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将安徽省工业化实际情况与周围省份进行比较,分析安徽省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依据经济学理论合理判断安徽省工业化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据此提出了一些推进安徽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来会  安素霞 《南方经济》2020,39(12):90-107
基于126个国家1991-2017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去工业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去工业化会显著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这在发展中经济体尤为显著。从传导机制看,去工业化既可以通过劳动力就业转移直接影响收入不平等,也可通过非熟练劳动力就业和服务业部门就业分化间接影响收入不平等。一方面,去工业化导致非熟练劳动力受到更大冲击,致使该部分劳动力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另一方面,去工业化导致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从工业的高薪部门转移至服务业的低薪部门,最终影响收入不平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可能存在"过早去工业化"的国家去工业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发展中经济体要着重预防由于去工业化可能带来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恶化。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工业化阶段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有关工业化理论,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五方面来综合分析广东省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并就如何加速广东省的工业化进程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慧梅 《辽宁经济》2006,(12):35-36
当人类社会刚刚进入21世纪,党中央就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当前,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任务,却又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它们实现互动发展,是我国加速信息化进程,实现经济结构凋整、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一条捷径。因此,从理论与实践上弄清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深化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战略决策的内涵,对于加速我国信息化进程,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至2001年,福建县域工业化已处于中期阶段,但仍有23个县未进入工业化,山区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县域工业结构特型化特征十分明显,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稀少,县域工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功效不明显。加入WTO后,福建县域工业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咏梅  金英 《北方经济》2006,(11):44-45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劳动力大部分在农业中就业,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转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7.
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与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刚  龚维  齐少虎 《新疆财经》2012,(4):54-59,65
加速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对新疆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内其他省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排名较后,要提高其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重点是提升工业化质量以及工业化的潜力和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采用Weaver-Thomas模型和综合分析法对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认为现阶段新疆应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循环经济工业主导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二元经济理论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指出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不仅可以解决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增加这部分劳动力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现代工业部门的产出和积累。反过来,现代工业部门的不断增长使之能吸收更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然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没有按照刘易斯过程一帆风顺的发展,而是表现了转移的艰难,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我国工业化进程角度探索了它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认为目前的工业化进程并不十分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而是表现了资本排斥劳动的趋势。因此,本文认为在短期内用“两条腿走路”仍是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力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速推进甘肃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既是加快甘肃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甘肃经济实力的现实抉择。必须把工业发展放在优先、主导的地位,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这既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大开发协调推进,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评价与分析有助于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为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经济提供基准性参考。本文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2005年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西部地区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慢、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整体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绝大部分省、区、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虽然西部地区工业化速度迅速提高,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速度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5年,人均GDP增长取代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中国东部沿海11省市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代表工业化水平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指标的变化对东部沿海各省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存量对各地的工业化进程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回归系数较大,说明这段时期各地的工业化进程主要是靠投资拉动。在控制了政府干预度、市场化指标等指标后,我们还发现各地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对各地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对于不同的省份来讲,各指标的作用又有所不同,因此应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来推动本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满足破解“三农”问题的需要,两者应和谐一致。农业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三农”问题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提和归宿。新型工业化要新在为“三农”问题服务上,即:新在资源节约上,少占农田,多招民工;新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上;  相似文献   

13.
陈闻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6):100-10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就业机会带来的收入增长,但目前面临的困境制约着转移大军就业机会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机会之间的均衡应是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化,而不是一味地向城市转移或者表面城镇化。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含量,增强就业机会的主动创造能力,实现农民从贫困落后向现代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的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另一方面又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但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流动费用与流动成本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造成劳动力流动自然性与人为性损耗,并制约城乡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产业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与标志,有着特定的含义与适用范围,主要是指推动物质生产部门的市场化、组织化、效益化、规模化,激励竞争、注重效率等过程与内容。所以,产业化一词及其政策要特别慎用。事实证明,在教育、医疗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与特殊行业一味推行产业化,是荒唐的,也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工业化与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农业生态环境脆弱。要实现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可以采取发展乡镇企业、产业化经营、转移剩余劳动力以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是经济活动中内生变量的核心,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兵团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且党政军企合一,建立兵团制度创新体系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应从五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加快兵团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而言,其生产率高于资本,因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逐渐变小)。据测算,我国2013年以前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2015年以后劳动力又会供不应求。所以,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2014年前后应采用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来充分满足劳动力就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芙蓉 《特区经济》2014,(11):133-134
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分析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互动发展和关联效应,得到了以下结论: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发展的相关性较低,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于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湖南省工业化的进程中,就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强于产出结构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和非农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快速上升对湖南省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