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潘欣怡  朱文新 《浙商》2008,(1):98-101
他是一个从小梦想飞速驾车的人,却驾驶着“金融之车”稳稳地开了29年; 他是一个生活在“死板”的人,却在金融领域不断推出新招数; 他从浙江最偏远的一个县的建行办事员,成长为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的掌门人…… 如今,他几乎每天早上都练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金磊 《国际市场》2004,(8):32-33
第一次听说他,知道他是一位企业家;第一次见到他感觉他是一位学者;待到了解他的不同凡响的经历后,眼前突然冒出一个意象;他正在搭建一座多重互动的“立交桥”!这位在多个领域中展示了人格魅力和卓越才华的“建桥者”,就是现任派克欧哈尔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周振雄先生。  相似文献   

3.
看过许多关于“幸福”的定义,但都太具体,缺乏抽象和准确的概括。有一个“范伟”版的“幸福”:“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茅房里仅剩的一个蹲坑被你占了,那你就比我幸福。”再看看网上.幸福的定义五花八门。最后都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  相似文献   

4.
杨宁 《广告导报》2004,(7):77-79
在虚浮的发行量和实际的市场表现之间,他,建造了报纸的一种市场尺度,找到一个智慧的表述体系。这一个尺度里,他创造着报媒市场的“郑志公平”。我们仇恨他,他是乌鸦;我们喜欢他,他是喜鹊。  相似文献   

5.
他的人生“秘诀”,一是处事之道,多行善举;二是为官之道,多干实事;三是桑榆之道,多看今天。他晚年的信条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身心健康为中心,勤奋一点,宽厚一点。他坚信“要愁愁常在,要乐乐常来”之哲理,坚持“少讲昨天,少想明天,多看今天”。  相似文献   

6.
人车志     
从何敏到何味奇.再到何晟铭.15年他改了3次名字,每次改名都面临不同的际遇。1995年出道的他还叫”何敏”.是当时红极一时歌唱组合”中国力量”的主唱;1998年参加完央视春晚之后,他选择了单飞,改名“何味奇”,并一度沉寂之后转战幕后;2007年,他变身为“何晟铭“,并凭借一部穿越剧《宫》爆红。就连何炅都感慨.他是唯一一个用不同身份上了三次《快乐大本营》的人。  相似文献   

7.
8岁经营杂货店、22岁偷渡到香港、现年50岁的“香港金王”,林世荣书写了一个草根版的香港传奇。 他“爱金如命”.假如离开了黄金。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他“挥金如土”,只因16岁那年,突然看到《列宁全集》中的一段话。他便立下了志向:用黄金建造一个公共厕所。  相似文献   

8.
他曾在清华打工。小有名气;他曾在街头卖菜。受尽磨难;他又是怎样困境突围,带领“学生军团”创造了图书发行业的奇迹?汪福建18岁离开家乡闯荡京城,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打工仔,历经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最终摆脱了困境,创造了北京图书发行业的奇迹,并回家乡创办了“北京名门书城”。  相似文献   

9.
周锋 《中国广告》2010,(8):148-149
他只有中学学历,却在广告界叱咤风云三十余年;他桀骜不驯,面对“世俗”毅然隐退;他幽默、智慧,俨已成为广告界的“周杰伦”;他转从“授业解惑”,为未来中国广告事业“搭桥架梁”;他天性好玩,无数收藏如数家珍。他笑称自己是广告界的“魔教”,事实,他是“圣者”。  相似文献   

10.
姚婵娟 《上海商业》2004,(11):12-14
2004年,以“我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为主题的上海城市形象片在各大电视媒体播放后,引起了传媒界不小的轰动。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的、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片,它以中国上海独特的海派艺术为核心,融入了浪漫、复古、现代等各种元素。片中记录了一个上海青年和一个西方女孩相知相恋最后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其中独具上海特色的石窟门风情和民族乐队在城市上空表演的现代气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是一部能够真正完全反映上海城市面貌的形象片。这样一部大师级水准的城市形象片到底出自哪一位大师之手?他就是——王国平。他是中国百优青年文艺家,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家,中国MTV鼻祖。中国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称他是“中国最优秀的MTV导演”;国际影星尊龙称他是“中国最大气的MTV导演”;法国建筑设计大师夏邦杰赞他是“最具中国风格的MTV导演”;瑞士金玫瑰电视节秘书长皮尔瑞称他的作品“世界一流”;美国CTW制片人库贝赞他的作品“美妙绝伦”。上海市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龚学平称他的作品是“跨世纪的对话”。他被传媒界誉为“形象传播大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拍卖》2012,(12):4-4
周春芽,艺术家。1955生于中国重庆;1982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88毕业于德国卡塞尔综合大学自由艺术系。他的作品“绿狗”系列中,被刻画的狗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姿势。“绿狗”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模糊、暧昧的场景是这种象征不确定的延伸.暗示了现代人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危险。他说其实,“绿狗”在某种程度上正象征着自...  相似文献   

12.
陈茂生 《国际市场》2007,(10):16-19
有一句话很流行:如果你爱上一个人,就让他去做中介,因为他能获得优厚报酬;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做中介,因为竞争惨烈,要是失败他就成了“洋装瘪三”。  相似文献   

13.
《新财富》2010,(5):144-146
作为连续两年团队上榜人数最多的三一重工领头人,在资本市场上,梁稳根被称为“股改英雄”——带领三一重工成功冲刺“中国股改第一股”;在同行目艮中,他被誉为“创业英雄”——短短20年时间,三一所制造的混凝土泵车全面取代进口,跃居国内首位,且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在创业团队里,他被奉为灵魂人物;而在梁稳根看来,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个体户”。  相似文献   

14.
明华 《光彩》1994,(12)
你认识啤酒的泡沫吗明华我的一个朋友和他的父亲在我家附近临街开了一间只有八九张桌子的小餐馆。他刚退休的父亲是某大机关食堂的“名厨”,现在餐馆里掌勺;他则以“和气生财”的“祖传家训”管理餐馆。有了这份天时地利人和,生意还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了。今年的暑期特...  相似文献   

15.
作为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商界名人,胡雪岩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通过夤缘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他延请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功匹前敌。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于时的“红顶商人”。此后,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设了国药号。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国际版故事,说的是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答应满足他们每人一个要求。爱吸烟的美国人要了三箱雪茄:浪漫的法国人要了一个女人陪伴;而犹太人要了一部自己能随便用的电话。三年后,美国人第一个冲出来逢人就喊,“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机;法国人则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女人牵着一个孩子,肚子里面还怀着一个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以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生意不但没有耽搁,反倒增长了200%,为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相似文献   

17.
他信奉基督教,习惯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出身贫苦,拼命抓住每一个赚钱的机会;他狡诈,会暗地里做手脚;他不守信,他的同伴都害怕他随时北信弃义撕毁协约;他不识几个字,却能用心理学知识暗示他人盲从跟风以达到操纵股票的目的;他初进交易所时,看起来土得掉渣,但不久就没有人敢怀疑他的智慧——他就是19世纪美国股市中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一个被称作“牛贩子”的投机高手丹尼尔·德鲁。  相似文献   

18.
刘旗辉  王福生 《商界》2004,(4):10-15
一名因目睹了种种死亡,而发誓要用一身所学捍卫生命尊严的医生;一位被老板赞不绝口,并为其敬业精神深深感动的职业经理人;一个被同僚和下属称为“一身正气”,永远“对自己比对别人严厉”的企业领军者;他,范源,龙润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用近40年的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士为知己者死,士更要为知己者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赖球  黄树辉 《大经贸》2006,(11):38-47
一代巨商霍英东驾鹤西归。他曾自谓:“我一生没有负过任何人。” 然而,冲破禁运,招致美英联合打压;四出斡旋,引来台湾图谋暗杀:误入赌业,与何鸿粲结怨几十载;开发南沙,与梁柏楠斗法10年;洛溪桥收费丑闻败露,他怒言:“我要给政府一个教训!”——呜呼,亿万富豪霍英东同样逃不出“恩怨江湖”!  相似文献   

20.
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企业界人物中,能叫全球媒体如此“慌张”的,为数不多。乔布斯走了,而他留给世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一种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一个风靡全球的响当当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