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加快福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与升级,迫切需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使之与“引进来”逐步协调,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轮子并转。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10 1(含中国一东盟博览会)、9 2的多重机遇,为广西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难得的良机。广西政府和企业应利用良机,促进政府和企业改进工作,更好地让企业“走出去”,特别要利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平台,先从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展开。通过改进,相信有利于广西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中国在3至5年过渡期后,将全面开放零售市场,中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局势将进一步加剧,“以攻为守”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从分析我国零售业开放现状及“走出去”的背景环境入手,探讨中国零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提出了我国零售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营销构想和方针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拓 《中国经贸》2011,(24):17-17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中央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形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央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制问题确实能影响到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效率.但并不是说国有企业就不能走出去.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主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企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跃跃欲试。 进入今年,前些年时常在“走不走出去”和“怎么走出去”两个问题上纠结徘徊的中国企业,似乎陡然间增加了信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企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跃跃欲试。 进入今年,前些年时常在“走不走出去”和“怎么走出去”两个问题上纠结徘徊的中国企业,似乎陡然间增加了信心。  相似文献   

8.
赵志凌 《浙江经济》2005,(17):42-43
“走出去”。还是“引进来”?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走出去”的呼声正日渐响亮,从把产品卖到国外到在国外办厂设机构,从行销层面的简单“国际化”,到资本层面的“跨国并购”,走出去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战略。但是,外面的世界真的那么精彩吗?走出去能站得稳脚跟吗?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阐明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条件。提出“走出去”必须做好三项工作:组建和培育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政府要加强对“走出去”的推动、支持、服务和协调管理;加紧培育一大批适应“走出去”战略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杨涛 《中国经贸》2011,(11):44-45
支持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也是“十二五”期间的改革重点。其中,强调以更加完善的金融政策来支持“走出去”,近年来受到政府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践中,金融政策在支持“走出去”方面却一直进展缓慢,已经不适应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化的需要。进入2011年,中国政府已经逐渐确立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动金融改革的方向,其中通过建立完备的金融政策体系来支持企业“走出去”,也将逐渐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是实现我国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文章认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的制度创新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君 《中国经贸》2011,(9):58-58
近年来,由于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同时,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就成了“走出去”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出台系列的管理规定也就成了中国政府为支持企业“走出去”所做的一项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浙江省民营企业反应积极。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浙江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总体情况和特点,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近年来,面对国际化的新形势,党和国家又不失时机地提出“走出去”战略。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走出去”战略实施方面亦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共累计批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825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逐步积累了“走出去”的经验。但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还相对较小,很多企业还缺乏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经验,相关的管理与促进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改善。那么,中国企业“走出去”努力方向何在?政府在其中应有何作为?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再次提出“走出去”战略,旨在把“引进来”和“走出去”肾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目前我国“引进来”已取得巨大的成就;“走出去”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我国企业实力尚弱,在海外投资方向、定位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认为现阶段东盟各国应该是我国企业“走出去”首先选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道》2014,(10):12-15
从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到2001年“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十五”计划,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合作的重要渠道。毋庸置疑,“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成为承载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国际行为体。  相似文献   

18.
陈蕾  郑玮 《宁波经济》2004,(2):37-38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面临很多问题,从政府政府的制定,法律的健全、金融体系的完善、人才的培养到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的调整,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等等,牵涉面非常广。本文拟从整体的层面,而非从某个企业角度来阐述观点,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分析上,力图进入市场的选择以及市场进入方式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然而,面临各国税制的差异和国际反避税浪潮的到来,我国“走出去”企业在海外面临的税务风险日益复杂、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研究我国“走出去”企业税务风险及管理,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以业务的演进为主线,分析我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以帮助企业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的今天,企业都很盼望提前了解走出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包括跨国金融、税收、法律、安全、文化等问题。大家都知道,实施“走出去”战略,或者说推动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和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可以说,近年来中央是非常重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