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商品的标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像商品的“身价证”,它是商品诸多构成要素的综合概括性明示担保。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标识的种类逐渐扩大到了内外包装上。但就在标识种类逐渐扩大的同时,“雾里看花”的现象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的外包装或标签上经常发现标注有××商品为××单位的“推荐产品”、“名优产品”、“信得过产品”或“免检企业”等标志的字样。  相似文献   

3.
唐焱 《上海房地》2006,(9):17-18
一、“房地产整体商品”的内涵 通常所讲的“房地产”,主要是指城市房地产,即城市房产和地产,具体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和建筑在土地上的各种房屋,如住宅.厂房、仓库和商业、服务业、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办公用房等。“房地产整体商品”则是指能够为消费带来效用的、具有某种特定物质形状和用途的物业,是由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构成,如已经开发的建筑地块、写字楼、商品住宅以及物业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1 商品陈列 良好的商品陈列会给卖场带来众多顾客。在商品陈列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在实践中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1 商品陈列的原则 ①产品在货架的位置。我们可以将货架分为高、上、中、下四段。最高段往往是目标性商品或有意培养的品牌;上段又称为黄金段,一般陈列高利润,销售好的商品;中段用以销售利润不大的商品,以及处于衰退期的商品;下段则是放一些体积大,易脆,或毛利小,消费弹性低的商品。 ②具体量化商品的陈列。陈列在货架上的商品应  相似文献   

5.
经常抽烟的人,可以看到烟盒上有防伪标志,这是烟草专卖局贴的;经常喝酒的人,会发现稍有档次的酒的外包装合或瓶口上几乎都有防伪标志。这是酒厂加封的。防伪标志贴在越来越多的商品上,给消费者以“这商品可以信任的印象!殊不知,许多人却被这小小的标志骗了!  相似文献   

6.
常用鉴别方法首先是“看”。观察药品内外包装,尤其注意观察药品外包装的色泽与细微之处。如最小的字字迹也应清晰可见、间距均匀,印刷套色精致、无错误、不粗糙,药品批号压制清楚,药片、胶囊颗粒大小一致、表面光洁等。另外,观察药粉颜色,可以分辨中成药的真伪。如“日本坐骨腰痛丸”的使用说明上标明含有“人参、田七、杜仲等植物药”。这些植物碾磨成粉后应该呈黄色和灰棕色,如胶囊中倒出的药粉是纯白色的细末,则是假药。再次是“试”。一般地说,淀粉、滑石粉是最常见的假药制造原料,因此,可用家中或身边的一些小物品作“试验…  相似文献   

7.
严格 《电子财会》2005,(6):32-37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地说,应收账款就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实际上是企业出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时给客户提供一种信息。这种信用包括一个企业给另一个企业提供的信用称之为商业信用,另一种是企业直接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消费信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外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印后加工工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覆膜、烫印、上光等。目前流行着一种整饰方式——热熔印刷,即在印刷品上喷凸字粉,形成凸起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老字号”王致和腐乳遇上了新问题:瓶签上的商品条码长短高度不达标准规定,影响了超级市场里扫描器的辨识。 一袋进口饼干,透明包装袋使内外包装商品条码叠加显示,造成自动识别器识读困难。  相似文献   

10.
李华龙 《甘肃审计》2003,(12):32-32
(一)假冒伪劣商品损害了消费的经济 利益假冒伪劣商品最直接的危害往往是消费的经济利益。由于假冒伪劣商品大多是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物有所不值”。加之消费的识别能力普遍较差,一旦购买,消费付出的货币与该商品的实际价值,肯定不是等价交换,假冒伪劣商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吃亏的一定是消费。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商场、商店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恐怕非“特价”、“打折”莫属了。应季打折特别是换季商品价格打折,被商家视为一种促销和处理积压商品、回笼资金的最佳经营手段。“全面打折”、“惊喜特价”、“换季大减价”……红一块黄一块的打折广告极大地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神经。“惊爆特价!存货有限!”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但是且慢,还是请你问明白、考虑好之后再掏腰包,否则,在你买回打折商品的同时,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能一同被商家折掉了。问清打折原因明明白白消费现在很多商家打着让利或促销的牌子,折价销售商品,若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2.
新词     
《中国企业家》2011,(14):34-34
诱饵效应 【词眼】货比货得扔 消费心理学的一种现象。商家设置某种“诱饵商品”,衬托“目标商品”,使其显得更有吸引力,诱导消费。鉴于此,消费者应不时明确自己真正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商品?我们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答曰: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对不对?对,但不全面,需要更新。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劳务(即用来交换的劳动)早已是商品,知识、信息、技术也是商品。因此,商品概念理论的发展就应表述为: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这个商品概念的表述不仅仅是上少了两个字,而是商品范围的成倍扩大和内容质的提升,应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1.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一些商家为谋取暴利,大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某消费者在一个服装展销会上购买了一件“华伦天奴”牌服装,后来发现这件服装既无生产厂家名称、也无生产地址,属于假冒产品。据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服装展销会上销售的服装、鞋帽等很多都是“三无”产品和假冒产品。在此提醒消费者,在各类展销会上购买商品,应加倍留心商品质量。2.广告虚假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广告具有传播广、影响大等特点,所以虚假广告极易误导消费者。有消费者投诉某品牌去…  相似文献   

15.
《乡镇论坛》2009,(23):46-46
第一.从产品外包装上进行辨别:为了便于农民识别“家电下乡”产品,商务部、财政部特别制定了“家电下乡”产品标志,在产品外包装的正前面印制家电下乡“中标产品”标志及“中标产品”字样.产品说明书上贴有“家电下乡产品标识卡”。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到市场或商店购买商品时,总是抱着怀疑的心态,来来回回地比较,反反复复地砍价,仔仔细细地挑选,费时费力伤脑筋,即便是这样,还是放心不下,唯恐花了冤枉钱,买了假劣商品,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忧虑症”。  相似文献   

17.
国际市场产品包装的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爱平 《企业活力》1996,(12):38-39
国际市场产品包装的禁忌□谭爱平在国际营销市场上,由于世界各国风俗习俗、语言文化、消费心理习惯的不同,反映在产品的包装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外销产品的包装一定要“入境随俗”和“投其所好”,否则,包装犯忌,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甚至事与愿违。纵观国际营销市...  相似文献   

18.
另类营销     
当人们的生活处于罗斯托经济增长模型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时,顾客的消费将趋向于感性化,他们凭着感觉、情绪、气氛及符号来消费商品或服务。在感性消费情况下,消费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可能不再基于“好”与“不好”,而是“喜欢”或“不喜欢”。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购买力不足或满足虚荣心等原因,在其判断所购买商品不存在消费风险时自愿购买;二是由于他无法鉴别所购买商品的品质真伪受到了经营者的欺骗,这时他的消费可能面临财产和人身安全的风险。在前一种情况下,可能受到损害的是生产真优产品的厂商,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受到伤害的既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其产品被假冒从而在商誉和利润上受损害的厂商。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有些消费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他们或干脆不去维权,或维权途中半路退缩,原因主要是觉得生不起气,花不起钱,搭不起精力,浪费不起时间。这四个“不起”,反映出的是维权所需要的成本和消费应该怎样对待维权成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