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盆里的爱情     
高冬梅 《财会月刊》2007,(11):I0004-I0003
男人的胃口没个准.有时候吃一碗.有时候吃两碗。女人便留了个心眼.每次饭做好了,都让男人先吃。男人说:怎么不一起吃?女人说:我吃过零食了.还不饿,等—会儿再吃。男人便笑女人是馋猫,径自敞开肚皮吃个饱。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母亲去世较早,父亲一人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姐妹五人扶养成人并积累了一笔财产。前不久,父亲因病去世。在清理父亲的遗产时发现,父亲生前曾通过公证的方式立过一份遗嘱,遗嘱中指明其所有房产归小妹一人所有,但对其个人银行存款35万元没有立任何遗嘱确定分配方案。分割遗产时大姐认为,小妹已经继承了价值20万元的房产,不应当再参与其他遗产的继承了。小妹则认为自己除继承房产外,还应当参与剩余遗产的分配。请问遗嘱继承了父母的部分遗产后,对父母未遗嘱处分的遗产还有继承权吗?读者:崔丽崔丽:你大姐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遗嘱继承和法…  相似文献   

3.
不幸落厕身亡2006年5月18日,河南省淅川县西簧乡柳树村村民王非吃过早饭,像往常一样下地干活。约十点多返回时,见村民赵伟和两位帮工的村民正在用车运土垫房屋地基,于是扛上锄头就去帮忙,直到把房场的土平整完后才悄然离去。午饭时,赵伟不顾王非再三推辞,执意把他拉到家里。为表示感谢,赵伟拿来啤酒给王非和两位帮工的村民每人倒了一碗。王非看着满满的一碗酒感到很为难,便给一块来的儿子倒了一半。看着在座的都已喝下,他端起剩下的半碗一饮而尽。  相似文献   

4.
——吃 古今位高权重者大多讲究吃,毛泽东同志对吃却很不看重,从来没有很高的奢望.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是为了吃世界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他一生没有吃过任何补品,最高的要求只不过是红烧肉.打沙家店战役那年,毛泽东同志日理万机,三天两夜不出屋,不上床,不合眼,歼灭了钟松的36师,俘敌6千余人.战斗结束后,他高兴地对卫士李银桥说:“银桥,你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来,要肥点的.”李银桥很快搞来一碗红烧肉,毛泽东两眼一眯,抓起筷子,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就吃了个碗底朝天.他发现李银桥还站在旁边发愣,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有点馋了……打了胜仗,我的要求不过分吧!”机灵的卫士李银桥赶紧说:“不高,主席的要求太少了、太低了.”毛泽东同志说:“不低了,战士们冲锋陷阵也没吃上红烧肉,只能杀马吃马肉呢.”解放后,他仍然保持爱吃红烧肉的习惯.1959年底,毛泽东身边几名探亲休假的警卫,奉命调查和汇报农村实情,他们给他带回来农民吃的糠菜窝窝头.毛泽东同志在震惊之余,用颤抖的手掰开窝头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吃,这是农民的口粮,我们每个人都要吃.”他独自拿了一个整窝头,咬第一口,他眼圈红了;咬第二口,泪花沾湿了睫毛;  相似文献   

5.
《中外管理》2014,(3):130-130
一位朋友在日本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点了一份汤。一会儿,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眼前并理直气壮地说:“你没说要一小碗呀!”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以再来一碗。”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耶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用餐,包括喝他感兴趣的汤。  相似文献   

6.
舍得     
父亲是数学老师。那天,父亲在外面吃喜酒,回来时带回了一包糖果。父亲先拿出一颗糖果给我。我正要剥开来吃,父亲拦住了我。他从那包糖果里数出17颗,一颗一颗地摆在桌面上。他要我把这17颗糖果分成三份,第一份是桌上糖果的  相似文献   

7.
5岁时,适逢中秋,手拿一块月饼去找邻家小妹,想与她分享。不料小妹对月饼一见钟情,抓过我拿月饼的手,连手带月饼一通乱咬。10岁时,英勇地替邻家小妹从大胖手中抢回发夹,虽然满身落下伤痕,却终于抢回发夹的四分之一,欢天喜地送到小妹家时,却被小妹的妈妈痛骂了一顿。19岁,邻家小妹考上大学,在送别的站台上,我含泪想向小妹说点什么。小妹的爸爸说:别再想着她了,去做点别的有意义的事情吧。22岁,邻家小妹回家探亲,发电报让我去接她。终于等来那一天,打扮得整整齐齐去车站,苦等三小时,终于接到了小妹和她的男朋友。  相似文献   

8.
蜀汉时,大司马(最高武官)蒋琬手下有一人叫杨戏,有时蒋碗和他讲话,他不理睬,不回答。有人便时蒋琬奏本"杨戏对您太不尊敬了"。蒋琬答:"我了解杨戏,他从不违心恭维人。他有时不赞同我的意见,当时不会说赞同的话,可要他直接批驳我的观点,他又觉得不大好,所以默然不语"。蒋琬手下还有一人叫杨敏,他曾私下指责蒋琬"作事愦馈,诚不及前人"。于是,又有人把此话灌进了蒋碗耳  相似文献   

9.
笑口常开     
吹牛的后果一个爱吹牛的人夸口说:“世界上什么肉我都吃过。”一个巫婆好奇地问道:“先生,鬼肉你也吃过?什么滋味呀?”他信口开河说:“吃过的,比人肉还好吃呢!正巧一个办案的人走过,听他说吃过人肉,便把枷子往他脖子上一夹,喝道:“走,坐牢去,这是你不打自招啊!客套老朋友见面,免不了寒暄一番。甲:“哎呀!好长时间没见了,您好!您好!吃了没?”乙:“吃了,吃了。”甲:“走走,到家再吃点。”乙:“不!不!不了。”过不几天他们又重逢了。甲:“您好!您好!吃了没?”乙:“还没呢。”甲:“唉!您也真是,没吃还不赶…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台湾诗人林先生在日本到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要了一份他感兴趣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面前。他一愣,问服务生:“这么一大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没有说明是要一小碗呀!”他一时语塞,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感到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格付了钱后拂袖而去。 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不一会,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请再来一碗。”他只喝了一小碗,当然只付了一小碗汤的钱。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  相似文献   

11.
父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常说自己是一门手艺养活了一大家子人。父亲10岁那年,正赶上全国闹饥荒,无奈之下,奶奶一手拽着父亲,一手提着“三层礼”一块槽头肉、两条对子鱼、三斤粉条(这些在那个年月的贵重程度可想而知)步行十八里来到了薛家庄我表舅爷大虎家拜师学做木匠。叩了三个响头后,父亲的职业生涯就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似是而非     
一个人去吃早点。他要了一碗豆浆,店家把豆浆端来,他又改要米粥。喝完米粥,他拒绝付钱。店家问及缘由,说米粥是刚才那碗豆浆换来的,物物交换,何须付钱?“可刚才那碗豆浆你也没付钱呀!”店家说。“那碗豆浆我喝了吗?没喝我为什么要付钱!”店家愣了。费心思量时,那人早溜了。生活中常有这种事发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为了鼓励人们多开车,少运动,曾经说:“运动是没用的。如果你是个健康的人,就不需要运动;如果你生了病,就更不能运动了。”英美烟草公司为了证明吸烟不影响人的健康,组织了数十位化学家和医学…  相似文献   

13.
如花 《中外企业文化》2011,(1):I0037-I0039
离开家整整一个冬天了,父亲打过两次电话。一次我正挤在公交车上,时间焦灼地从我的脑海中晃过,父亲说,阳台上我种的茉莉花不经意的枯萎了。父亲说完后,就静静地等着。我没有生气,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是分身乏术的。一次我正坐在办公室里看华灯初上,父亲说,他又买了一盆,白色的,枝叶茂盛极了,等我回去的时候就该开放了。父亲一口气说完,依然是静静地。我能分辨出父亲第一次打电话时的紧张不安和这一次的欣喜自豪。  相似文献   

14.
发财心切这一天,干了一个早晨的农活,唐道行真是又累又饿,腰酸背痛,心中便慢慢生出一种想法来。他对妻子说:“这种田种地太累了,收成不好,钱也不多,一年到头汗水流了不少,收入却不如做生意的一个月。”妻子说:“你要文化没文化,要人缘没人缘,要本钱没本钱,做什么生意?还是老老实实地种田吧。”可唐道行接着又说:“我还是想做点生意,前天有个姓王的木材贩子说今天来找我,叫我买柏树再卖给他,一定能赚大钱。”说完便背起锄头往家赶,妻子连喊几声,他也没回头。吃罢早饭,大约等到上午10时许,一个名叫王文杰的木材贩子终于来了。王文杰西装革履,…  相似文献   

15.
垫碗     
杨晓东 《乡镇论坛》2014,(33):46-46
礼仪是跟着时代走的。生活变了,有些礼仪也就消失了。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沂蒙山人,要是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他也未必说得出“垫碗”是怎么一回事。那时候生活困难,一年到头不见点荤腥,但盖房、结婚是无论如何也要按礼节摆上一桌酒席的。这样,不富裕的人家就用“垫碗”来应付。一段咸鱼每次用两个鸡蛋“垫碗”,工匠们体谅主人的难处,只吃“垫碗”的鸡蛋,把咸鱼留给主人下顿做菜时再用。直到房屋竣工,咸鱼还是好好的一块,在主人的一再推让下,工匠们便不再客气,将咸鱼吃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16.
幽他一默     
充分利用——结婚后我发现他脾气太坏,气得我瘦了十斤。——这种男人,干脆同他离婚算了。——我想瘦到一百斤再和他离婚。——为什么?——到那时我身材好了,择偶比较有利!吃面大学时有个同学是东北人,一米九,挺壮的。有天他煮了宵夜叫我去吃,我拿着碗到他寝室,看见桌子上有一盆面,就去捞面,结果东北同学急了:"锅里有啊,上我碗里夹啥?"  相似文献   

17.
残酷人生     
《社会科学动态》2002,(11):34-34
两个人在餐馆吃饭,桌上放着一杯热芥末。其中一个认为芥末是甜的,于是妥了满满一勺放进嘴里,立即泪如泉涌。不过,他紧闭嘴巴,没说一句话。他的朋友迷惑不解:“怎么了?”我想起了我父亲,就在20年前的今天,他上吊了。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南召县白土岗乡钟王庙村有个村民小组叫“上马石”。为啥会起这个名字呢?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当初被篡国大盗王莽追杀曾在此经过。当时因贼兵追得紧,刘秀已几天没吃东西了,又饿又乏,过一个土坎时被马扬了下来。这时恰巧一位小姑娘去给在地里干活的父亲送饭,路过这里。这位小姑娘年龄虽小,却心地善良,见有人跌倒,忙上前搭救。刘秀见了小姑娘的饭罐,便用手指着,连说了几个“饿”字。小姑娘见状,急忙将饭罐打开递给了刘秀。刘秀狼吞虎咽地把饭吃了个净光。然后报了姓名,并把追兵将至、救命之恩将来再报的话儿讲了。小姑娘也怕贼…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生日     
那是阴历二月份,乍暖还寒时候的一个下午,放学铃声已经响过,我正机械地向着宿舍走去——那里有我一个周的伙食,周一时由妹妹送来,我用尽坚强和毅力将它们逐渐“消磨”——面对它们的时候我很难有进食的渴望。但我无法抱怨,学校里就这个条件——建不起食堂,宿舍里甚至连床铺都没有!比起就地睡冷被窝来,吃冷饭的滋味还可以忍受。更况,父母远在北京求医,没父母在身边的日子里,有饭吃已经是可庆幸的事了。我不抱怨,只是做什么事都索然无味!我郁郁寡欢,木然地打发着中考前的艰难岁月……将到宿舍时,我忽然看到了小妹,显然她在等我。妹低我两级,照…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故土     
别离故土,对于在那里生活了大半生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故土难离啊,我在咱这山沟沟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了,怎么说走就走呢?”父亲说这话时已泪流满面。我说:“爸爸,您和我妈在咱这山沟沟里劳作了大半生,您的腿已行动不便,到城里虽说暂时不习惯,但辛苦活不再干了,慢慢您也就习惯了。”父亲本是一个不轻易弹泪的硬汉,然而,如今已过花甲的他面对即将别离的故土,面对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大院,面对我这多少有些不似乡村后生的儿子,竟止不住清泪簌簌而下……那几日,最让我不忍心面对的还是母亲。她一个年节没有过好一天,几乎没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