络转载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其保护的隐私范围更加广泛。网络隐私侵权主体不仅包括与传统隐私侵权主体相似的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用户,还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这一新的侵权主体。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较之传统隐私侵权责任的构成有其新的特点:侵权行为更加隐蔽,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网络隐私具有经济价值导致在损害事实中出现了财产损害这一新形式。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的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颖 《当代经济》2018,(7):66-67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这种新的交易方式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商标权侵权现象频发,这让传统的商标保护制度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株式会社DHC等诉纽海商务公司等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上诉案为切入点,对电商平台上网络店铺的性质进行分析,进而展开对电商平台方在商标侵权中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的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5日,贾平凹、刘心武、阎连科、张炜、麦家、韩寒、郭敬明、慕容雪村、路金波等近50名作家联名向百度发起维权,联合发表了《“3·15”中国作家讨百度书》,称百度文库未取得任何人的授权即收录上述作家的几乎全部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阅读,要求百度停止侵权.而百度却认为自己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共享平台,文档是用户自己上传的,百度的行为并不构成侵权.并且社会各界对此众说纷纭,一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这场百度文库纠纷案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必然现象,是数字化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冲突,百度文库纠纷案实际就是数字网络技术条件、数字化作品使用问题,由于现行法律制度的规定存在着不足之处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导致此问题的产生,要解决此问题,必须明确网络服务商的概念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哪些服务行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如何在网络版权及网络产业中寻求平衡,这也是法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蔡静 《经济师》2005,(1):68-68,70
文章从网络侵权概念的界定分析入手,探讨了互联网上侵权案件对传统管辖权的冲击,介绍了互联网上侵权案件管辖权的新理论及司法实践,指出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系统的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立法,但我们应在重新审视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联系,在遵循原有管辖根据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造与发展,与时俱进,使其更加适应于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6.
详细分析了网络侵权对传统的国际私法管辖权原则的挑战,并尝试着结合有关的司法实践对网络侵权案件中管辖权的确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肖晓 《经贸实践》2016,(15):106-10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地和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依托网络产生了微博,博客,空间,论坛等多种新媒体,其中,微博因其传播的广度与速度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信息交流途径,微博营销也从微博这一媒介中应运而生.本文从微博营销的特点出发,总结企业进行微博营销的具体方法,为企业进行微博营销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便是其中之一,它在适用民诉法有关侵权案件管辖的规定同时,又具有自身许多独特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侵权行为地的确定、新的管辖权基础及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借鉴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对如何确定我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中婚内侵权现象的日趋增多,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此方面的婚姻立法还不完善,相应制度的建立也面临立法限度、传统思想制约、举证责任以及夫妻财产制度的明确等难点需要解决。因此,通过对婚内侵权的研究,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对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难点进行探究,并尝试对损害赔偿制的建立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解决婚内侵权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熊敏瑞 《时代经贸》2008,6(12):38-39
基于网络侵权的特性,使得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产生了与一般侵权不同的特点,笔者通过对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予以比较分析,得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在停止侵害、损害赔偿领域均发展并丰富了当代侵权行为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了一些“副产品”,主要包括网络侵权、网络犯罪.其中很多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的案件主要围绕在虚拟网络物品上,首先分析网络虚拟物品的是物权,或是债权的定性问题,并结合案例分析利用虚拟网络物品进行犯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熊敏瑞 《时代经贸》2008,6(8):38-39
基于网络侵权的特性,使得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产生了与一般侵权不同的特点,笔者通过对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予以比较分析,得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在停止侵害、损害赔偿领域均发展并丰富了当代侵权行为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竞价排名服务侵犯商标权纠纷不断增多.大众搬场诉百度商标侵权案成为了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第一案",案件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包括是否该将"售前混淆"行为纳入商标侵权行为,是否该引入"间接侵权"理论,搜索引擎商该达到何种的注意水平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着争论,也同时推动着中国商标法立法和司法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食品侵权的潜在损害是食品侵权中的新难题之一,也是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潜在损害实行医疗检查费赔偿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美国有毒物质侵权医疗检查费的适用,给我们提供了借鉴。该医疗检查费主要针对目前损害没有表现出来的受害人,由于侵权人的过失暴露于有毒物质下,对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害主张医疗费用的赔偿。医疗检查费赔偿制度的适用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符合侵权法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更加全面地保护了受害人的民事权利,维护了民法的公平正义。我国在具体实施中,要明确其适用的具体条件,设立公益机构以帮助受害人进行举证,并且通过基金方式实现对受害人的赔偿。  相似文献   

15.
高静 《时代经贸》2010,(6):164-166
近年来,竞价排名服务侵犯商标权纠纷不断增多。大众搬场诉百度商标侵权案成为了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第一案”,案件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包括是否该将“售前混淆”行为纳入商标侵权行为,是否该引入“间接侵权”理论,搜索引擎商该达到何种的注意水平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着争论,也同时推动着中国商标法立法和司法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某一违法行为,具有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从而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从而在法律上导致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共同产生。从另一方面讲,侵权责任为不法侵害他人权利之行为,违约责任为债务人不履行契约上义务而生之责任。若债务人之违约行为同时构成侵权行为之要件时,即发生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竞合。在任何契约关系中均可发生。责任竞合是以不法行为人(债务人)角度观察而产生的概念;而请求权竞合是以受害人(责任人)角度观察而产生的概念。两者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共同的内容,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可以说,责任竞合与请求权竞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网建设的规模日益增长,电网企业在建设运营中越来越多地涉及环保问题。由于《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侵权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一切由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都必须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本文通过对电网企业环境污染侵权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希望企业可以积极做好应对措施,以满足电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法》已于2009年12月26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该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这个规定把精神损害赔偿严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权益上,侵害人身权益就包括侵害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但不包含财产权。这一规定使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浅论网络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娜 《经济论坛》2008,(8):136-138
一、网络侵权产生的原因 "互联网"、"博客"、"电子邮件"、"闪客"……这一系列的词汇在计算机通信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专利法》规定了4种专利损害赔偿方式,司法解释对此也进行了细化。但总体而言,对专利损害赔偿的规定较为原则,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赔偿数额低、诉讼时间长、举证困难等,难以遏制故意侵权和多次侵权,有必要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最新的《专利法修订草案》第六十八条规定故意侵犯他人专利权处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赔偿数额。但是,对于什么情况下是“故意”、一倍以上三倍以下赔偿数额如何确定等还没有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阐述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概念及计算方法,比较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分析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