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首先测算了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结果显示,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高。其次,实证分析中韩人均GDP差异、规模经济、贸易失衡、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GDP差异、贸易失衡与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规模经济与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07-2014年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客观上需要构建合作平台,推进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2)从区域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高;(3)从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看,市场规模差异以及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及FDI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不同类型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平台,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将是中国新型开放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的数据,通过GL指数、MIIT指数、HIIT指数和VIIT指数,对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认为中日服务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服务贸易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较大,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规模是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中日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开放度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市场规模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本文采用GL指数、Bruelhart指数、Thom&McD0well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综合评估了金融危机爆发后,自2007~2010年以来中国与欧盟27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盟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以产品差异为特征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双方四大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采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汤姆&麦克杜威尔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本文综合评估了1996年以来中国与欧盟1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盟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双方四大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的服务业开始成为了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方向。产业内贸易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基于测算分析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认为,中美服务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而且中美两国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基于1992—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OLS模型对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国人均收入差异和规模差异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而两国双向FDI、两国市场自由度及货物贸易密集度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之间呈现正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制成品贸易主要是建立在中欧资源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研发投入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发展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欧研发水平的差距,但是对中国出口贸易转型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G-L指数和MIIT指数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水平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非常高,以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衡量的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增长是产业内贸易型的。基于美国与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法国、荷兰、墨西哥、新加坡、中国与香港10个国家(地区)2001~2008年的金融服务贸易跨境交付数据对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市场规模是影响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货物贸易出口,而人均收入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开放度和特惠贸易协定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力较小。最后,文章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中韩两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贸易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中韩两国双边贸易的重要模式。本文选取1992-2013年中韩两国双边贸易数据,在对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选取中韩两国贸易不平衡程度、人均GDP差距、韩国对中国的FDI三方面因素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提高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1-2020年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竞争力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水平型和垂直型混合兼具的特点,但以垂直型为主;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主要以设计类和工艺品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视听类、新媒体类等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产品贸易额较少。在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中,我国需要依靠现有优势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鼓励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同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强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2001~2005年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结论,但各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较大,运输和通讯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并通过计算各行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中日两国在各服务业的竞争力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联合国SITC(REV.04)标准和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表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其他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G-L指数较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并不具一致性。如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东盟与中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对制造业无明显影响。而教育支出则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规模最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行业内贸易,但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日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提高,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也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及其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10年统计数据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G-L指数和MIIT指数对中美服务业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中美服务业贸易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但双边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部门之间不均衡,贸易水平的高低与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changes in indicators of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in manufactured goods in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 over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at the three-digit SITC level of industry aggregation. Many industries experienced large increases in intraindustry trade (IIT). Only nine industries experience declines in IIT. Changes in various indicators of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suggest few U.S. industries are candidates for significant adjustment problems. Industries facing potential adjustment pressures account for less than one-fourth of total U.S. imports from Mexico. These findings should lessen opposition to greater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by easing fears that entire industries and jobs will disappear.  相似文献   

17.
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采用SITC5分位数据,对1992-2002年间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日贸易结构仍然呈现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格局,但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比重正逐渐上升。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类型细分呈现出以低质量产业内贸易为主、高质量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的格局。中日制造业低质量产业内贸易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人力资本要素方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