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范鲁彬 《中国广告》2006,(7):116-124
过去的5年,是中国广告业不平凡的5年,有了长足发展,成绩斐然。现透过2005年的部分数据回顾其发展历程。三大亮点看“发展”2005年是我国执行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入世”的第五个年头。5年来我国宏观调控取得较好成果,有力地拉动经济稳健、高速运行。GDP  相似文献   

2.
我们关于2009至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演化和中国经济增长态势的认识是:经济调整的深度决定了短期宏观调控政策方向。第一,中国的高储蓄率导致过高的投资和产能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减缓、楼市调整、宏观调控,中国经济顶着三片乌云迈进2008年。今年中国经济的特征将是内热外冷、先低后高、通胀与汇率超预期。不过笔者相信,增长最终有惊无险,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中少数几个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2005年是中国实现经济“软着陆”和全面兑现入世承诺的关键一年,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的任务艰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经济正朝着按宏观调控预定的方向运行。从总供给看,夏粮和秋粮双获丰收,农业生产呈加速增长势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前三个季度工业生产增长17%,年增长率预计达到9.2%;在交通  相似文献   

5.
2006年到2008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份,同时也是中国经济不寻常的年份。在这几年里,中国的境内股市迎来了大起大落,中国房地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出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年芳草绿。新年的钟声将我们带入21世纪的第五个年头。在辞旧迎新之际,盘点2004年的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成绩可喜可贺。尤其中国外贸表现出的活力四射,可圈可点。2004年的前11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就突破了10000亿美元大关,全年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稳居全球三甲。这标志着我国外贸实现了新的跨跃,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经济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也不高。但有三个问题,政府必须密切关注。一是通货膨胀的问题;二是房地产市场问题;三是人民币升值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调整好了,那么中国经济仍然会步上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意义说,就能够找到国内宏观调控得以均衡的节奏与力度。  相似文献   

8.
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世界经济正陷入通货紧缩的泥淖,中国也不例外。然而,日本经济不景气持续已久,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尽管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却仍保持较高增长。一般而言,一个国家陷入通货紧缩的时候,其经济景气也会下跌,就像日本当前这样。中国为何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明年经济工作。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出明年经济发展的新讯息。"两防"成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将由"一个防止"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种种迹变象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的总趋势将由持续降温转为稳定上升,各种促使经济总量扩张的因素正在重新累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正在揭开序幕。经济金融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值得高度关注和警觉的问题。 一、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恶化形成巨大反差。自1993年下半年实行宏观调控以来,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4%以上,增加值的增加速度也保持在13%以上,但企业的经济效益却持续滑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37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6年1—5月份累计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8.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上升49.5%。湖北省1996年上半年17个地市中有14个地市减利或增亏,在12个主要工业部门中,除电力、石化外,有10个部门全行业亏损,其中冶金、机械、纺织三大支柱行业减利额占全省工业减利额的66.4%。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1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2004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在京首发,比全球发布日期提前两天,贸发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司负责人费拉斯贝克称,目前全球经济形势较前一年看好,已出现复苏并将持续增长,其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球水平,中国的增长速度则更为明显.此间 IBM也对全球 CEO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已经来临,由于我国从 200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第五次宏观调控,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既没有"急刹车 ",也没有"踩油门 ",时机掌握得好,力度也比较合适,因此, 2004年 GDP约降至 8.5%左右,从而实现"软着陆 ",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措施,正好和全球经济回暖碰到一块,种种迹象表明 :中国经济新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仍未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可能呈现低增长、低贸易、低通胀、低投资、高债务的"四低一高"态势,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偏弱。未来五年,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比"十二五"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挑战更为严峻。在经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过程中,必须探索宏观调控的新路径,特别是树立"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针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问题,衔接好供给侧和需求侧,守住"底线思维",准确识别、预判、化解风险,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使经济发展趋稳和蓄势。  相似文献   

13.
从2009年开始,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中央投入了4万亿元人民币,发行国债金额为6.2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各地方政府纷纷匹配投入巨额资金。财政资金不足只好从银行贷款。高地方债务,有可能拖慢中国经济的脚步,为今后中国经济埋下隐患。解决地方政府高负债,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二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是做好宏观调控和规划,切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四是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世界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都是既包括健全的市场体系,又包括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更应如此。今年以来,我国通胀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宏观调控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艰巨任务。美国也在今年以来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并取得了成效。中国的国情不同于美国,但借鉴美国经验仍然是有必要的。 克林顿上台后,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实行低利率政策,目的是刺激投资,促进需求,振兴经济。去年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7%的超常增长幅度,这个近10年来未曾有过的高速度增长,自然引  相似文献   

15.
自1991年四季度起持续到今的中国经济高增长,使国民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评价当前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如何认识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新变化,关系到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也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积极有效地推进“两个转变”,湖北省仙桃市计委从转变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入手,立足“五个结合”,狠抓“五个强化”,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l、立足实现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有机结合,强化监测手段.为适应“两个转变”的需要,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监测手段,在确保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力求有一个较好的微观经济形势.具体来讲,一是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三种前景用专家的话来说,1994年的中国经济是在"大改革、快发展、高物价"的宏观环境中运行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中央政府由于注意了调控时机和力度的掌握,从而避免了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总体上看,1995年中国宏观经...  相似文献   

18.
自1993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轮宏观调控实践,历次宏观调控都收到了预期的成效并且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经验教训。文章对中国宏观调控实践进行了历史回顾,提出了宏观调控实践给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带来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93年7月1日开始的"软着陆",使中国预先控制住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特别是没有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因而避免卷入亚洲金融危机;目前国内经济正值低谷,物价的负增长给稳定人民币汇率创造了条件,使得中国能够为危机中的亚洲国家提供一定市场,避免了各国货币的连锁贬值。无论是机遇还是巧合,对于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都是历史的幸运。1998年我们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有去年危机的滞后影响,也有今年危机新的因素。无论如何.前五年的宏观调控已经降低了中国的"热度",使之比较能够承受危机。1998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比预料的更为严峻——亚洲国家恢复经济没有那么快。——中国启动经济时间晚了一年,有一个滞后期。  相似文献   

20.
近期关注     
<正>国内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0年10月15~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着重研究、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还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