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货币对现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造成了诸多挑战和冲击,在货币发行政策上造成发行主体多元化,并减少了中央银行铸币税收入;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影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一般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只要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进行一定的规范,并将电子货币定性为一种新型存款,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电子货币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的诸多问题,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电子货币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支付习惯,也给我国的货币体系,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等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应该通过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监管、采取多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国际间协调和合作等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王磊  莫选红 《中国外资》2010,(18):1-2,6
电子货币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支付习惯,也给我国的货币体系,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等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应该通过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监管、采取多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国际间协调和合作等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步骤。文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和中介目标种类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计量模型论证货币供给量目标的有效性.最后提出完善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网络金融已成为现代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金融业的支付和结算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信用卡、借记卡、IC卡、电子支票等各种形式的电子货币应运而生.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使传统的货币理论出现新的变化,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给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分析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实践为基础,从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不同层次考察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最终得出货币政策依然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引入电子货币后的货币定义及货币乘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货币的产生影响着货币定义及货币乘数,由于电子货币的发展将减少流通中的现金,在银行准备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将减少,货币乘数将变大。在货币供应量将难以测度和控制的电子货币时代,央行可以考虑选取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8.
卓君 《武汉金融》2002,(12):25-26
所谓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效力,就是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使微观实体经济发生变化,最终促使货币政策目标实现预期效果的客观评价.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广丰县近年来贯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效评析,从中揭示影响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机制的深层次矛盾,提出可行性政策措施,以确保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中介目标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调控最终目标的实现效果.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果,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内生性有所降低,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控性较强;利率更多地内生于经济系统,从长期看,其作为中介目标的效果要好于货币供给量,在利率市场化愈加深化的背景下,逐步实现向以利率指标为主的中介目标的转化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银行“惜贷”行为和企业贷款行为中的“道德风险”,使得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面临困境,影响了近几年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将使我国直接面对大规模金融创新,这会使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不能准确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对货币供应量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国家货币政策中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子货币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作为货币形态演变的最新形式,电子货币具有成本低、交易方便等优势。但电子货币的发展对中央银行的地位提出了挑战,也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本文在分析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银行应对电子货币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一体化使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作为电子货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信用卡,它除了是一种货币也是一种理财工具,持卡者可享受"一卡在手,行遍天下"及"先消费,后付款"的便利,更可配合"循环信用"、"预借现金"等信用衍生功能,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进行消费,让持卡人能灵活运用资金,形成消费理财观念.当然信用卡的快速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有两类: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作为电子货币,信用卡的大量发行与使用,对货币政策、职能、地位及作用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谈谈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沈炳熙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指联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经济变量。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只有通过中介目标才能最后作用于最终目标,因此,中介目标在实施货币政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换言之,不选好适当的中介目标,就很...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创新浪潮给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了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调整,即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尚具合理性,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关做法值得借鉴,这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对其定义、分类、特点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其次从发行垄断权、独立性、货币政策实施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电子货币的中央银行监管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性质判断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又称货币政策中期目标、中介目标,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变量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应用,中央银行能够更好地测知货币政策的效力,判断货币政策目标可能达到的程度,从而确保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本文对国内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的出台背景与特征,并进一步说明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相关争论与看法,对社会融资总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建立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社会融资总量、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总量相关数据,对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否优于传统的货币供应量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融资总量改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的发展历程,简要梳理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在二战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认为发达国家的中介目标演进大致可区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中介目标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认为中介目标选择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中介目标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建议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应根据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等情况选择和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中不可能直接达到其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中介目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本文认为,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都面临许多新问题,所以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来改进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