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2):F0004-F0004
  相似文献   

2.
品雪     
喜欢雪的人,必定有颗其表圣洁,其质宁静的心。大自然造就了冬季的精灵——雪。没有雪,怎能让人感觉到大地银装素裹的壮美。最美的雪,只有在严冬到来后才有,只有在春季来临前才有。  相似文献   

3.
读雪     
小凤 《中国高新区》2011,(3):124-124
2010年的12月,滨江的这场大雪,让我大喜过望!  相似文献   

4.
暖雪     
  相似文献   

5.
温泉浴雪     
<正>成都的朋友反复告诉我,到了雅安再往西走,不可不去海螺沟;到了海螺沟,不可不泡高山温泉,更不能错过贡嘎冰川。如果头顶鹅毛飞雪,脚趟尺深积雪,身浸舒暖温泉,而且地处高山峡谷,季在三九隆冬,时值夜色浓深,恰又路断电停,蜡烛融雪照明……高寒、暴雪、温泉、断电,百般巧合经历,该是多么神奇的感觉。如此巧合神奇的境遇,恐怕一生难逢一次,我是幸运儿,是贡嘎诸神护佑的海螺沟赐予的机会。318国道快到泸定前有个名叫甘谷地的村寨,从此左拐,一个长下坡去往  相似文献   

6.
雪魂     
  相似文献   

7.
西岭千秋雪     
雪山,在青藏高原不稀奇,在南方却少见。四川成都市区数年难见下雪,然而在成都盆地西边,却有处南方罕见的雪山美景。如遇晴天,在成都市区放眼西望,就看见那一处处雪山顶与蓝天白云连成一片,这就是有名的西岭雪山。  相似文献   

8.
雪的记忆     
任庆 《走向世界》2014,(4):88-89
这个冬天因为雪的频频光顾,而使平淡的生活变得生动起来。早上醒来后,特地拿着相机,围着小区转悠了一圈,拍下几个雪后的镜像,可是,因为天气太冷,我那破烂相机,没拍几张就停止了工作,好在还可以用文字继续抒情。  相似文献   

9.
烟台的雪     
吴殿彬 《走向世界》2013,(9X):30-32
<正>最早的烟台山之阳,有几十户人家栖居于烟台山的前怀,起名叫芝罘。小村的前照山,就是五六公里南的塔山。这塔山高高耸立,与北陆连岛芝罘岛遥遥相望,把一个小渔村"包"在其中,可谓福地洞天了。时光荏苒,小渔村芝罘变成了大城市烟台,当年从烟台山到塔山这一段空阔之地高楼林立,成就了烟台独特的大美。这大美也包括烟台的雪。报章上载文"解读雪窝子",就是  相似文献   

10.
素有“雪窝子”之称的烟台,每年都要下几场大雪,作为烟台人的我,自认为对雪有着深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12.
仙女山的雪     
冬天上仙女山,大多是因为雪。雪在北方,不是什么稀罕物在南方则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大都市。也许是大自然有意无意捉弄人吧,偏偏要将这绝地胜景置于这荒寂险远之地。而因一睹为快或一玩为快,城里人竟不畏道路艰险,不惧冰天雪地严寒都说:值!于是,上山的比下山的多,不把雪看够玩够,你就是想赶也赶不走。看雪主要靠视觉,然而眼力再好,上了山也会近视。山上的雪纷纷扬扬地下,幻化为漫  相似文献   

13.
雪色浪漫     
  相似文献   

14.
苏幕遮·雪     
舞长天, 铺大地, 路上豪车, 恨无双飞翼。质本高洁驱腐气, 庭院街边, 几处顽童戏。咏梨花, 歌柳絮, 占尽风流; 嫉妒前人句。日暖消融潜树底, 携手东风, 共染三春绿!  相似文献   

15.
雪的温度     
<正>一直觉得,白雪皑皑时最能接近儿时向往的那个童话王国。大雪过后,一切都变了模样,就像冰雪皇后为这个世界施加了神奇的魔法。世间一切都被白色装扮着,路上厚厚的积雪,蓬松而层叠。一双雪地靴能让它唱歌,深深浅浅的脚印犹如一串串音符,吟唱着冬日的赞歌。树上、屋檐上挂着冰凌,干净、纯洁、错落  相似文献   

16.
雪中的探索     
上次来到新疆巴州福利工厂,感触最深的是"平凡"的创造性,于是写成《金色的平凡卜文。这次来到这里,于景物的默契中偶获新的思悟──在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的严峻考验中,"愁"字怎解?──题记冬天宠罩着库尔勒,天空灰蒙蒙的。走进巴州福利工厂,几张红扑扑的面孔映人笔者的视线,他们是厂里的职工,正忙着往卡车上搬家具,准备送货上门。福利工厂是国有企业,以生产家具为主,家具的利润率很低,只有3%。薄利多销,是工帮的生存之道,也使总的生产代价增高,因为它能使生产目标加大;劳动强度增高;资金周转更加紧迫;硬性费用增多,而…  相似文献   

17.
雪之恋     
飘飘然,一场大雪就这样下了起来。一看到雪我最先想起的就是那句千古不朽的“未若柳絮回风起”,还有那才思敏捷的谢家大小姐,如果说“千家撒盐”只是形似的话,那“柳絮回风”就是行神兼备把雪写的入骨三分了。回过头再望窗外时,雪依然在下,而我又想起了另外的两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千古以来,雪梅争风,也许这两句评价的最为公允也最出名了。  相似文献   

18.
何君林 《宁波通讯》2013,(23):80-80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米酒初熟时,上有渣浮如蚁。”在李清照的词中,这一首和其他的不同,难得给人一种脱俗而温暖之感。雪里探春,梅下畅饮,此情此案,酒不醉人,人自醉。  相似文献   

19.
雪窦属木     
一知 《宁波通讯》2011,(14):50-51
“晋时结庐山顶,初名瀑布院”时,恬静脱俗的梵音便在四明山麓飘荡了。“雪窦,名二十里云”(黄宗羲(《四明九题考》)山顶有石窦,泉出若乳,名乳峰,古称“石窦”。  相似文献   

20.
徐凫溅雪     
一知 《宁波通讯》2011,(10):46-47
溪口的三座瀑布中,我最喜欢的是徐凫岩。那里离景区最远、也最安静。从入口小道穿过,过一座小桥,有徐凫亭。然后经过瀑布口的一座古桥,便是绵延不断的山路。中间有一个步云梯,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省却了许多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