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区域货币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元的成功运行以及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极大关注。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对东亚经济体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建议。从研究结果看,东亚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共同利益原则将使东亚货币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2.
东亚货币一体化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是目前国际经济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东亚各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变革、区内经济合作与政策协调的强化以及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动,国内外理论界围绕着东亚货币一体化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本文从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及可行性和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模式两个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3.
徐笑丁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5):66-74
本文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建立在最优货币区理论和OCA指数计量模型的基础上,目的在于判断东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中日韩三国是否可能展开双边或者多边的货币合作。经测算发现,在排除了原模型中部分不适用的决定因素后,中日韩三国货币的共同组合似乎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的启示与东亚货币区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欧洲货币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欧元的成功,对世界区域货币合作具有重要启示:建立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货币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东亚货币区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实现东亚货币区可以考虑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即先建立一些次区域货币区,然后逐步向外围国家和地区扩展,最终过渡到整个东亚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不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建立最优货币区对东亚的货币合作最具吸引力,但现阶段东亚既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经济条件,又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政治条件。当我们深入分析东亚各国和地区面临的汇率制度选择时,会发现它们的最佳汇率制度是不同的,因此不存在建立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动力基础,所以建立东亚最优货币区不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所表现出来的极强的“传染性”,以及在危机救援过程中,IMF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促使东亚各国将货币合作提上日程。欧盟不断发展壮大,拉美的“官方美元化”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东亚各国渐渐意识到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就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因此,进行东亚货币合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阐述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东亚货币合作进行现实分析。 相似文献
7.
区域货币体系多元化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货币合作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出现的新事物。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区域货币合作出现了新的格局,文章通过回顾区域货币合作理论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区域货币合作实践的经验,并对区域货币合作新的格局和发展趋势作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本文通过纵向地考察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政策转变的历史,分析了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战略诉求以及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得出结论: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美国的因素仍将长期存在,东亚货币合作不可能摆脱美国的影响而建立起一个封闭的东亚货币共同体。东亚国家之间的货币合作应该在不触及美国关键利益的前提下谨慎行事,东亚货币合作只有保持一种相对开放的合作状态才利于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真正的区域性贷币合作必须是多边的合作。东亚开展多边货币合作的条件如下:创设东亚自己的复合货币“亚洲货币单位”;建立东亚汇率稳定的制度保障;区内各经济体之间进行经济政策协调;最重要的是各经济体领导人排除各种干扰和跨越制度差异,达成合作共识。 相似文献
14.
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日韩俄四国为例从区域经济开放程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程度、外部危机共御程度三方面对东北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区域开放程度反映了四国参与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所能带来的客观优势,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程度反映了四国参与区域货币金融合作需要面对的政策成本,外部危机共御程度反映了四国参与货币金融合作的契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区域贸易集团的兴起,关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开始出现并广泛深入展开。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区域经济集团能够显著增强平抑经济波动、防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本文从自由贸易区和货币同盟两个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本文研究认为:当前建立自由贸易区会促进东亚各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发展,而货币同盟则有利有弊,虽然可以减少国家的汇率波动,但是会导致通货膨胀税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降低目前的高通货膨胀率的努力会带来高昂的短期成本,甚至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因此,需要对货币同盟的建立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Regaining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has been a major monetary policy goal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1997/98 currency crisis. While most countries have abstained from re-establishing a formal US Dollar peg, they have typically managed the US Dollar exchange rate de facto. We show that most of these countries were able to regain their monetary credibility with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period. The Argentine crisis in 2001 caused a minor setback in this process for some countries. We measure the credibility of monetary policy by separating the fundamental and excess volatility of the exchange rate on the basis of a chartist-fundamentalist model. The degree of excess volatility is interpreted as the ability of the central bank to manage the exchange rate via the coordination channel.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大量赢余,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银行进行了冲销干预,在外汇市场大量吸收外币的同时,在国内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冲销外汇占款迅猛增长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飞速增加。本文对我国冲销外汇占款的效果好坏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央行采取的不同冲销手段的效应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亚洲货币单位(AMU)和亚洲货币单位偏离指标(AMUDI)的编制目的、计算方法、以及两者的扩展和缺陷,研究发现,AMU、AMUDI和东亚大部分国家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这些东亚国家通过监控AMU和AMUDI,可以有效地稳定NEER,进一步模拟“东盟+3”国家货币共同盯住AMU,发现共同盯住AMU都能更有效地稳定各国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在当前东亚各国缺乏汇率协调的政治意愿的情况下,可以先基于AMU和AMUDI监控指标建立“10+3”框架内的多边汇率政策对话机制,在汇率协调的政治意愿逐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然后进一步探讨东亚汇率协调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海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0):22-25
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用体现出显著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不但受到经济体制、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与一国的经济传统是分不开的。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