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晔 《魅力中国》2013,(13):75-75
本文对近代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结合一些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谱例,进一步说明了学习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顾晓晖 《黑河学刊》2010,(10):64-65
由广东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一种风貌,散发出一种渗透了中西音乐元素的独特音乐。通过对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的风格与演奏特点的介绍,阐明了本文的价值取向,并总结改编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中国钢琴作品发展的脉络做了简明的介绍,分析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徐颖周 《黑河学刊》2011,(2):130-131
简要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与创作特点以及高校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做以阐述;从三方面说明中国钢琴作品有利于学生提高演奏技巧,更好地理解、注释作品,同时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从作品选材的本土化、"中国式"作品的结构到调式旋律、和声、装饰音的民族化的灵活运用,都显示了中国钢琴音乐独特的生命力;并以清新的艺术格调、浓郁的民族特色引起了广大听众的普遍兴趣和共鸣,充分显示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是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重要作品。我国高师钢琴教学中较多使用王建中作品,研究王建中作品,可以吸收更多的民族音乐营养。用钢琴演奏中国乐曲,既可以坚定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又为中国走向世界搭建台阶,实现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双向融通。  相似文献   

7.
万欣 《黑河学刊》2009,(9):42-44
中国钢琴音乐在百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上千首作品,这些作品在运用复调、和声等西方作曲要素的同时,又融入多种民族音乐元素。研究中国作品演奏的风格,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在钢琴作品中呈现出的多元化,有利于引导高师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演奏好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8.
江欣洋 《魅力中国》2011,(2):271-271
中国自有钢琴以来,至今为止,已产生了无数的钢琴大家,以及为大家们所创作的许许多多的作品。作为西洋产物的钢琴,若要演奏中国音乐,则无论从音乐结构或是音域上,都需特别处理。而中国的钢琴作品也确实有别于西方。中华音乐内容之深邃,意境之广袤,仍需每一个音乐人的努力研究、努力学习、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9.
汪立三以一首陕北民歌的曲调作为基础,并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创作题材改编的中国作品《蓝花花》,运用变奏的手法以三段体结构的原则来构思全曲。分析其风格以及作品的演奏技巧,钢琴作品《蓝花花》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结合,用民族音乐色彩性调式和声编写,成为既有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新音乐,汪立三先生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夏雨 《魅力中国》2014,(10):75-75
钢琴版的《百鸟朝凤》是华人音乐的经典作品之一,它具有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作品不仅飘溢着一股强烈的中国特色,在演奏技巧上更无与伦比,是一首具有纯正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本文从强弱、踏板、音色、装饰音四个方面探析了这首钢琴曲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1.
拉格泰姆是美国社会中的一种通俗的器乐曲,它的运用给钢琴作品的演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钢琴作品有了更加独特的音响效果.深受人们喜欢的拉格泰姆钢琴作品在和声进行和节奏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贞 《魅力中国》2010,(8X):298-298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更要不断地吸取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戏曲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我国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很多作曲家已经有意识地去将戏曲元素运用到他们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去,本文欲对中国钢琴音乐中运用戏曲元素的作品进行技术上的分析。阐述钢琴与戏曲音乐结合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中国听众中的普及程度,迄今为止没有哪一部中国钢琴作品能够与之媲美。事实上,它也是历年来唯一一部曾在世界各地反复上演的中国钢琴作品。可以说,《黄河》的久演不衰,源自黄河的不朽。前不久,《黄河》初创者之一并成功地改编了这部作品的石叔诚先生,在泉城济南举办了两场专场音乐会,记者因此有机会就极富戏剧性的《黄河》之创作及改编问题,与石先生进行了长谈。"我对《黄河》的认识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是海内外千千万万的观众启发了我对这部作品的思考,我对《黄河》的改编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石先生谦逊而一往情深地谈起了《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的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的。无独有隅,《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抗击日寇的战火纷飞年代,而《黄河》则初创于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错综复杂的时期——文化大革命当中。鲜为人知的是,这部作品竟是在江青的一手干预下诞生的。当时的创作人员有著名钢琴家殷成宗及刘庄、储望华、盛礼洪、石叔诚及许斐星等人,他们本着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在江青的所谓"去词留曲"的直接指示下,大量运用了西洋经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方法,放弃传统的奏鸣曲和三乐章  相似文献   

14.
“钢琴诗人”肖邦是一位伟大的民族作曲家,艺术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肖邦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情”,带给我们新的认识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简单化,教学内容单一等弊端.钢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钢琴弹奏教学的基础上,应充实和加强钢琴作品分析与欣赏、钢琴和声织体分析与和声应用、钢琴即兴伴奏、自弹自唱、钢琴教法等,形成综合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任远 《魅力中国》2013,(10):86-86
钢琴改嫡曲《百鸟朝凤》是王建中先生钢琴作品中被演奏得最多、独创性最高、技巧性最难,也是中国钢琴创作史中最为杰出的民间器乐改编由之一。因此,除了解本曲的和声曲式、情感特征外,进一步发掘此曲改蝙和创作的成功之处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从钢琴改鳊曲《百鸟朝凤》中的装饰音入手,深入的对装饰音在本曲的运用与演奏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何占豪先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享誉中外。他始终把"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作为座右铭进行创作。他创作的作品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其中在古筝方面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曲目。《临安遗恨》是一首突破了古筝传统模式的作品,乐曲用古筝和钢琴共同演奏,赋予了作品传统美与现代美、东方美与西方美兼收的特质,为古筝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李玉峰 《魅力中国》2013,(13):106-106
《平湖秋月》这一古曲作为广东音乐的代表,凭借自身的优美旋律,深受人们的青睐。其流畅的旋律、优美的音色在其艺术魅力上具有着迷人的芬芳。而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演奏《平湖秋月》这首古曲时,既保留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又将钢琴这种多声部、多层性、宽音域的乐器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这部作品不仅将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在了钢琴音乐作品之中,并且运用西洋钢琴演奏技术使之成为一首玲珑别透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曲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此次,从风格、伴奏、和声语言、音乐形象几个方面的内容出发,针对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艺术魅力。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何涛 《中国集体经济》2008,(13):129-131
朱践耳为独幕芭蕾舞剧《思凡而创作的钢琴叙事诗《思凡》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作品结构宏达、气势非凡,以奏鸣曲式来呈现、发展戏剧情节、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性的肯定,具有哲理思辨性。在新中国大型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教学和演奏的角度来看,本曲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钢琴文献。文章通过对《思凡》细致深入地分析,根据笔者演奏实践所得出的经验,从钢琴教学和演奏的角度切入,挖掘本曲在教学和演奏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程昕 《魅力中国》2013,(22):98-99
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使穆索尔斯基在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道路上,以其独具个性的写作手法,创造了崭新的民族钢琴音乐。他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钢琴文献中最具代表性、最经典的名作之一。是钢琴作品中不多见的大型优秀作品之一,也是穆索尔斯基最杰出的一部钢琴音乐作品,他所特有的和声语言以及浓郁的俄罗斯民间音调贯穿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