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与完善加工贸易管理,规范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的监管,促进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鼓励扩大外贸出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为防止重复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出口加工区(以下简称“加工区”),只能设在已经国务院批准的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第三条 加工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海关在加工区内设立机构,并依照本办法,对进、出加工区的货物及区内相关场所实行24小时监管。第四条 加工区与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关》2010,(7):25-26
未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将根据加工贸易市场经济规律的需求来调整与改革。《中国海关》:2010年是保税区设立20周年、出口加工区设立10周年,请问您如何评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过去这些年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张皖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出现是中国加工贸易不断发展的一种客观需求,并在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3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加工贸易作为外贸的增长方式效果显著,加工贸易发展到今天,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口加工区是国家为促进加工贸易发展而设立,截止现在国务院已批准设立了39个出口加工区,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实践,以九江出工加工区为例,结合其定位,提出可在出工加工区内推行VMI库存模式,以利于加工区内的制造型企业库存控制,从而降低加工区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我国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现实困境出发,结合加工贸易在未来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定位,提出放弃数量监管,实行金额管理作为我国加工贸易保税监管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主要模式,并从海关、企业、宏观政策三方面对新模式进行利弊分析,从而在宏观决策层面上论证我国加入WTO现实背景下加工贸易保税监管的监管重心的转变。在行文中,对当前加工贸易监管改革中热点问题诸如电子备案电子核销、单损耗标准、信任管理、风险管理、物流监控、出口加工区、联网监管等均作了一定评析。  相似文献   

5.
事件     
中国再增13个出口加工区 总数达到38个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再增设13个出口加工区。至此,全国出口加工区达到38个。 海关总署副署长龚正介绍说,出口加工区是国家为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规范加工贸易管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形势设立的。从2000年我国设立第一批出口加工区以来,出口加工区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区、出口创汇的重点区、规范加工贸易的示范区,同时在带动周边经济、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谓委托加工委托加工是指综合保税区内企业接受境内区外企业的委托,利用区内海关监管期限内的免税设备,对区外企业提供的入区货物进行加工,加工后的产品全部运往境内区外,收取加工费并向海关缴纳税款的行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制度设计初衷之一是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即利用区内的进口免税设备,对国外原材料进行加工(后来原料国产替代率逐渐变大),成品出口至国外市场的贸易形态。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中旬,苏州工业园区的艺达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需要将加工贸易业务转移到出口加工区开展。该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B区重新设立了苏州艺达思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希望将监管货物以最快速度转移到出口加工区内,从而将搬迁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出口加工区是我国为了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规范加工贸易管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面临经济全球化形势而设立的。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立的,它是借力中亚,推动新疆外贸结构升级、发展加工贸易的向西出口加工基地。由于它具备的各种优势,其发展潜力巨大,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现行发展水平还很低,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在此,本文就加快发展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并提升其竞争力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关》2003,(8):18-19
1997年,北京海关与SMC公司首家实现计算机联网监管. 截止今年5月,全国海关已对306家加工贸易企业实现计算机联网监管(不包括出口加工区联网企业),并计划于年内达到500家.  相似文献   

10.
淮安出口加工区的封关运营,实现了加工贸易的规范管理,促进了淮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针对当前淮安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比较单一,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的实际情况,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出口加工区加工制造与现代物流协调发展,提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发展区港联动,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