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奶业推进循环经济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与运行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核心:资源与环境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加强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它的两大核心.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一是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线性物质流动,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物质循环,从而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以最小的生态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在全国选择了十三个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旨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探索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产业布局、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和环境成本的前提下,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产业园区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循环替代、循环净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那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质单向流动的发展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因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和灾难性的环境污染——诸如水源、空气污染和垃圾堆放、沙尘暴等所造成的恶果。西方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两种微观模式:一种是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路线之间的物料循环利  相似文献   

4.
浅论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清 《北方经济》2010,(19):87-89
一、基本概念及区别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5.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在农牧业方面则有所不足.农牧业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循环经济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之一,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生产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一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路线图,做到生产和消费"效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  相似文献   

7.
张君浩 《北方经济》2004,(10):35-36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资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相似文献   

8.
一、紧迫性与现实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增长模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循环经济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樊奇 《辽宁经济》2006,(3):18-18
20世纪,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审视20世纪工业的发展历程,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经济这种由“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已无法持续下去,而应当代之以仿效自然生态过程的物质循环增长模式,建立废物能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循环,形成多产品共生的工业体系,即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构成的经济模式称之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争取最小的污染物排放或是零排放,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双重保护。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将取代现有传统工业的模式而成为21世纪工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园区循环化改造,就是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原则,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搭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集约利用园区土地,高效利用资源,达到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加快推进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绿色发展,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济通过过量地持续不断地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使人类饱尝了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恶果.循环经济要求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促进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生态社会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既有利于发展经济,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符合我国国情,对于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能从根本上缓解能源危机及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针对环境与发展、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的新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形式.循环经济旨在通过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达到经济增长与环保双赢的目的,而这一经济模式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才能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走的是:"资源-产品-废物"的生产途径,其中废物直接交给自然界,严重污染环境;而循环经济的生产途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就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肖莉 《首都经济》2004,(3):39-40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它强调最有放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表现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形式。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26日,雁栖经济开发区被正式授牌成为北京第二批市级生态工业园试点园区之一,这标志着雁栖开发区生态工业建设由规划阶段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将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与工业开发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必须以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资源的合理配置、空间布局的优化为重点,以集中供气、集中处理污染物为突破口,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建立生态、环保、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成林 《发展》2014,(1):44-44
正欠发达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走"资源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经济产业化、产业标准化"的路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资源生态化。坚持实施"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湿地恢复等生态工程,高台黑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高台县城被评为省级园林县城。坚持循环利用资源,按照区域大循环、园区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上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2016年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又具体提到污泥、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副产石膏、赤泥、盐泥等废物治理及循环利用要求,"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废物资源的交换利用,在企业、园区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着足够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的参与和主导,福建洋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倡导的理念则极为切合国家政策,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属于自己的"绿色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